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黃仁(iris)為中醫眼科解剖名稱,眼睛結構之一[1]。出《銀海精微》。又名眼簾(《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卷上)、睛簾[1]、虹彩(《眼科易和》)。西醫稱為虹膜。黃仁位于晶狀體與睫狀體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圓孔的環形色素膜樣組織,將眼球前端空間腔分為前房和后房[2]。其色因人種而異,我國多為黑褐色。
4 黃仁的組織結構
黃仁根部與睫狀體相連,表面有很多精細條紋,呈放射狀排列,稱為虹膜紋理。紋理與紋理之間呈凹陷,稱隱窩。虹膜中央有一圓孔,約2.5~4毫米,稱瞳孔、瞳神。距瞳孔緣約1.5毫米處有一環形鋸齒狀隆起環,稱虹膜卷縮輪。虹膜的顏色因人種而異,白色人種色素少,虹膜色淺,呈淺黃或淺藍色,有色人種色素多,虹膜色呈深棕褐色。
瞳孔直徑約2.5~4毫米。虹膜含有瞳孔開大肌和瞳孔括約肌,前者受交感神經支配,使瞳子L開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經(動眼神經纖維)支配,使瞳孔縮小。瞳孔受光刺激時即縮小,這種運動稱為對光反射。虹膜的宅要功能是根據外界光線的強弱而使瞳孔縮小或開大,以調節眼內的光線強度,保證視網膜成家清晰。
正常瞳孔的大小,因年齡、屈光、生理狀態等情況而異。老人和嬰兒較小,兒童和少年時期最大,以后又逐漸變小;近視眼瞳孔大于遠視眼;交感神經興奮時瞳孔開大,副交感神經興奮時瞳孔縮小。
黃仁內血管豐富,其感覺神經來源于第V對腦神經眼支的分支,故虹膜炎癥時引起疼痛。
5 黃仁與臟腑的關系
黃仁居風輪之里層,內應于肝,肝膽相表里,故病變常與肝膽有關[1]。
6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黃仁
- 《銀海精微》:[卷上]小兒通睛
物驚心,遂成驚風之癥。風熱傷肝魂不應目,風邪上壅黃仁不成關鎖,瞳仁開,惟直視不辨人物,致眼通睛,通者...
- 《銀海精微》:[卷上]轆轤展開
貌,轆轤展開而大者,此膽腎之水散焉,瞳仁之大小隨黃仁之展縮,黃仁展則瞳仁小,黃仁縮則瞳仁大,人不知瞳...
- 《銀海精微》:[卷下]五臟要論
不住,服利藥未效,有熱火退可用。當歸龍膽湯治眼中黃仁生黃白翳,從下而上。此候多是火旺也,人若患此,此...
- 《張氏醫通》:[卷八七竅門上]目為物所傷
。積血紫青。撞破白仁。傷其硬殼。此不為害。惟撞破黃仁風輪。血灌瞳神。與水輪混雜。是為利害。或雖不破。...
- 《銀海精微》:[卷上]漏眼膿血
覺昏悶,四肢如勞,五臟多積風熱壅毒,攻充于黑睛、黃仁生出毒瘡,灌溉水輪控血,潰爛流膿。治法∶宜蔥艾入...
- 更多古籍中的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