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化痰消瘀為治法[1]。指用具有祛除痰濁、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藥治療痰瘀互結證的治法[2]。
現代中醫藥研究心血管、腦血管及腫瘤等慢性病,認為病機較多與痰及血瘀相關,治療以化痰和活血散瘀的方法獲效[1]。漸次出現痰瘀相關理論及化痰消瘀的治法[1]。
化痰為治法[3]。祛痰法之一[3]。消解痰涎的方法[3]。依據生痰的病因,化痰法約分六種:宣肺化痰,清熱化痰,潤肺化痰,燥濕化痰,祛寒化痰,治風化痰[3]。
祛瘀活血為治法[4]。又稱去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4]。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脈的方法[4]。血液由于阻滯而變為瘀血,須去除才能使血脈流暢[4]。用桃仁、生地、丹皮、赤芍、當歸、川芎、紅花、三七、丹參等藥[4]。
冠心蘇合丸為經驗方[5]。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00年版[5]。蘇合香50g,冰片、乳香(制)各105g,檀香、青木香各210g[5]。除蘇合香外,其余藥物為細末,煉蜜待微溫后,加入蘇合香攪勻,再與上述粉末混勻,制成1000丸[5]。含服或嚼碎后咽服,1次1丸,1日1~3次;也可于臨睡前或發病時服用[5]。功能理氣,寬胸,止痛[5]。治心絞痛,胸悶,憋氣[5]。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1.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4.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2.
有化痰消瘀作用的方劑
- 加減紫金丹
醫宗金鑒》卷七十三方之加減紫金丹功在健脾養血,化痰消瘀。主治受傷日久,脾氣不足,營血虧損,痰瘀內阻,...
- 八角金盤湯
30克,陳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濕化痰,活血消瘀,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
- 茜薊湯
、貝母、歸尾、香附、梔子、枳殼、桑皮。功效:消瘀行氣化痰。主治:積瘀胸背作脹,咳嗽吐紅,如爛豬肺狀。...
- 薊菀湯
:清上化痰去瘀。主咳嗽,吐紅痰挾瘀血,上盛下虛。各家論述:方中小薊、紫菀、丹皮、桃仁、滑石消瘀;貝母...
- 五汁安中飲
梗阻,口干咽燥,大便艱澀,形體枯槁。養血潤燥,消瘀化痰。治火盛血枯,痰瘀互阻,致患噎膈,吞咽梗澀而痛...
- 更多有化痰消瘀作用的方劑
有化痰消瘀作用的中成藥
- 桂枝茯苓丸
取其緩和諸藥破泄之力,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活血化痰,緩消癥塊之效。本方原治婦人素有癥塊,致妊娠胎動...
- 更多有化痰消瘀作用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化痰消瘀
- 《孫文垣醫案》:[卷四新都治驗]邵來儀丈令眷咳吐紅痰如桃花膿色
瘀血痰火郁滯肺之氣道,而欲成肺癰也。治當調氣化痰,兼消瘀血,清理肺金。以山梔子、牡丹皮、貝母、桑白皮...
- 《孫文垣醫案》:[卷四新都治驗]邵馬兄患嘔吐所吐皆如爛豬肺
,血隨氣上積于胸膈,必吐出而脹斯寬也。法當消瘀血、調氣化痰,氣調瘀消,則新血始得歸經,大本端而病根可...
-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五·產后]痙
經識出病源,但跳不出消瘀圈子耳。倘通瘀不應,即兼化痰,或者如前案金婦得起,未可知也。《續名醫類案》清...
- 《沈氏女科輯要》:[卷下]第四十四節·熱入血室
甚。投小柴胡湯,不應,夜起如狂;或疑蓄血,投涼血消瘀藥,亦不應。左關脈弦硬搏指,詢知病從怒起。因用膽...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一水部]各種藥露
氣。白荷花露∶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金帖)。止血消瘀,清暑安肺(廣和帖)。桑葉露∶治目疾紅筋,去風清...
- 更多古籍中的化痰消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