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hú jiāo
2 英文參考
pepper[朗道漢英字典]
Piper nignun L.[朗道漢英字典]
piperis nigri fructus[朗道漢英字典]
black pepper frui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ructus Piperis Nigr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pper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胡椒
胡椒為中藥名,出《新修本草》。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 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Piperis Nigr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epper fruit (《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
胡椒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果實[2]。
7 產地
胡椒產廣東、廣西、云南[2]。
8 性味歸經
9 功效與主治
胡椒具有溫中,祛寒的功效[2]:
胡椒治脘腹冷痛,寒痰食積,嘔吐,泄瀉,冷痢:煎湯內服,1.5~3g;粉劑,0.3~0.9g[2]。
10 胡椒的化學成分
胡椒含胡椒堿、胡椒林堿(Piperyline)、胡椒油堿(Piperoleine)A、B、C等,尚含類阿魏酰哌啶、胡椒酰胺、墻草堿、胡椒新堿(Piperanine)、胡椒阿明堿(Piperamine)、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葛縷醇、氧化丁香烯、隱品酮、左旋水芹烯等[2]。
11 胡椒的藥理作用
小量內服胡椒可增進食欲,大量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充血性炎癥[2]。
有報道胡椒可促進蟾蜍腫瘤發生,可能與其儲存中黃曲霉素含量增加有關[2]。
12 胡椒的食用價值
胡椒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原產于印度,是中外烹調中的主要香辛調料之一,一般加工成胡椒粉,用于烹制內臟、海味類菜肴或用于湯羹的調味,具有祛腥提味的作用。
胡椒因采收期和處理方法的不同分為黑胡椒和白胡椒。黑胡椒是在胡椒的果實已長大但未成熟,外表顏色剛剛發紅時采收下來,連同外皮一起曬3~4天,干后成黑褐色的果實。白胡椒是胡椒的果實生長成熟后,其外皮完全變成紅色時采收,先脫皮再曬干,表面為灰白色,故名白胡椒。黑胡椒比白胡椒味更濃。
由一種攀援胡椒植物的種子做成,原產于亞洲,可使用于各類料理,不可和辣椒類果實混淆。黑胡椒籽是攀援胡椒的種子,經過日曬而成,而且必須趁種子是綠色時摘取制作。白胡椒籽采自同樣的植物,只不過在種子成熟后采摘,而且先去皮才制作。兩者都是食物的調味品,然而白胡椒的味道較不刺激。綠胡椒粒子較粗糙,以白胡椒或黑胡椒碾碎篩過后制成,在法國菜中經常使用。來自中國的四川胡椒籽是紅色的,烤食后嘴巴會麻。
12.1 胡椒的別名
古月、黑川、白川、浮椒、昧履支、玉椒
12.2 胡椒的食用量
每次5克左右
12.3 胡椒的營養價值
果實含有胡椒堿(Piperine)、胡椒林堿(Piperyline)、辣椒堿(Capsaicin)和胡椒油堿A、B、C(PiperolieneA、B、C)等成分。
1.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堿,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解油膩,助消化;
2. 胡椒的氣味能增進食欲;
3. 胡椒性溫熱,對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腸鳴腹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并治療風寒感冒;
5. 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強烈,香中帶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于烹制內臟、海鮮類菜肴;
6. 白胡椒的藥用價值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進食欲、助消化,促發汗;還可以改善女性白帶異常及癲癇癥。
12.4 胡椒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胡椒用量過大或長期較大量使用,對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充血性炎癥,并能誘發痔瘡、血壓升高以及心慌、煩躁等癥狀。
12.5 胡椒的食療功效
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
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
1. 溫中散寒:用于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以及腹冷所致的泄瀉、腸鳴;
2. 醒脾開胃:本品小劑量能增進食欲,對胃口差、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
12.6 胡椒的食用建議
1. 無論黑胡椒、白胡椒皆不能高溫油炸,應在菜肴或湯羹即將出鍋時填加少許,均勻拌入;
2. 黑椒與肉食同煮,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香味揮發掉;
3. 鮮胡椒可以冷藏短儲,粉狀胡椒應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潮和光照,保存時間也不宜太長。
烹調用途:在烹調飲食中,用于去腥解膻及調制濃味的肉類菜肴。兼有開胃增食的功效,又能解魚、蟹、葷等食
13 胡椒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胡椒
Hujiao
PIPERIS FRUCTUS
13.2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采收,曬干,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日,擦去果肉,曬干,為白胡椒。
13.3 性狀
13.3.1 黑胡椒
