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換血治療 (最后修訂于2012/9/16 9:40:13)[共332字]
摘要:
紅細胞血漿置換治療或稱換血治療是去除各類因素所致形態和功能異常的紅細胞以及血漿成分(主要指血紅蛋白及其降解產物),以正常人的相合紅細胞和血漿作為置換劑。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
【摘要】目的探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3例重癥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進行肱動脈—外周靜脈同步換血治療。結果換血后患兒膽紅素水平下降顯著,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由換血前532.6μmol/L降至換血后264.5μmol/L,換血過程順利,術中血壓及其他生命體征穩定。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方法簡單,操作容易,安全高效,可替代傳統的臍動靜脈插管換血。Exchangetra
- 周圍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
【摘要】目的總結周圍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要點。方法回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我科進行的9例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病例,總結了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要點。結果9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均一次換血成功,除2例患兒發現有低鈣血癥外,其余未發現有任何并發癥。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充分的術前準備、術中醫護之間的密切配合以及術后的細致護理是換血
- 混合血在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通過對38例新生兒溶血病應用O型洗滌紅細胞和AB型新鮮血漿混合血換血治療和護理,評價“混合血”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換血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法,換血量為患兒總血量的2倍,并在換血過程中密切病情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手段。結果38例患者通過換血治療,血膽紅素值明顯下降,均痊愈出院。結論可以肯定“混合血”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換血治療中的效果,不足之處是“混合血
- 輸液泵在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輸液泵經橈動脈-大隱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方法采用套管針留置技術,對42例新生兒溶血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應用輸液泵進行橈動脈-大隱靜脈同步換血。術前做好患兒、環境、物品、備血等的準備工作;術中嚴格無菌操作,調節好同步換血的速度;術后檢測膽紅素以了解換血效果,并繼續藍光治療。結果42例患兒均換血成功,血清膽紅素下降明顯。結論應用輸液泵經橈動脈-大隱靜
- 臍靜脈和外周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
早產兒本身代謝特點決定了黃疸提前出現,膽紅素值增高明顯,而換血治療能較快清除血中游離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2004年2月~2004年6月,我科對收治的5例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進行臍靜脈和外周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高膽紅素血癥患兒5例,男3例,女2例,均為早產兒且第1胎,胎齡33~35周,體重為2000~2400g,黃疸出現時間2
- 換血治療有機磷中毒10例臨床分析
【關鍵詞】有機磷中毒;換血治療有機磷農藥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侵入人體,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迅速而完全,所以有機磷中毒后起病急驟,在3年內,筆者對10例有機磷中毒患者采用換血療法治療,取得明顯療效,無1例死亡,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齡12~30歲。其中口服敵敵畏者6例,服氧化樂果者2例,服樂果者2例,口服量為20~100ml。1.2臨床表現10例患者
