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黃連定厥湯 (最后修訂于2009/12/5 0:06:01)[共86字]
摘要:處方黃連6克當歸15克麥冬15克玄參30克貝母9克菖蒲1.5克功能主治治陽厥,忽然發熱,一時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五......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瀉火之劑
此為辨,又按格陽陽盛,二證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於外,外熱而內寒,陽盛極而格陰於外,外冷而內熱,經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是也,當於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必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再看口中燥潤,及舌胎淺深,蓋舌為心苗,應南方火,邪在表則未生胎,邪入里津液搏結則生胎,而滑胎白者,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邪在半表半里也,熱入漸深,則燥而澀,熱聚於胃則黃,宜承氣及白虎,若
- 寒陣
一七八治遠年近日腸風臟毒下血。大鷹爪黃連,半斤。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粉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錢。右用陳倉米三合,同香附一處為末,外藥共為細末,用豬大臟約長二尺,洗凈,裝入米,附縛定,量用水二大碗,沙鍋炭火煮,干即添水,慢火煮爛如泥,取起和藥搗勻,丸桐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七八十丸。忌?,蒜,生冷,煎炙之物。一料病痊。[局方]酒蒸黃連丸一七九治一切熱瀉便血,并伏暑發熱,解酒毒。黃連
- 黃連解毒湯的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
黃連解毒湯原載于《外臺秘要》,由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組成,被視為清熱解毒的代表方,具有瀉火解毒之功效,主治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近年來對黃連解毒湯的研究沒有局限于經典,藥理和臨床研究都不斷取得突破。本文參考了近10年的文獻資料,對黃連解毒湯的藥理和臨床研究作一綜述。1藥理研究1.1抗炎作用黃連解毒湯能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小鼠氣囊內白細胞的游出,減少PGE2的生成;在體外實驗中,黃連解毒湯能顯著
- 心律失常的辨證治療
等患者。治則: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藥: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加味:黃連10g,姜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竹茹10g,茯苓10g,甘草6g,炒棗仁1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方藥分析:素體肥胖,過食肥甘,滋生痰濁,郁久化熱,痰熱上擾心神,心氣不相順接,故發生本病。方中黃連清熱除煩,且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連對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療效,半夏、陳皮、枳實、竹茹理氣化痰,生
-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陣]寒陣
心米飲下。臟連丸治遠年近日腸風臟毒下血。大鷹爪黃連(半斤)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粉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錢)上用陳倉米三合,同香附一處為末,外藥共為細末,用豬大臟約長二尺,洗凈,裝入米、附縛定,量用水二大碗,沙鍋炭火煮,干即添水,漫火煮爛如泥,取起和藥搗勻,丸桐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七、八十丸。忌面、蒜、生冷、煎炙之物。一料病痊。《局方》酒蒸黃連丸治一切熱瀉便血,并伏暑發熱,解酒毒。黃連(半
- 辨方證治療失眠,腹脹驗案
