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沖陽為經穴名(Chōngyáng ST4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為本經原穴。沖:沖要、沖動;陽:陰之對。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動脈搏動處,故名。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與中間楔狀骨關節處,可觸及足背動脈。正坐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踇短伸肌→中間楔骨。有健脾化濕、和胃寧神的作用。主治頭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頭重頭痛、口眼喁斜、齒痛頰腫、嘔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緩不收、足背紅腫、癲狂等。現代又多用于治療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一般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會元
- 《雜病廣要》:[臟腑類]淋病
熱凝結,到中年后,衰而陷下,則發出以上惡癥。(《會元》)膏淋(互見補腎諸方中)膏淋者,淋而有肥,狀似...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五]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沖脈。則浮于外而淺矣。)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二]營衛生會篇第十八
猶百步五十步相笑之故智耳。按、金匱要略曰。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五]病傳第四十二
肌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血脈者。神氣之所藏也。虛實者。血氣之虛實也。如腠理固密。元真通暢。血脈和...
- 《雜病廣要》:[身體類]腹痛
痛忌用參、術之說為戒,是虛而脾疼者受害多矣。(《會元》)夫通則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
- 更多古籍中的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