- 外周動靜脈雙路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同步換血;外周動靜脈;護理;新生兒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科常見病癥,嚴重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系統損害,病死率高,即使幸存,大多數也會遺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為新生兒時期重要的致殘病因。近年來我院開展了外周動靜脈雙路同步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其治療和護理總結如下。 1換血前物品準備 1.1血源選擇Rh血型不合應采用Rh血型與母
-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癥1例
【關鍵詞】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 新生兒溶血癥 新生兒ABO溶血癥是新生兒溶血癥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嚴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直接威脅患兒生命質量。換血是治療新生兒重度溶血癥中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1]。東營鴻港醫院于2007年6月13日收治1例嚴重新生兒重度ABO溶血癥患兒,采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愈,現報告如下。1病歷摘要 患兒,女,2.5kg,足月順產后7h因發現全身皮膚黃染,呈進行性加重收入院
- 同型血同步換血治療重癥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
高,約有50%~75%患兒死于急性期,幸存者約75%~90%留有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是人類聽力障礙、視覺異常、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迄今為止,快速、顯著地降低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換血治療。換血療法主要用于清除體內過高的未結合膽紅素,使其下降至安全水平,阻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并可置換出致敏的紅細胞和抗體,此外也可糾正貧血,尚可用于治療敗血癥及藥物中毒等。據文獻報道雙倍血容量換血可換
- Rh新生兒溶血治療新技術問世——“Rh+血交換”法治療該病獲成功
在探討RhHDN的治療時,陜西省人民醫院楊江存副主任技師等首次提出了“Rh+血交換”的新思路。楊江存認為,在產前控制孕婦Rh抗體滴度效價,能夠減少RhHDN患兒體內Rh抗體,為RhHDN患兒產后換血治療贏得機會。他們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對32例RhHDN患兒(產前確診18例,產后確診14例)進行了治療。研究人員首先為產前確診為RhHDN的18例孕婦進行血漿置換,每人每次采集血液600毫升,經過離
- 新生兒黃疸換血供血G-6-PD缺乏療效差
Pediatrics.2008Dec22.[Epubaheadofprint]《兒科》雜志報道,若供血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將影響新生兒特發性高膽紅素血癥換血治療的效果。新生兒因特發性高膽紅素血癥接受換血治療,其中21例供血者G-6-PD缺乏,114例供血者G-6-PD正常。結果前者與后者相比,光照時間較長,需要再次輸血的比例較高,血清總膽紅素下降較緩慢。研究者認為,新生兒
- 改良外周動靜脈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應用
【摘要】目的探索經外周動靜脈全自動單倍血量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實用性。方法對10例患兒采用非同側肢體外周動靜脈留置針穿刺,輸血泵控制靜脈輸血及動脈排血,采用單倍血量,使換血過程在封閉的回路中按設定的速度自動進行。結果換血過程順利,10例患兒換血后總膽紅素明顯下降,換血前后膽紅素對比有顯著降低(P<0.01)。結論由微電腦輸血泵控制,外周動靜脈單倍的血量同步換血是治療重
- RH(D)血型不合導致新生兒溶血病1例