的為證反應。由于寒、熱、虛、實從屬于陰陽,或無論表、里,或半表半里的病位上,均亦有陰陽兩類不同的為證反應,這樣三個病位,兩種病情,則證為六,亦即所謂六經者是也。”關于復雜方證的辨別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以陰、陽、寒、熱、虛、實分病性,由此辨出六經,進而辨出方證,這就是臨證中的辨證論治。《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一書中指出:“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于方證是否辨得正確。”同時也指出:“不
- 祛寒之劑
者,則用桂麻柴葛之辛溫以散之,其在三陰者,非假薑附桂萸之辛熱,參朮甘草之甘溫,則無以祛其陰冷之邪沴,而復其若天與日之元陽也,諸傷寒濕者,皆視此為治矣。} 理中湯〔溫中仲景〕 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沉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蚘,及感寒霍亂。{太陰脾經也,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為太陰病,自利渴者為熱,不渴者為寒,喜嘔腹痛便溏,皆虛寒所致,寒徵于外,則手足厥冷拘急,
- 黃連溫膽湯治療復雜性緩慢性心律失常26例臨床觀察
證,治療上多用苦參、黃連、蓮子心、茵陳蒿、山豆根等寒涼的藥物。緩慢型心律失常一般多屬于陰證、虛證,治療上常用麻黃、熟附子、細辛、桂枝、當歸等溫補的藥物[3]。傳統方劑中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生脈散、陽和湯、參附湯等使用較多,其中最常用的首推麻黃附子細辛湯,此方集中體現了溫陽益氣的治療大法[4]。常用的中成藥有心寶、參附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然而,筆者在多年來的臨床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緩
- 黃連溫膽湯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摘要】從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方面,闡述痰的生成及痰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并結合臨床體會,總結黃連溫膽湯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如多動癥、抽動癥、癲癇、腦損傷后遺癥中的臨床應用。通過分析總結,認為黃連溫膽湯切合病機,在臨床應用中可取得較好療效。【關鍵詞】黃連溫膽湯;小兒神經系統疾病;臨床應用溫膽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其藥物組成為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甘草、白茯苓、生姜、大棗、烏梅,功效為
- 同濟醫學院初步闡明:黃連解毒湯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機制
本報湖北訊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研究發現,黃連解毒湯能調節胰島素抵抗大鼠脂質代謝,同時能降低血清瘦素和抵抗素的水平,認為這是黃連解毒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 科研人員選用鏈脲佐菌素(STZ)大鼠,隨機分成中藥組(給予黃連解毒湯)、黃連素組(灌服鹽酸小檗堿懸液)、西藥組(灌服阿司匹林懸液)、模型組(灌服含5%羧甲基纖維素的PB
- 漫談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是唐代醫家王燾引錄前人崔氏的名方,載于其所編著的《外臺秘要》一書中。中醫學認為,火熱之邪盛極即為毒,故有熱毒、火毒之稱。本方名日“解毒”,表明其具有清瀉熱極之火邪的作用。全方由黃連、梔子各9克,黃芩、黃柏各6克組成。四藥俱是苦寒直折、清瀉火熱之品,主用于火熱實證,見有表里熱盛,煩躁口渴,錯語不眠,吐血衄血,肌膚發斑,身熱下利,小便黃赤,以及外科疔毒瘡瘍等病癥。大熱煩躁,錯語不眠是心火亢盛
- 《證治準繩·傷寒》:[卷四厥陰病]厥
(四逆尸厥附)四逆者四肢不溫厥者手足冷夫邪在三陽則手足熱傳到太陰則手足溫至少陰則逆而不溫至厥陰則為之厥甚于逆也蓋自熱至溫而四逆至厥者傳經之邪也四逆散主之始得之便厥是陰經受邪陽氣不足四逆湯主之王仲景言四逆與厥者非一或曰四逆或曰厥或曰厥逆厥冷厥寒或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手足厥冷手足厥逆冷俱是言寒冷耳故厥逆二字每每互言未嘗分逆為不溫厥為冷也既曰不溫則為冷矣尚何異乎然四肢與手足卻有所分以四字加逆字之上者是通
- 《傷寒證治準繩》:[卷四厥陰病]厥