呈球形,直徑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網狀皺紋,頂端有細小花柱殘跡,基部有白果軸脫落的疤痕。質硬,外果皮可剝離,內果皮灰白色或淡黃色。斷面黃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氣芳香,味辛辣。
13.3.2 白胡椒
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問有多數淺色線狀條紋。
13.4 鑒別
(1)黑胡椒粉末暗灰色。外果皮石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19~66μm,壁較厚。內果皮石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直徑20~30μm;側面觀方形,壁一面薄。種皮細胞棕色,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油細胞較少,類圓形,直徑51~75ptrn。淀粉粒細小,常聚集成團塊。
白胡椒粉末黃白色。種皮細胞、油細胞、淀粉粒同黑胡椒。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顯紅色,漸變紅棕色,后轉棕褐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無水乙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H 第二法)。
13.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VID)測定。
13.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77:2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43nm。理論板數按胡椒堿峰計算應不低于1500。
13.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胡椒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3.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1g,精密稱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4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20kHz)30分鐘,放冷,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3.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胡椒堿(C17H19NO3)不得少于3.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第一增補本)刪除原 飲片【炮制】項[3])。
13.7 性味與歸經
辛,熱。歸胃、大腸經。
13.8 功能與主治
溫中散寒,下氣,消痰。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
13.9 用法與用量
0.6~1.5g,研粉吞服。
13.10 貯藏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13.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01.
-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用到中藥胡椒的方劑
- 胡椒餅
拼音:hújiāobǐng處方:胡椒。制法:上藥研末,以飯搗爛,入胡椒末,和1處。功能主治:箭頭及竹...
- 豬肚胡椒粉
》卷八:方名:豬肚胡椒粉組成:豬肚1個(洗凈),胡椒8兩。主治:婦人經寒,往來時有痛。用法用量:將胡...
- 止痛飲
gyǐn《仙拈集》卷一:組成:生姜3錢,豆豉3錢,胡椒3錢。主治:泄瀉,腹痛。用法用量:煎湯,熱服。...
- 立蘇散
),馬藺花2錢(水浸1宿),木香1錢,沒藥半錢,胡椒(為末)半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小腸氣。用...
- 濕生蟲丸
ngwán《圣惠》卷三十三:方名:濕生蟲丸組成:胡椒10顆,濕生蟲1枚,巴豆1枚(去殼)。主治:牙痛...
- 更多用到中藥胡椒的方劑
用到中藥胡椒的中成藥
- 小兒敷臍止瀉散
Xiao‘erFuqiZhixieSan處方:黑胡椒300g制法:取黑胡椒,粉碎成最細粉,過篩,即得...
- 小兒暖臍膏
200g小茴香600g官桂600g炮姜400g白胡椒200g川楝子200g吳茱萸200g荔枝核200...
- 八味野牛血散
熊膽0.25g麝香0.05g紅花15g蓽茇15g胡椒10g安息香10g制法:以上八味,除熊膽、麝香另...
- 二十九味能消散
g蓽茇25g決明子25g白豆蔻25g骨碎補25g胡椒25g蘿卜(炭)2g草果25g光明鹽25g阿魏2...
- 暗香湯
兩半(炒),木香1分,檀香1錢,甘草2兩(炙),胡椒1錢(炒)。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清神爽氣。主用...
- 更多用到中藥胡椒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胡椒
-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胡椒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釋名】昧履支。時珍曰∶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實非椒也。【集解】恭曰...
- 《普濟方》:[卷三十六胃腑門]胃反(附論)
兩百年壁上土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干切成薄片)南木香胡椒草果(面裹煨去草(炙一兩五朱家橋詹翁已不能言。及...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桂心、當歸各一兩七錢半,遠志一兩,吳萸五錢,蜀胡椒七錢半,為末。每二錢,溫酒調服。治胃虛脛寒,面浮...
- 《普濟方》:[卷六十六牙齒門]牙齒疼痛
。于疼處或蛀內。干摻之。治諸牙疼方。(出海上方)胡椒僵蠶上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摻筑疼處。涎出湯漱。治...
- 《普濟方》:[卷六十五牙齒門]牙齒疼痛
等分)石膏(比以上加三羌活散(出海上方)治牙疼。胡椒川椒川芎(炮烙二錢)荊芥穗白芷防風草烏羌活蓽茇露...
- 更多古籍中的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