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火瘡為病名[1]。出自《劉涓子鬼遺方》卷五。即燒傷[1]。見《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燒瘡、湯潑火燒[2]。是由接觸物理性高溫或強酸、強堿等化學因素所引起的損傷[2]。輕淺者一般不影響內臟功能,僅在局部呈現紅暈、起皰、或腐爛;重者損害面積大而深,皮焦肉爛,熱毒熾甚,耗傷體內陰液[2]。甚則熱毒內攻,出現口渴、發熱、神昏、便秘、小便不利等癥[2]。輕者只須外治,用地榆、大黃等量,冰片少許研末,香油調敷[2]。重者宜內服清熱解毒、涼營息風之劑[2]。選用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羚羊鉤藤湯等[2]。若病久體弱者宜補氣養血,用八珍湯[2]。外治包括清洗瘡面、水泡處理、清除焦痂或植皮處理,亦可涂敷上述藥膏[2]。
3 參考資料
治療火瘡的方劑
- 冷金膏
蠟3-5兩,候得所,故帛或軟紙上攤。功能主治:湯火瘡、瘺瘡、瘰疬、惡瘡、金瘡。用法用量:貼患處。摘錄...
- 毒油神育
蟲止臭,退紅除腫。主一切取割鉛碼槍子、硫黃硝毒、火瘡肉爛、挪接痛。用法用量:上藥熬枯去渣,入白蠟2兩...
- 水粉膏
:癰疽,瘰疬。用法用量:攤紙貼之。加減:如貼艾灸火瘡,不須下乳、沒等藥。制備方法:上為末。用麻油1斤...
- 元妙飲
,山梔錢半,黃連錢半,燈心1撮,竹葉20片。主治:湯火瘡。用法用量:水煎服。用藥禁忌:切不可服寒涼。...
- 二烏散
:接骨止痛。主治:一切取割鉛碼、槍子,硫黃消毒,火瘡肉爛,挪接痛甚。用法用量:每服9分,酒兌,接骨服...
- 更多治療火瘡的方劑
治療火瘡的穴位
- 脈穴
,經脈;穴,穴位。《補輯肘后方·治卒為湯火所灼成瘡及灸瘡方第七十八》:“凡灸不依《明堂》脈穴,或是...
- 靈臺
灸大成》云:“禁針,可以多灸。”治氣喘不得臥者,火到便愈,蓋以興奮其陽也。但虛人或多寒濕及精神不振...
- 掌中
疸,掌中熱,手掌多汗癥,鵝掌風,嘔吐,癲狂癇,口瘡,口臭,中風昏迷,癲狂,善怒,喜笑不休,臟躁,胸...
- 外踝尖
腳氣,腳外廉轉筋,十趾拘攣,牙痛,牙癰,口瘡,風火牙痛,喉痹咽痛,白虎歷節風痛,踝關節腫痛,小兒重...
- 鼻穿
部瘡癤,鼻竇炎,鼻塞、鼻中癔肉,過敏性鼻炎,暴發火眼,迎風流淚、感冒頭痛等。上迎香穴主治鼻淵、鼻部...
- 更多治療火瘡的穴位
治療火瘡的中成藥
- 西瓜霜
主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痹,命在須臾;喉疼、火眼、火瘡、腫毒、口爛、牙疼、外痔等一切熱患。用法用量:每...
- 石膏散
存性)1兩。主治:《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主治湯火瘡。用法用量:香油調搽。制備方法:上為末。《普濟方...
- 艾煎膏
數沸,濾去滓,慢火再熬成膏。功能主治頭面風熱,小瘡多癢少痛,黃汁出。用法用量每用薄攤在衫紙上,貼患...
- 連翹敗毒膏
附錄ⅠF)。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瘡癤潰爛,灼熱發燒,流膿流水,丹毒瘡疹,疥癬痛癢。...
- 生肌玉紅膏
生肌玉紅膏的用法用量:先將前四味入油內浸三日,慢火熬微枯,濾清后再將油煎沸,入血竭溶化,次入白蠟微...
- 更多治療火瘡的中成藥
火瘡相關藥物
- 清寧丸(濃縮丸)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通便。用于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暈耳鳴,目赤牙痛,腹中脹滿,大便秘結。【用法...
- 四黃瀉火片
解毒。用于火毒內盛所致目赤腫痛,風火牙痛,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干結及外科瘡瘍。【規格】每片重0...
- 清火片
通便。用于咽喉腫痛,牙痛,頭目眩暈,口鼻生瘡,風火目赤,大便不通。【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
- 口炎顆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3~6克,...
- 爽口托瘡膜
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藥品名稱】品名:爽口托瘡膜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口...
- 更多火瘡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火瘡
- 《普濟方》:[卷二百七十七諸瘡腫門]湯火瘡
其氣可也。茍救目前痛楚本非凡火燒慎勿以冷水淋之。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初被火燒。...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六]湯火瘡(灸瘡)
成瘡,用白蜜封之,以竹中膜粘貼,日三。〔世〕治湯火瘡,麩皮炒黑灰。為末敷上神妙。此方有補性,始終皆可...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心小腸部撲傷損]湯火瘡
成瘡,用白蜜封之,以竹中膜粘貼,日三。〔世〕治湯火瘡,麩皮炒黑灰為末,敷上神妙。此方有補性,始終皆可...
- 《醫學入門》:[內集·卷二本草分類]治瘡門
連、甘草。得濃樸并米飲,止便膿。青礞石青礞石療痰火瘡,能消食積滯臟腑,小兒羸瘦婦人,攻刺腹心作痛苦。...
- 《幼幼新書》:[卷第三十八]湯燙火燒第十七
煎令消盡,以敷,干即敷瘥,不作瘢,神效。亦治大人火瘡。《千金》又方上用丹參無多少,以羊脂、豬髓腦煎,...
- 更多古籍中的火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