(四逆尸厥附)四逆者四肢不溫厥者手足冷夫邪在三陽則手足熱傳到太陰則手足溫至少陰則逆而不溫至厥陰則為之厥甚于逆也蓋自熱至溫而四逆至厥者傳經之邪也四逆散主之始得之便厥是陰經受邪陽氣不足四逆湯主之王仲景言四逆與厥者非一或曰四逆或曰厥或曰厥逆厥冷厥寒或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手足厥冷手足厥逆冷俱是言寒冷耳故厥逆二字每每互言未嘗分逆為不溫厥為冷也既曰不溫則為冷矣尚何異乎然四肢與手足卻有所分以四字加逆字之上者是通
- 黃連阿膠湯加味治療失眠50例
阿膠、黃芩各9g,白芍12g,雞子黃二枚(沖服)。加當歸以養血,遠志、柏子仁、麥冬、夜交藤等以安神。眩暈加珍珠母、夏枯草、磁石等;臟躁加甘麥大棗湯及玉白散;心脾虛弱加四君子湯、砂仁等;痰熱內擾加溫膽湯及龍齒;高熱昏迷之煩躁加白虎湯、菖蒲等。水煎服,1日1劑,早、中、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2結果 2.1療效標準臨床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即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
- 《藥征》:[卷中]黃連
主治心中煩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考證黃連阿膠湯證曰∶心中煩、不得臥。以上一方,黃連四兩。黃連湯證曰∶胸中有熱、腹中痛、欲嘔吐。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證曰∶吐下。葛根黃連黃芩湯證曰∶利遂不吐。白頭翁湯證曰∶下利欲飲水。以上四方,黃連皆三兩。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曰∶心下痞、按之濡。瀉心湯證曰∶心氣不足。附子瀉心湯證曰∶心下痞。以上三方,黃連皆一兩,而亦三兩之例。上歷觀此諸方,黃連治心中煩悸也明矣。
- 黃連阿膠湯在兒科臨床運用舉隅
【關鍵詞】黃連阿膠湯;兒科;應用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原治少陰病熱化癥,陰虛火旺,心煩不得臥,筆者從事臨床工作35年,靈活運用,此方具有育陰清熱之功能,投入治療兒科多種疾病,收獲不淺,現將其簡介于下。 1陰虛咳嗽 例1,患者男,3歲,2008年4月7日來我院門診部初診,患者10天前,患急性支氣管肺炎,經用青霉素、左克等西藥治療1周,咳嗽有所減輕,但體溫仍然波動在37.9℃~38.8℃,精神
- 黃連溫膽湯加味治療代謝綜合征(MS)32例
眩等癥狀,筆者運用黃連溫膽湯加味治療代謝綜合征,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有關資料來自2003年9月~2005年1月間住院病人58例。治療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最小為37歲,最大為65歲,平均年齡(48±6)歲。對照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最小為35歲,最大為60歲,平均年齡(47±7)歲。疾病診斷標準遵循中國的MS建議定義:符合以下3種以
- 黃連湯活用辨治心悸
口干,自汗,無口苦,納差,眠差,二便調,舌質暗,苔白厚中間黃膩,脈滑、促。心率88次/min,早搏20余次/min。四診合參,辨證為厥陰病,寒熱不調,陰陽失和,心神不寧。治宜清上溫下,通陽益氣,安神定悸,方予黃連湯加味:黃連、炙甘草、干姜各20g,桂枝、炒棗仁、茯神、生龍骨、生牡蠣、清半夏各30g,黨參15g,靈磁石60g,紅棗12枚(掰開),5劑。日1劑,水煎,晝3服,睡前1服。二診:藥后,心
- 黃連溫膽湯為主治療頑固性失眠
加白芍30g,當歸l0g;肝脾血虛者加黃芪30g,白術10g。每日1劑,水煎服,4周為1個療程。 配合西藥:谷維素片20mg/次,3次/日;維生素B。20mg/次,3次/日。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睡眠時間正常,由失眠引起的各種癥狀消失;有效:睡眠時間大于5h,其他癥狀好轉或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后癥狀沒有好轉。 結果:服藥1個療程,顯效93例,占58.1%;有效58例,占3
- 黃連解毒湯配伍五味消毒飲治療普通外科感染的療效觀察
,黃柏6g,梔子6g;五味消毒飲方劑組成:雙花、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野菊花均15g。二湯合用。藥物加減:熱重加用連翹,毒盛加用丹皮、生地、赤芍,氣虛體乏加用黃芪,口渴喜飲加用麥冬、元參;血瘀加用乳香、沒藥。如患處已有波動,形成膿腫者,需切開、清除壞死組織及引流、換藥處理。 2結果 2.1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好轉:全身癥狀消失,但患處局部尚有硬結形成;無效:癥狀及體征同前。
- 黃連阿膠湯治失眠體會
