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化痞為治法[1]。即消痞[1]。消法之一[2]。治療痞積、痞滿的方法[2]。
1.胸脅下有腫塊,堅實不移者為積,須消痞化積,如鱉甲煎丸[2]。
2.胸脅脹滿,痰食停滯者為痞滿,須消痞化滿,如枳實消痞丸[2]。
4 參考資料
有化痞作用的方劑
- 化痞膏
布或緞攤貼。制備方法:同入壇內蓋好,俟腳魚、莧菜化成臭水,傾入凈鍋內,加麻油5斤,穿山甲4兩,熬枯...
- 阿魏化痞膏
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P)。功能與主治:化痞消積。用于氣滯血凝,癥瘕痞塊,脘腹疼痛,胸脅脹滿...
- 化痞丸
:《瘍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之化痞丸主治癥瘕痞塊。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體壯者可加至四十至五十...
- 神仙化痞膏
錢,硇砂1錢半,胡黃連3錢,阿魏5錢(取豆大,火化滴銅器上,上頭變白者佳),麝香1錢,10味共為細...
- 千捶萬應化痞膏
炒),百草霜1兩5錢。主治:痞塊。用法用量:大人每用3錢,小兒減半,蒸化用絹攤開,看塊之大小用之。如...
- 更多有化痞作用的方劑
有化痞作用的穴位
- 下管
痢疾,腹中痞塊,腹痛,腹脹,泄瀉,嘔吐,食谷不化,痞塊,胃脘疼痛,呃逆,不欲食,小兒疳疾,虛腫,小...
- 下脘
痢疾,腹中痞塊,腹痛,腹脹,泄瀉,嘔吐,食谷不化,痞塊,胃脘疼痛,呃逆,不欲食,小兒疳疾,虛腫,小...
- 章門
,四肢懈惰,黃疸,脾癰,腹痛,腹脹,泄瀉,脅痛,痞塊,小兒疳積,腸疝痛,胸脅痛,煩熱氣短,胸悶肢倦...
- 精靈
有祛風、化痰、鎮驚等作用。《小兒按摩經·陰掌圖各穴手法仙訣》:“掐精寧穴,氣吼痰喘,干嘔痞積用之”...
- 精寧
有祛風、化痰、鎮驚等作用。《小兒按摩經·陰掌圖各穴手法仙訣》:“掐精寧穴,氣吼痰喘,干嘔痞積用之”...
- 更多有化痞作用的穴位
有化痞作用的中成藥
- 阿魏化痞膏
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P)。功能與主治:化痞消積。用于氣滯血凝,癥瘕痞塊,脘腹疼痛,胸脅脹滿...
- 二十九味能消散
項下的有關規定。(附錄第10頁)功能與主治:祛寒化痞,消食,調肝益腎。用于食積不化,胃腸肝區疼痛,腎...
- 五香丸
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消積化痞,寬胸止痛。用于氣郁結滯,宿食停水引起:胸脅脹滿...
- 大月晶丸
各項規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食化痞。用于中毒癥、“木布”引起的胃腸潰瘍吐血或便血,...
- 驚風散
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B)。功能與主治:鎮驚,化痞,消食。用于小兒急驚風,手足抽搐,宿食積痞,腹脹...
- 更多有化痞作用的中成藥
化痞相關藥物
- 胃脘舒顆粒(沖劑)
2次。【禁忌】【注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2.忌情緒激動或生悶氣。3.患外感時不宜服...
- 開郁順氣丸
忌】孕婦忌服。【注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2.忌情緒激動及生悶氣。3.不適用于兒童、...
- 阿那日十四味散
健脾消積,溫中散寒。用于脾胃寒濕,胸肋脹滿,惡呃痞滿,消化不良。【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3...
- 丁沉透膈丸
酸缺乏者禁用。【注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2.忌情緒激動及生悶氣。3.本品不宜久服,...
- 山楂丸
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消積化滯。用于食積、肉積,停滯不化,痞滿腹脹,飲食減少。【用法與用量】...
- 更多化痞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化痞
- 《瘍醫大全》:[卷二十一內癰部]痞積瘕門主方
魚(五斤)莧菜(十斤)同入壇內蓋好,俟腳魚、莧菜化成臭水,傾入凈鍋內,加麻油五斤,穿山甲四兩,熬枯...
- 《萬病回春》:[卷之三]積聚
分)甘草(減半)上銼一劑,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化痞丹消積塊專攻之劑。大黃(四兩,米醋浸一七,日曬夜...
- 《明醫指掌》:[卷一]藥性歌
風其功愈大。)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消痰化痞。(凡用,須土炒之。)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補脾...
- 《本草從新》:[卷九木部]枳實枳殼
踵。氣弱脾虛。以致停食痞滿。法當補中益氣。則食自化痞自消。若再用此破氣。是抱薪救火矣。孕婦虛者尤忌。...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七藤部]金鎖銀開
呼金鎖銀開,其苗柔而堅性不斷,今名象毛,力能軟堅化痞,合米醋搗汁盥口,能開鎖纏喉風,雖枯根亦可透鎖喉...
- 更多古籍中的化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