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緩筋湯的別名
3 處方
熟地黃1分,生甘草2分,柴胡2分,紅花2分,炙甘草2分,蘇木2分,獨活2分,藁本3分,升麻3分,黃芩3分,草豆蔻仁3分,酒黃柏3分,生地黃3分,當歸身3分,麻黃3分,羌活3錢,蒼術5分。
4 制法
上為粗末,都作1服。
5 功能主治
兩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免筋骨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惡寒,痰嗽,頸項皆急痛,目外眵目絲急,食不下。
6 緩筋湯的用法用量
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服。
7 摘錄
《蘭室秘藏》卷中
古籍中的緩筋湯
- 《證治準繩·類方》:[第四冊]痛痹
,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微汗為效。忌酒面。緩筋湯(東垣)羌活獨活(各二錢)本麻黃柴胡升麻草豆蔻...
-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痿痹門]痛痹
惡寒痰嗽,項頸筋骨皆急痛,目多眵淚,食不下,宜緩筋湯。風濕客于腎經,血脈凝滯,腰背腫疼,不能轉側,...
- 《醫碥》:[卷之三·雜癥痹]治法
大柴胡湯(見瘧)、防風通圣散(見中風)。筋痛∶緩筋湯。渾身筋骨痛∶立效散,覺冷者甘草附子湯,覺熱者...
- 《醫學綱目》:[卷之十二·肝膽部諸痹]痛痹(即痛風)
煎至一大盞,去渣溫服,空心,微汗為效。忌酒面。緩筋湯治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兔骨筋痛,膝少力,身重腰...
- 《本草從新》:[卷十二谷部]黍
其氣溫暖、故功能補肺、而多食作煩熱、緩筋根、治心氣疼痛。(煎湯溫服。)《本草從新》清·公元1644...
- 更多古籍中的緩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