火,除煩熱,有黃連解毒湯之意,直清心肝之實火;芍藥、阿膠滋肝腎之陰血,填精固腎;雞子黃養血潤燥。阿膠、雞子黃二味系血肉有情之品,入心、腎。正如《本草備藥》所云“雞子黃入心經,鎮心安神,益氣補血,散熱定驚”;“阿膠甘平色黑入腎,養肝滋陰,活血補陰,清肺潤燥”。從而實現滋陰瀉火、交通心腎之目的。黃連阿膠湯治療失眠,心煩不寧,舌紅,脈細數或弦是其辨證要點。劉渡舟認為:“此證每晚當陽入于陰之時,則煩甚而
- 頭痛眩暈奇效良方——奇效良方叢書
學習參考,也可供頭痛、眩暈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參考。目錄:第1章頭痛八逍湯白芷羌活防風湯半夏白術天麻湯補腎通絡化痰方補陽還五湯蒼龍湯柴葛芎芷湯柴胡細辛湯柴芷散偏湯菖蒲郁金湯合溫膽湯川芎茶調沖劑川芎茶調散川芎茶調散川芎茶調散川芎活血湯川芎天麻散川芎止痛散川郁解痛湯芎麻解痛飲丹梔逍遙散當歸地黃湯當歸芍藥散當歸四逆湯調肝通經湯調肝止痛湯定痛湯定痛湯二陳湯加味佛手散復方透骨草湯鉤蝎止痛散和中祛痛湯化淤散偏湯
- 黃連解毒湯治敗血癥等病
〖方源〗《外臺秘要》引崔氏方:“前軍督護劉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干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余思作此黃連解毒湯。”〖組成〗黃蓮三兩[9g]黃芩、黃柏各二兩[各6g]梔子十四枚,擘[9g]〖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方歌〗黃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斑黃均可為。主治和功能〖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
- 自擬黃連肉桂湯加減治療失眠48例的體會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黃連肉桂湯加減治療48例患者,全部符合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參照l996版的《中醫內科學》的失眠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者54歲,平均年齡33.5歲,以14天為一個療程,顯效38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為95.83%,效果滿意。 1.2辯證論治 1.2.1實證 1.2.1.1心火熾盛臨床表現:心煩不寐,躁擾不寧,口干舌燥,小便短赤,
- 淺談《傷寒論》的厥證及其治療規律
《傷寒論》對厥的論述重點提示了寒厥的重要性,少陰病提綱證:“脈微細,但欲寐”是整體性不足的機能狀態,屬于“水火兩虛,心腎交憊”而發病。寒厥是少陰病發展的最后階段,是伴有四肢逆冷的內臟功能嚴重衰竭綜合病證。只有寒厥才是厥之重點和最終歸結,寒厥既成,必用回陽救逆之法,然入四肢逆冷,脈微欲絕之境,救死回生并非輕易。《傷寒論》強調“急溫”原則,指出不必諸證悉俱,但現脈沉厥微之象,就當急用四逆湯救治,誠為治
- 黃連阿膠湯治失眠
病案:曾治一銀行職員,因業務原因而致失眠3個月。每至夜晚,心煩不寧,難于入眠,甚則徹夜不寐。并見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擬黃連阿膠湯滋陰降火,清心安神。取黃連、黃芩各6克,白芍、阿膠(另燉沖服)各12克,雞子黃2枚(后入藥汁內服)。服藥3劑,即可入睡5個小時,但時有尿熱感,加入知母10克,黃柏5克。繼服1O劑,每晚可睡6個小時;上方續服12劑,睡眠可達7個小時,兼癥亦見減輕。 點評
- 黃連溫膽湯的臨床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黃連溫膽湯在治療諸多情志異常疾病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以黃連溫膽湯為基礎方輔以辨證加減調治各類相關疾病。結果通過對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癥、美尼爾氏綜合征、精神分裂癥、癲癇、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總有效率達86.53%。結論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以情志異常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有良好療效。關鍵詞黃連溫膽湯療效觀察黃連溫膽湯是以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溫膽湯為基礎逐漸演變發展而來,我們在多
- 【黃連解毒湯】