03,Hainan,P.R.China)新生兒的溶血病以ABO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較為常見,RH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較為少見,海南省農墾總局醫院2006年3月收治了1例RH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通過換血治療,療效顯著,病愈出院,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兒,男,漢族,出生2d,因全身皮膚黃染1d,進行性加重,2006年3月入院,患兒第三胎,足月順產,無抽搐,查體:精神反應尚可,全身皮膚重度黃染
- 新生兒黃疸換血供血G-6-PD缺乏療效差
Pediatrics.2008Dec22.[Epubaheadofprint]《兒科》雜志報道,若供血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將影響新生兒特發性高膽紅素血癥換血治療的效果。新生兒因特發性高膽紅作者:
- 新生兒溶血病患者的免疫血液學檢測結果研究
B型新生兒[1,4]。由于ABOHDN的發病率較高,因此醫務工作者應高度重視。ABOHDN的病情進展速度較快,易形成核黃疸,故在確診后應立即采取適當的光療、藥療及輸血治療,這是預防核黃疸形成的重要措施。就輸血治療而言,通常主張換血治療,其目的主要是清除ABOHDN患者體內過高的未結合膽紅素、游離的病理性IgG抗A(B)及其致敏紅細胞,以降低未結合膽紅素、減輕溶血及糾正貧血,因此換血治療對預防核黃疸
-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2例
細血管床的有效循環,造成組織缺氧,酸中毒,引起體內器官功能障礙;臨床癥狀可累及任一器官,其中較常見的為腦與心肌損害,可發生神經系統后遺癥,所以應對此癥積極治療[1]。通常采取對癥治療、放血、及部分換血治療,以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減輕臟器損害。但換血治療易受條件限制,費用較高,而且增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胃腸道綜合征的發生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可降低血黏滯度,改善循環血流,防止紅細胞凝聚,而起
- 血型血清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新生兒溶血病的產前診斷價值
抗體效價≥64,且無流產史及HDN史時,可每4周檢查一次抗體濃度;如ABO抗體效價≥256,為可疑HDN;ABO抗體效價≥512者,為高度可疑;如既往有HDN史且本次ABO抗體效價≥512時,建議換血治療。如Rh抗體效價≥8時,為可疑HDN,建議復查,≥16時可行羊膜穿刺術進一步檢測其羊水膽紅素含量,因為此時胎兒可能已經發生中度貧血[4,5],必要時換血。血清學方法可用于孕婦在懷孕早期的弱抗體檢測
- 星夜換血雙胞胎“溶血兒”獲救
的雙胞胎男孩成功實施了全身換血的緊急治療。據專家介紹,由于搶救及時,避免了由于延誤換血時機而引起嬰兒永久性腦癱的后果的發生。日前,二院兒內科接待了一對從綏芬河轉來的出生剛剛一天的雙胞胎重度黃疸患兒。經過進一步檢查,兩個小患者的膽紅素高出了正常值近20倍左右,心率為160次/分,同時,其母親血型被檢測為Rh陰性,雙胞胎血型均為Rh陽性,故被診斷為“Rh溶血癥”,急需換血治療。情況危急,要是延誤換血時
- 暴發性肝炎樣綜合征
合征。但如能治愈,肝臟可完全恢復正常。此組病征表現有急性起病、重度惡心、嘔吐及腹脹,出血傾向,意識障礙等癥狀。【治療措施】首先應停用一切引起肝損傷藥物,給予清淡多維生素飲食;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抗休克等對癥處理。降血氨調整氨基酸失衡;腦水腫者應用甘露醇降低顱壓;必要時行透析或換血治療。【病理改變】病理上肝臟呈急性黃色肝萎縮樣表現。【臨床表現】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多為20~30歲的初產婦,在
- 苯巴比妥中毒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洗胃,洗胃后給予硫酸鈉導瀉。灌腸引起中毒者應作洗腸處理,然后輸液并利尿,促進藥物排出。并保護肝臟及腎臟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必要時氣管插管,用機械通氣。嚴重病人可做血液或腹膜透析,嬰幼兒可用換血治療。同時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由于嚴重苯巴比妥中毒者可出現驚厥,呼吸不規則甚至停止,引起腦水腫,均可引起腦細胞嚴重缺氧,影響小兒智力發育,故應加以預防。家長中有使用此類藥物者,應將藥物放到小孩不易
- 苯巴比妥中毒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洗胃,洗胃后給予硫酸鈉導瀉。灌腸引起中毒者應作洗腸處理,然后輸液并利尿,促進藥物排出。并保護肝臟及腎臟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必要時氣管插管,用機械通氣。嚴重病人可做血液或腹膜透析,嬰幼兒可用換血治療。同時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由于嚴重苯巴比妥中毒者可出現驚厥,呼吸不規則甚至停止,引起腦水腫,均可引起腦細胞嚴重缺氧,影響小兒智力發育,故應加以預防。家長中有使用此類藥物者,應將藥物放到小孩不易拿到
