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uì zōng
2 英文參考
Huìzōng TE7[中國針灸學詞典]
huìzō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E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J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會宗 | ||
漢語拼音 | Huizong | ||
羅馬拼音 | Huitsung | ||
美國英譯名 | Metting Ancestors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TE7 | |
日本 | 7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TR6 | |
富耶氏 | |||
德國 | 3E7 | ||
英國 | T7 | ||
美國 | TB7 |
會宗為經穴名(Huìzōng TE7)[1][2]。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1][2]。會宗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郄穴[1][2][3]。會即會合,宗即集聚,此穴為本經的郄穴,是經氣會聚之處,故名會宗[2]。會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癲癇,上肢痹痛,氣滯喘滿,肘臂疼痛,現代多用會宗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臂痛,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等。
4 出處
《針灸甲乙經》:會宗二穴,手少陽郄,在腕后三寸空中。
5 穴名解
會即會合,宗即集聚,此穴為本經的郄穴,是經氣會聚之處,故名會宗[2]。
會,聚會,會合。宗,尊崇、聚會之義,《廣雅·釋詁》:“宗,聚也。”流派之本源為宗,凡事物之系統,必先有宗主,而后有支別。本經居三陽之中間,而本穴挨次之穴為三陽絡(即三陽經之絡脈,相互溝通),猶系統之支別也。本穴居三陽絡之前,聯系三陽,綰羅諸脈,猶會別支而宗主之也,故名會宗。此穴在支溝穴的尺側旁1寸之陷凹中,為手少陽三焦脈氣深集、聚會之處,故名會宗。[4]
6 特異性
會宗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郄穴。
7 所屬部位
前臂[5]
8 會宗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會宗穴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3]。
會宗穴位于前臂后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的橈側緣[2]。伏掌取穴[2]。
會宗穴位于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之橈側緣;或于支溝穴尺側約一橫指取穴[1]。
會宗穴在手少陽三焦經的位置
會宗穴在前臂的位置
會宗穴在前臂的位置
會宗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會宗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9 會宗穴的取法
伸臂俯掌,于腕上3寸支溝穴尺側,當尺骨的橈側緣取穴。
會宗穴位于前臂后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的橈側緣[2]。伏掌取穴[2]。
于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伸臂俯掌取穴[6]。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4橫指,拇指側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會宗穴[7]。
10 會宗穴穴位解剖
會宗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尺側伸腕肌、示指伸肌、前臂肌間膜。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布著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后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貴要靜脈、頭靜脈等血管。其深層有前臂骨間后動、靜脈的分支,以及前臂骨間后神經的分支。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伸肌→食指伸肌→前臂骨間膜[2]。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伸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和貴要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骨聞后神經和骨間后動脈分布[8]。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為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并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通過[1]。
11 會宗穴的功效與作用
會宗穴為手少陽之郄穴,有疏經活絡作用,主治耳聾,耳痛,癇證,臂痛。禁針,宜灸[4]。
12 會宗穴主治病證
會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癲癇,上肢痹痛,氣滯喘滿,肘臂疼痛,現代多用會宗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臂痛,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等。
會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聾、耳鳴、癲癇及上肢肌膚痛等[2]。
會宗穴主治耳聾、癲癇、上肢痹痛[8]。
會宗穴主治癲癇;耳聾,耳鳴;氣滯喘滿;上肢痹痛,肘臂疼痛[6]。
現代多用會宗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等[2]。
會宗穴主治耳聾,癲癇,臂痛等[1]。
神經系統疾病:癲癇。
其他疾病:氣滯喘滿,上肢肌膚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1寸[6][8][1][2],局部有酸脹感[6]。
13.2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4 會宗穴的配伍
會宗配百會、大椎、巨闕,治小兒癲癇[6]。
會宗配聽會、翳風,有清三焦火,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會宗配大椎、百會,有熄風定癇的作用,主治小兒癲癇。
15 特效按摩
常用食指指腹揉按會宗穴,有溫通經脈的功效,可預防聽力和視力減退[7]。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聾,翳風及會宗下空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肌膚痛,耳聾,風癇。
1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7.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9.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6.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9.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3.
古籍中的會宗
- 《經穴匯解》:[卷之四]手部第八
聞名飛虎。恐有誤脫。入門曰。陽池后三寸。無異義。會宗(甲乙)腕后三寸。空中。(甲乙)支溝外旁一寸。(...
- 《靈樞經脈翼》:[卷下]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儔關沖液門中渚流陽池上臂外關透別走心主名支溝會宗空處三陽絡四瀆肘前天靈樞第十篇云手少陽之脈起于小...
- 《刺灸心法要訣》:[卷五三焦經文]三焦經分寸歌
表陷中,外關腕后二寸陷,關上一寸支溝名,外關一寸會宗平,斜上一寸三陽絡,肘前五寸四瀆稱,天井肘外大骨...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骨度尺寸]三焦經分寸歌
表陷中,外關腕后二寸陷,關上一寸支溝名,外關一寸會宗平,斜上一寸三陽絡,肘前五寸四瀆稱,天井肘外大骨...
- 《神灸經綸》:[卷之二十二經脈起止]三焦經二十三穴分寸
壯支溝(一名飛處)從外關上行一寸兩骨間陷中灸七壯會宗從支溝外開一寸以支溝會宗二穴相并平直空中相離一寸...
- 更多古籍中的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