】黃連 梔子各等分 黃蘗 黃芩 水煎服。 【集注】汪昂曰:寒極曰陰毒,熱極曰陽毒,是方名曰黃連解毒,是君以黃連直解心經火毒也,黃芩瀉肺經火毒,黃柏瀉腎經火毒,梔子通瀉三焦火毒,使諸火毒從膀胱出,若大便實者,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利大便,是使火毒從大小二便而出也,蓋陽盛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絕之水也,然非實熱不可輕投。 【按】黃連解毒湯白虎湯三
- 黃連解毒湯五皮飲瀉白散
黃連解毒湯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通治三焦之熱,內外證加減隨宜。五皮飲陳皮、茯苓皮、姜皮、桑皮、大腹皮各等分煎服。瀉白散地骨皮(三錢)、生桑皮(三錢)、糯米(四錢)肺為火克,以此生金,清火利水,水清火自降矣。作者:唐宗海
- 黃連解毒湯配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43例療效分析
狀皰疹是水痘或皰疹病毒侵犯外胚層結構及感覺神經系統組織引發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多見于胸背部、面部和腰部,常沿肋間神經分布,發病時局部疼痛,可伴有輕度發熱,病程一般為2~3周,病愈后不再復發。筆者應用黃連解毒湯配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患者43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對前來就診的8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43例,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齡最大60歲,最
- 黃連消斑湯
任。從事中醫臨床近40年,對臨床多種疑難病,尤其是過敏性紫癜(腹型)、紫癜性腎炎造詣頗深,治病重視陰陽氣血及五行生克制化,臨床善于用和法。先后主持承擔11項研究課題,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 組成黃連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黨參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棗10枚,三七3克。 功能寒熱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過敏性紫癜(腹型),屬寒熱錯雜血
- 黃連阿膠湯
黃連(二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阿膠(三錢)、雞子黃(二枚)煎成待溫,入雞子黃攪勻服,治心煩不寐,大清心火,生心中之陰液以安神,仲景之大劑也。作者:唐宗海
- 少陰病黃連阿膠湯證
有熱,而脈象仍然微細(若脈非微細而有變更者,本節提綱中必言明此定例也),則知其病之源不在于心而在于腎可知,其心中發煩不得臥,實因腎病而累及于心,更可知也。此節所言之病,原系少陰病初得無大熱者,故治以黃連阿膠湯已足清其熱也。若其為日既久,而熱浸加增,或其腎經素有蘊熱,因有伏氣之熱激發之,則其熱益甚,以致心腎皆熱,其壯熱充實于上下,又非此湯所能勝任矣。愚遇此等證,則恒用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山藥
- 【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傷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軟,其脈關上浮者。 【組成】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以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注】痞硬虛邪而用大黃黃連,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處正是妙處,蓋因后人未嘗細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人悖其旨矣,觀乎用氣薄之麻沸湯漬大黃黃連,須臾去滓,僅得其無形之氣,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氣味俱薄,不大瀉下,雖曰攻痞,而攻之之妙義無窮也。作者:吳謙
-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治協熱下利便血等癥,用芩連以清熱,用葛根升散,使下陷之邪,仍達于上,出于表,則不迫協于下矣,喻嘉言治痢,心得逆流挽舟之法,仲景此湯,實該其意,能從此變化,而治痢思過半矣。作者:唐宗海
- 薛一濤教授應用黃連阿膠湯治療冠心病驗案
薛一濤教授從醫30余年,學驗俱豐,其用黃連阿膠湯治療冠心病有良效。現將病案舉隅如下。1案例l劉某,女性,53歲,因“胸悶、胸痛1月余.于2012年12月3日初診。患者1個月前喝酒,次日心慌.血壓高達200/110mmHg(1mmHg=0.133kPa),就診于當地醫院,口服降壓類藥物及抗血小板聚集和營養心肌類藥物,癥狀好轉后出院。既往高血壓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2年。現患者偶爾胸悶、胸