- 第二節 輸血的并發癥及其防治
或20%甘露醇等利尿,防止腎功能衰竭,后期如無尿、氮質血癥或高鉀血癥等癥狀出現,可用腹膜或血液透析等治療。③防治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輸入血型不合血量超過200ml時,要考慮使用肝素治療。④換血治療法,能去除循環血內不配合的紅細胞及其破壞的有害物質和抗原-抗體復合物。 延遲性溶血反應發生在輸血后7-14天,主要是由于輸入未被發現的抗體所引起。主要癥狀是不明原因的發熱和貧血,也常見黃疸、血紅
- 轉運系統在高危新生兒救護中的應用研究
1]。出生體重<1500g的低出生體重兒,胎齡<32~33周的早產兒;窒息,經窒息復蘇后仍處于危重狀況的新生兒;呼吸窘迫,進行性呼吸困難,經處理未見好轉,而又無機械通氣條件;重度的貧血及重癥黃疸需換血治療;各種嚴重先天性畸形(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胃腸道閉鎖、食管氣管瘺等),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嚴重感染;情況較差,原因不明。 1.2.3轉運方法 1.2.3.1轉運前我新生兒科有24h值班座機及手提
- 血型血清學對新生兒溶血病的產前診斷價值
妻子的免疫系統可能受到胎兒刺激,胎兒可能受害,即ABO抗體效價≥256,為可疑HDN;ABO抗體效價≥512者,為高度可疑;如既往史有HDN史且本次ABO抗體效價≥512時,建議換血治療。如Rh抗體效價≥8時,為可疑HDN,建議復查,Rh抗體效價≥16時可行羊膜穿刺術進一步檢測其羊水膽紅素含量。羊水可以由羊膜穿刺術得到。做羊膜穿刺的指征:(1)母親血清中有一種已知能引
-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14例圍產因素的分析
下降超過體重的8%,主要是喂養方法問題)。 1.4臨床轉歸絕大部分病例是在我院產科出生,出現黃疸立即處理無效后轉入我科,全部予以人血白蛋白等綜合治療,膽紅素較高者使用藍光治療,4~7d內消退,部分有好轉自動出院。無一例發生核黃疸,亦無一例實施換血治療。 2討論 圍產因素與新生兒高膽關系應引起重視,本文顯示母乳喂養兒高膽發生率比人工喂養者高,同時因母乳不足,喂養方法及喂奶頻率減少均可致攝入不
- 第六節 輸血副作用與防治要點
暫,高血壓是暫時的,一般不必用5-羥色胺對抗劑(如賽庚啶)治療;但若血壓升高又有顱內出血危險時,亦可考慮給予降壓藥。 (2)若有血小板下降現象,應給予HLA相配之血小板,若有困難,可應用同胞兄弟或姐妹之血小板。 (3)輸用血小板中含有較多紅細胞時應用ABO血型檢查及交叉配血,必要時也需作紅細胞不全抗體檢查。 (4)若輸血后紫癜發作較輕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若較重則可采用換血治療。作者:
- 新生兒紅細胞G-6-PD缺陷癥20例臨床分析
無效而轉入本院。病程中符合ABO溶血病6例,合并新生兒肺炎5例,合并新生兒窒息2例,合并新生兒敗血癥2例。 1.3治療及轉歸入院后給予積極退黃治療,入藍光箱,輸白蛋白,堿化血液,貧血嚴重者輸血。換血治療8例,其中5例伴ABO溶血病,所有患兒均好轉或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3天。出院后2周行腦干誘發電位檢測,其中11例異常;血常規檢測有貧血者6例。 1.4方法用四氮唑藍(NBT)定量法測定G-6-P
- 急性有機磷中毒中間型綜合征53例分析
28例緊急氣管插管而阿托品未加劑量,另外8例阿托品減量,38例機械通氣,患者機械通氣維持時間最長15天,最短2天,平均5天,10例做氣管切開。全部患者搶救時均用皮質激素、抗生素、腦組織液,2例采用換血治療。采用機械通氣的33例中28例成活,其中1例死于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20例未采用機械通氣全部死亡。 2結果 53例患者前驅癥狀出現呼吸肌麻痹48例,占90.6%。累及顱神經出現面癱,瞼下垂,眼
- 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與圍產因素關系初探
內窘迫史約占一半,故認為宮內窘迫,產時窒息對其發生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因本組病例不多,有待進一步充實后其結果會更加可信。 在該病的治療中,我們的體會是早期診斷尤其重要,13例無一例進行放血、部分換血治療,而僅以輸稀釋液體,改善微循環為主,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密切關系。 參考文獻 1邱琪寶.低出生體重兒紅細胞增多癥(附17例分析).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2,7(2):69-71.
