1 拼音
jiāng bàn xià
2 英文參考
prepared RHIZOMA PINELLIAE with juice of rhizima zingiberis rec-e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e Pinelliae Preparata (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inger processed pinellia[tuber]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姜半夏為中藥名,是生半夏用鮮姜或鮮姜、白礬共煮干燥而成的炮制加工品[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e Pinelliae Preparata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ginger processed pinellia (tub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姜半夏的藥典標準
6.1 品名
姜半夏
Jiang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
6.2 來源
本品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6.3 制法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時,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凈半夏,用生姜25kg、白礬12.5kg。
6.4 性狀
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6.5 鑒別
(1)本品粉末黃褐色至黃棕色。薄壁細胞可見淡黃色糊化淀粉粒。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橢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20~144μm。螺紋導管直徑10~24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醚30ml使溶解,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半夏對照藥材5g、于姜對照藥材0.lg,同法分別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一冰醋酸(10:7: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半夏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在與于姜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個相同顏色的斑點。
6.6 檢查
6.6.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第一法)。
6.6.2 總灰分
不得過7.5%(附錄ⅨK)。
6.6.3 白礬限量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5g,精密稱定,照清半夏自帆限量項下的方法測定。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白礬以含水硫酸鋁鉀[KAl(S04)2·12H2O]計,不得過8.5%。
6.7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10.0%。
6.8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脾、胃、肺經。
6.9 功能與主治
6.10 用法與用量
3~9g。
6.11 注意
6.12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6.13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7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姜半夏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痰飲
(一兩)廣皮(三錢)小枳實(四錢)云苓(五錢)姜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
-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
(三枚)藿樸夏苓湯杜藿香(二錢)真川樸(一錢)姜半夏(錢半)赤苓(三錢)光杏仁(三錢)生苡仁(四錢...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八節·夾痛傷寒
。以為右屬濕屬痰。多氣虛。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姜半夏、生于術、明天麻各錢半、潞黨參、姜汁炒黃、浙茯...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二節·夾痰傷寒
吐之。切忌發汗。當用瓜蒂二陳湯(甜瓜蒂二十粒、姜半夏、廣橘紅各錢半、以水煎成、沖生萊菔汁二瓢。)惟...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四節·傷寒兼瘧
茯苓六錢、川桂枝一錢、炒冬術錢半、清炙草五分、姜半夏四錢、炒廣皮二錢、川樸、草果、柴胡、黃芩各一錢...
- 更多古籍中的姜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