-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征等內科雜病。承擔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科技部863、衛生部等課題30余項。 組成:干姜6~9g,黃連15~45g,黃芩15~45g,太子參15~30g。 功效:清熱降濁,益氣養陰。 主治:瘦型糖尿病(消癉) 煎服法:急性期:水煎服,日二次;緩解期:配水丸,3g/次,3次/日。 方解:太子參
- 大黃黃連瀉心湯在皮膚科臨床的應用
,血痂累累,但未見原發損害,舌紅苔黃,脈弦滑數。診為:皮膚瘙癢癥,中醫稱為血風瘡。證屬心經有火,腑有熱結,血熱生風,風動則癢,治宜涼血清熱通腑,搜風止癢,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味治療。處方:大黃12g,黃連10g,竹葉10g,荊芥10g,蟬蛻10g,丹皮10g,赤芍10g,玄參15g,生地30g,石膏30g,知母10g,黃芩10g,苦參15g。日1劑水煎服,用藥3劑,瘙癢大減,大便通暢,睡眠轉佳。去大
-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麻杏石甘湯傳統湯劑及顆粒湯劑中甘草酸的含量
杏仁9g,甘草6g和石膏24g加10倍量水常溫浸30min,煎煮保持微沸30min,趁熱過濾,濾渣加7倍量水煎煮保持微沸20min,趁熱濾過,合并2次濾液,藥渣水洗3次,與濾液合并,減壓濃縮,冷卻后定溶至50ml,即得傳統湯劑。 2.2顆粒湯劑 稱取以上麻杏石甘湯處方量的各單味顆粒,麻黃0.711g,苦杏仁0.969g,炙甘草2.096g和石膏0.973g,用沸水沖泡,搖勻,使溶解,冷卻,以
- 王輝萍活用定經湯治療婦科疾病經驗
。王老在臨床上常用定經湯加減治療。組方如下:當歸、白芍、白術、茯苓、柴胡、丹皮、熟地、菟絲子、山萸肉。若肝郁甚加夏枯草、綠萼梅;若氣滯痛經者加香附、茺蔚子;若肝火上沖,心煩易怒,口苦,苔黃膩加山梔、黃連、黃柏;若脾虛濕阻,肥胖痰多加制膽星、姜半夏、白芥子。案2,女,32歲,已婚。2007年6月6日初診。經來稀少,甚至數月一行,經前乳脹痛。今閉經3個月,頭暈煩躁,乳脹痛不適,腰膝酸楚,便堅,舌略紅,
- 和陣
<局方>二陳湯一治痰飲嘔惡,風寒欬嗽,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飲酒過多,脾胃不和等證。陳皮,半夏,制,各三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水二鍾,姜三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加減二陳湯二治嘔吐吞酸,胃脘痛,呃逆。即前方加丁香九粒,氣滯甚者,可加一二錢。丹溪加味二陳湯三治食郁瘀滯,胸膈不快。蒼朮,米泔浸,白朮,炒,橘紅,半夏,泡,茯苓,川芎,香附,各八分。枳殼,黃連,姜炒,甘草,各五分
- 《退思集類方歌注》:[退思集類方歌注黃連阿膠湯類]黃連阿膠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而不得臥者。黃連(四兩)黃芩芍藥(各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水六升,先煮芩、連、芍則不致凝結而《退思集類方歌注》清王泰林公元1644-1911年
- 黃連解毒湯對胰島素抵抗大鼠骨骼肌IRS-1表達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響
2006年04月21日中醫雜志2005年第9期4(武漢)為了觀察黃連解毒湯對大鼠骨骼肌胰島素受體底物1(IRS-1)表達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響,探討其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制。研究者采用小劑量鏈脲佐菌素尾靜脈注射加高糖高脂飼料喂養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胰島素抵抗模型,以黃連解毒湯干預治療10周,檢測血糖和血清胰島素,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跡方法檢測黃連解毒湯治療后胰島素抵抗大鼠骨骼肌組織內I
- 陳明:《傷寒論》治略與兵法三十六計舉隅
所施對象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使其不知己之真正意圖。《素問·五常政大論》日:“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也是“瞞天過海”計謀的治略之一。4.傷寒論例舉白虎湯治陽明大熱溫服法、白虎湯治熱厥法。《傷寒論》第176條:“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當為“熱”),白虎湯主之。”陽明邪熱熾盛,充斥上下內外,一身表里盡熱,其熱高漲。用白虎湯之石膏、知母大寒直折,恐其拒而不受,