- 周圍動靜脈同步換血在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對有換血指征的17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采用周圍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進行治療(共進行20例次)。方法選擇易于穿刺且易固定的周圍動脈(如顳動脈、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用于放血;2路周圍靜脈,分別用于輸血和換血過程中輸入藥物(均由輸液泵控制)。結果換血前后膽紅素對比有顯著降低(P0.01),TSB,IBili、DBili換出率分別為:44.04%、38.88%、44.33%,未發生明顯的
-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的換血量與膽紅素水平關系的探討
增加,雖在換血各間隔階段總膽紅素濃度的換出率基本不變,但隨著總膽紅素濃度水平的逐漸降低,總膽紅素的換出量和換出效率將明顯下降。33線性回歸方程的臨床指導意義換血療法因可以快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是目前治療高膽紅素血癥的快速、有效療法。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方法與經臍靜脈單通道換血法相比,由于具有舊血換出率高和副作用低的優點,目前也正逐漸在國內推廣采用。因此,換血量與總膽紅素濃度水平相關關系的回歸方程的
- 流產
日1次30分鐘連續10日。維生素E100mg,每日1次。中草藥具有血型物質的特性,能特異性地同相對應的抗體結合,而使抗體抑制,效價下降,起到預防ABO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及流產。Rh溶血癥新生兒采用換血治療,預防換血后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對患重癥Rh溶血癥患兒的孕婦,進行產前血漿換置術,能使母體內抗體量減少,抗體效價下降,緩和抗原抗體結合,能使胎兒受損程度減輕,提高新生兒成活的機會。3.子
- 輸液泵控制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重癥黃疸22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實用安全的同步自動換血法。方法對22例重癥黃疸患兒,采用末梢動、靜脈留置針穿刺,形成封閉的換血回路,由三輸液泵控制速度,整個過程無需手動抽注操作。結果換血過程順利,平均換血時間160min,換血前平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563.27μmol/L,換血后304.18μmol/L,總膽紅素換出率為46.0%。結論輸液泵控制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重癥黃疸實用安全。 【關鍵詞】嬰兒,新生;換血
- 非換血療法救治重癥新生兒溶血病(Rh血型不合)1例
,RBC3.58×1012/L。2討論新生兒溶血病(Rh血型不合)癥狀常較重,治療不及時,患兒容易發生膽紅素腦病,重者死亡,幸存者常遺留嚴重后遺癥。該病多需換血(甚至多次換血)救治。但換血治療易造成感染、電解質紊亂、循環負荷增加等,并且換血尋找血源、配血困難。非換血療法治愈重癥新生兒溶血病(Rh血型不合)的報道罕見。IVIG可用于產前已被致敏的母親和胎兒,也可用于已經發生溶血病的新生兒
- 稀有血型供者資料檢索庫及冰凍紅細胞庫的建立與安全輸血應用
協作,密切配合,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切困難,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通過辛勤工作,于2006年11月完成了建立完善RhD(-)血源資料庫的工作,為邢臺地區RhD(-)患者的安全輸血及新生兒溶血病的換血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全省乃至全國RhD(-)血源資源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此項工作仍在繼續中。【參考文獻】1趙桐茂.人類血型遺傳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102-106.作者單位:05
- 換血療法在急性中毒中的應用
急性中毒,病情兇險,臨床治療中脫離毒物或現場,洗凈身上的毒物,排除胃腸道的毒物以及對癥對因治療,都是很重要的。但僅用上述措施,有些病人也不能救活。我們配用換血療法治療這些危重病,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1重度碳酸鋇中毒患者,男,35歲,因飯后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口唇震顫、四肢麻木無力7h,入院。查T36.2℃,P110次/min,R16次/min,BP100/60mmHg,心律不整,呼吸無
- 動靜脈同步換血搶救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血量及黃疸消退時間平均輸入血量450ml,抽出血量425ml,二者量差25ml,平均換血量為150ml/kg。平均住院天數(8.5±3.6)天,至出院時黃疸完全消退10例,占83.3%,因核黃疸放棄治療2例,占16.7%。 2.3換血前后血常規、生化的變化換血前后血常規、生化的變化,見表2。(1)換血后紅細胞(RBC)升高,血紅蛋白(Hb)升高更為顯著,白細胞(WBC)顯著下降;(2)換血后鈉離
- 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的臨床應用
.4μmol/L),平均換血膽紅素下降率58%,置換出的主要是間接膽紅素,換血前后比較,P<0.01。20例經換血后再輔以光療,膽紅素均降至正常后出院。2例術后查血常規,Hb<10g/L,行輸同型血治療,術后1個月隨訪,除1例入院時膽紅素756.4μmol/L,入院時已為核黃疸警告期者有神經系統后遺癥外,其余生長發育良好。 3討論 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嚴重并發癥為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幸存者75%~
- “最嚴環保法”強勢來襲抗生素行業難逃換血洗牌命運
特別是抗生素類原料藥產業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加之大多數企業以前對環保的投入力度遠遠不夠,這一行業承受的環保壓力尤為顯著。“最嚴環保法”的強勢來襲,可想而知,企業環保成本增加,抗生素原料藥行業將難逃換血洗牌的命運。據最新消息,聯邦制藥、華北制藥和石藥等生產廠商已經上調了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阿莫西林的報價,并且7-氨基頭孢烷酸(7-ACA)的價格也較前期大幅上漲。業內專家認為,若監管部門
- 從共生研究到換血療法
美國已經開始了用年輕人血漿治療老年性癡呆的臨床研究,這個研究涉及到一種共生動物研究模式,本文根據今天《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新聞特寫,給大家介紹這一精彩的歷史。認真關于這一歷史,留給我們的許多思考。為什么一種非常讓人激動的研究技術會在生物技術蓬勃發展的世代被埋沒,被學術界放棄。一個具有一定風險的臨床技術,為什么經過一定時間后,才被一家私人公司啟動開展臨床研究。這一具有故事性,應用前景極大的研究領域,為
-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預
,溶血多發生在胎兒期或新生兒早期。新生兒出血癥如顱內出血等是因為出血多,則紅細胞破壞、膽紅素產生過多而致黃疸。干預:發現早期黃疸首先考慮溶血因素,查母嬰血型,盡早藍光治療,必要時靜脈輸丙種球蛋白或換血治療。此外,尚有16例原因不明的黃疸,可能與攝入少、能量供給不足、腸蠕動緩慢等因素有關。我院檢查條件相對有限而無法明確也有一定影響,亦應引起重視。綜上所述,要想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發病率,應以預防為主,積
- 新生兒未結合高膽紅素血癥光照療法的觀察與護理
明顯,18例患兒經光療8h后,目測血清膽紅素12mg/dl,14例患兒經光療16h后,目測血清膽紅素9mg/dl,4例患兒經光療24h后,目測血清膽紅素9mg/dl,2例經光療8h后黃疸加深,因需換血治療轉上級醫院。 3觀察與護理3.1保持適宜溫度照射前室溫升至26~28°C,暖箱內溫度預熱至30~32°C,夏季光療暖箱要放置自然通風處,箱溫過高時,可打開全部箱門,冬季要加強保溫,護理操作集中進
- 第七節 嚴重溶血性輸血反應的急診處理
時5~10mg靜脈滴注,持續6~20h以上,直至實驗室檢驗及臨床征象證明DIC不再發展為止。如血小板或纖維蛋白原減少,則可輸濃集血小板、纖維蛋白原或新鮮血漿。 若有休克現象應按休克治療。 關于換血治療問題,國內外僅有零星報道,有些作者主張,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考慮:①經上述溶血反應處理后,紅細胞在鹽水中仍有凝集現象者;②尚未發生腎功能衰竭者;③受血者所接受的不合型的全血或濃集紅細胞超過1單位。
- 靜脈注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療效觀察
療方法入院后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IVIG(成都蓉生藥品有限公司生產)0.5~1g/(kg·d)、靜滴1次/d、連用1~3天,治療期間密切注意黃疸進展和臨床癥狀,一旦符合換血指征立即給予換血治療。 1.3診斷標準[1](1)ABO系統母子血型不合,臨床有黃疸、貧血和溶血癥狀;(2)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和(或)抗體釋放試驗和(或)游離抗體測定陽性者。 1.4觀察指標所有患兒入院后
- 新生兒換血療法的治療及護理