- 《傷寒論》寒熱并用方藥配伍規律芻議
是顧慮吐利證而施的扶正之法。本方藥雖4味,寓有清上熱,溫下寒,通格拒之多功,體現溫清并用,補泄兼施之法度。 4上熱下寒,蛔蟲內擾,烏梅丸清上溫下、安蛔止痛 《傷寒論》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厥也。厥者,其人當吐,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原文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三(病機)外感]傷寒
帶表,未可下也。誤下者,理中湯、丸救之。利半表而溫半里,半表里極難識,有言身前后者,有言身上下者,有言太陽陽明之間者。小柴胡解少陽之半表里也,身后為太陽,身前為陽明,少陽居中,或從前,或從后,寒熱莫定,此以身之前后而言也。五苓散分利膀胱之半表里也,膀胱寒水近陽明燥金,水多則寒,燥多則熱,故亦往來寒熱也,此以太陽陽明之間而言也。理中湯治吐瀉不定,上下之半表里也,以身之上中下而言。汗三陰而下三陽。此
- 《辨證錄》:[卷之五]厥癥門(七則)
陽而有厥逆之戾也。方用安厥湯∶人參(三錢)玄參(一兩)茯苓(三錢)白薇(一錢)麥冬(五錢)生地(五錢)天花粉(三錢)炒梔子(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厥定,再劑而身涼矣。凡日間發厥之癥,俱可治之,無不神效。此方和合陰陽,實有調劑之妙。助陽氣而不助其火,生陰氣而不生其寒,祛邪而不損其正,解郁而自化其痰,所以定厥甚神,返逆最速也。此癥用黃連定厥湯亦效。黃連(二錢)當歸(五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三(病機)外感]傷寒
明所主。陰盛者,面赤而黯;陽盛者,面赤而光。表證汗出未徹,以致邪熱怫抑郁結,故頭面紅赤,甚則蒸于肌膚,汗出未透身癢者,桂麻各半湯;惡寒熱者,葛根湯;汗太過發黃者,茵陳湯;驚惕者,火邪湯;大便硬者,里已實也,大柴胡湯。下后噦者,胃虛也,桂枝參苓湯。戴陽浮火所沖,陰證(下痢厥逆)熱微陽熱甚。《百問》云∶病患身微熱,面赤,脈反沉而遲者,陰證也。身微熱者,里寒也;面戴陽者,面雖赤而不紅活,乃下虛也。醫者
- 《醫宗金鑒》:[卷二辨厥陰病脈證并治全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
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方解】凡厥陰病,必脈細而厥,以厥陰為三陰之盡,陰盡陽生,若受邪則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故脈細而厥也。然相火寄居于厥陰之藏,經雖寒而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發熱也。故傷寒初起,見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皆不得遽認為虛寒、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湯,君以當歸者,厥陰主肝為血室也;佐細辛味極辛,能達三陰,外溫經而內溫藏;通草性極通,能利關節,
- 馮世綸治療口瘡醫案
》認為:厥者,盡也,厥陰病是傷寒六經病證的最后一經病。病至厥陰,陽氣衰敗至極,陰寒郁滯也至極,或可陽氣敗竭而死,或可陰盡陽生而愈。也有學者認為厥陰屬表,非為盡陰。馮世綸傳承老師胡希恕學術,獨樹一幟提出:《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經完全不同,《傷寒論》六經當從八綱解讀,不當從臟腑、經絡解讀。以八綱解六經,則厥陰屬半表半里陰證,既非“最后一經病”,也與厥陰經、肝膽、心包等臟腑經絡無關。而判定厥陰病的
- 《刪補名醫方論》:[卷四]刪補名醫方論(四)
少不能養肝也。蓋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虛,則木不升而郁。陰血少,則肝不滋而枯。方用白術、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當歸、芍藥者,益榮血以養肝也。薄荷解熱,甘草和中。獨柴胡一味,一以為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經云∶木郁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遙。若內熱、外熱盛者,加丹皮解肌熱,炒梔清內熱,此加味逍遙散之義也。龍膽瀉肝湯治脅痛口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龍膽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