【關鍵詞】新生兒;換血;護理 換血(exchangetransfusion)療法是患兒嚴重溶血時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過換血可達到換出致敏紅細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體,阻止繼續溶血;降低膽紅素,防止核黃疸發生;糾正溶血導致的貧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現將筆者對新生兒換血的治療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術前準備 1.1物品準備 1.1.1血源選擇 Rh血型不合應采用Rh血型與母親相同,ABO
- 《本草蒙筌》:[總論]治療用氣味
治療貴方藥合宜,方藥在氣味善用。氣者,天也。氣有四∶溫熱者天之陽,寒涼者天之陰。陽則升,陰則降。味者,地也。味有六∶辛、甘、淡者,地之陽;酸、苦、咸者,地之陰。陽則浮,陰則沉。有使氣者,有使味者,有氣味俱使者,有先使氣后使味者,有先使味后使氣者,不可一例而拘。有一藥兩味,或三味者;有一藥一氣,或二氣者。熱者多,寒者少,寒不為之寒;寒者多,熱者少,熱不為之熱。或寒熱各半而成溫,或溫多而成熱,或涼多而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翼醫通考(下)]治療
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審,病不能去。非病不去,醫無可去之術也。故須辨審八要,庶不有誤。其一曰虛,五虛是也。脈細,皮寒,氣少,前后瀉泄,飲食不進,此為五虛。二曰實,五實是也。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瞀,此五實也。三曰冷,臟腑受其積冷是也。四曰熱,臟腑受其積熱是也。五曰邪,非臟腑正病也。六曰正,非外邪所中也。七曰內,病不在外也。八曰外,病不在內也。既先審此八要,參之六脈,審度所起之源,繼以望聞問切,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翼醫通考(下)]治療
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濕,濕生痰;瘦人血虛生熱,熱生火,火生燥。故肥人多寒濕,瘦人多熱燥也。夫以人形分寒濕熱燥,此得之于外,然其中臟腑為病,亦有寒濕燥熱之殊,不可不知。《玉匱密鑰》曰∶肝臟由來從火治,三焦胞絡都無異。脾胃常將濕處求,肺與大腸同濕類。腎與膀胱心小腸,寒熱臨時旋摘議。惡寒表熱小腸濕,發熱表寒心腎熾。十二經中最端的,四經屬火四經濕。四經有熱有寒時,攻里解表細消息。里熱表寒宜越竭,表熱里寒宜汗
-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療法]二便
經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陳飛霞曰∶夫二陰者,前陰竅出小便,后陰竅出大便。又云∶前陰主氣,后陰主血。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后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也,由血而后能潤。此便溺之流通,見氣血根據附。而人之所以為生者,以其有此出入關竅耳。清陽出上竅,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二便也。倘一息不運,則機息窮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痛氣喘嘔惡煩躁者,不可治也。凡二便秘,宜八正散,外用腌臍法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一]制方和劑治療大法
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謂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故虛實者,諸病之根本也。補瀉者,治療之綱紀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凡言虛者,精氣奪也;凡言實者,邪氣勝也。是故虛則受邪,邪客為實。《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者此耳。倘邪重于本,則以瀉為補,是瀉中有補也。本重于邪,則
-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療法]鼻病證治
經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又曰∶五氣入鼻,藏于心肺,有病而鼻為不利也。陳飛霞曰∶蓋鼻為肺之竅。鼻塞者,肺氣不通于竅。然肺主皮毛,風寒外感,則肺氣壅用而鼻塞,川芎膏。鼻涕者,肺為寒風所襲,而津液不收,則為鼻涕,細辛散疏之。鼻者,肺受風寒,久而不散,膿涕結聚不開,使不聞香臭,則矣,萬金膏。以上三證、皆宜疏利,俱用通氣散。鼻干者,心脾有熱,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干,當清熱生津,導赤散加麥冬。如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