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黃瓜花葉病毒 (最后修訂于2014/3/5 16:49:39)[共281字]
摘要:中文名稱黃瓜花葉病毒英文名稱Cucumbermosaicvirus;CMV分類類型種分類雀麥花葉病毒科>黃瓜花葉病毒屬>黃瓜花葉病毒GeneBank編號[RNA1:D00356]黃瓜花葉病毒基本特性黃瓜花葉病毒先后在我國的山東、湖北、廣東等地的煙草上發現。病毒粒子呈球狀,等軸對稱20面體。大小為30nm,無囊膜,三分子正鏈RNA。外殼蛋白有一種多肽組成,分子量24kD。寄主范圍廣,可經蚜蟲和機械接種傳播。在煙草上呈花葉、斑駁、葉翻卷、變窄等癥狀。在番茄植株葉上呈卷葉。青菜上呈黃脈花葉。接種一串紅花卉,病株呈皺縮、花葉。接種莧色藜、豇豆局部壞死。......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煙草基因組計劃重大專項實現對煙草重要抗病基因精確定位
日前,中國煙草組織實施的煙草基因組計劃重大專項率先實現對煙草抗黑脛病、抗黃瓜花葉病毒病(CMV)和抗赤星病等重要抗病基因的精確定位。這是我國在煙草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標志性成果。長期以來,煙草黑脛病、黃瓜花葉病毒病(CMV)、馬鈴薯Y病毒病(PVY)、赤星病等病害嚴重危害我國煙葉生產。據統計,2007年至2010年間,平均每年因煙草病害造成煙葉產量損失達120萬擔,產值損失超過7億元,與此同時
- 藥用植物薺菜病毒病
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藥。具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效。全國分布。癥狀全株性病變,病株葉色變淺,出現輕型花葉,有的外葉出現黃色花斑,植株略矮化。病原Cucumbermosaicvirus簡稱CMV,稱黃瓜花葉病毒,屬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寄主范圍39科117種植物,病毒顆粒球狀,直徑28—30nm。病毒汁液稀釋限點1000一10000倍,鈍化溫度60一70℃,10分鐘,體外存活期3—4天,不耐干燥,在指示植
- 著名華人科學家Science公布RNAi重大發現
病毒分子進化專家AdrianGibbs深入地探討,使得丁守偉認為在植物和動物中一定存在一種共同的抗病毒機制讓它們的病毒保持相似。丁守偉在與澳大利亞南部Waite研究所的BobSymons合作研究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時,生成了支持這一假說的第一個證據。黃瓜花葉病毒是一種破壞性非常嚴重的病毒病害,它由蚜蟲攜帶,可感染1000多種植物物種,其中包括許多重要的作物。作者:
- 核酸/蛋白質納米結構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用生物分子進行納米結構組裝是生物納米技術的研究前沿熱點之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劉冬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和中科院微生物所方榮祥院士課題組合作,利用最小為50個堿基對長度的雙鏈核酸為模版,成功實現了黃瓜花葉病毒衣殼蛋白的組裝,獲得了微米級長度的蛋白納米線。此結果突破了前人利用煙草花葉病毒時所需核酸序列過長及不適于大規模制備的限制,為此方法在納米結構組裝、基因藥物輸送等領域的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此工作已
- 新方法可阻斷多種動植物病毒復制
響農業生產和人類健康的病毒。”弗尼吉亞理工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王曉峰(音)解釋道,他從事植物病理學、生理學和雜草科學的研究。他的研究發現可以靶中任意數量的植物病毒。他研究的一種病毒——黃瓜花葉病毒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毒病害,影響100多個科的1200個種。王曉峰使用了雀麥花葉病毒來研究病毒感染是如何開始的。他發現,雀麥花葉病毒在復制病毒時刺激了宿主卵磷脂的合成,通過抑制其合成,病毒停止復制
- 病原體應激基因在擬南芥基因組內的聚類
1594個不同的基因簇分布在擬南芥全部染色體上,而染色體的聯合調控有可能與病原體的宿主反應相關聯。 為了支持計算機生成信息,研究者隨機選取了兩個基因簇,并在擬南芥生態型Col-0和C24暴露在黃瓜花葉病毒時分析其表達水平。其中,Col-0對病毒表現出易感性,而包含優勢性抗性基因RCY1的C24則表現相反。在C24體內,所有基因簇在受到病毒侵染時均表達了。這些結果顯示,擬南芥的病原體應激基因可能是
- 園藝病理學練習題
鄰近______等情況下發病重。三、選擇題(5分)1、銹菌產生的有性孢子是____。A、擔孢子B、夏孢子C、性孢子2、蘋果炭疽病菌屬于____。A、真菌B、細菌C、病毒3、TMV是____。A、黃瓜花葉病毒B、煙草花葉病毒C、蕪菁花葉病毒4、歐氏桿菌屬的菌落____。A、白色B、奶黃色C、灰白色5、細菌的繁殖方式為____。A、芽殖B、裂殖C、增殖四、判斷題(5分)1、所有的半知菌都產生分生孢子。
- 藥用植物太子參花葉病
,塊根小,根數明顯減少。太子參產區5月癥狀明顯。病原已知毒原種類有:TMV稱煙草花葉病毒的一個株系,病毒粒體桿狀,長約300nm;TμmV稱蕪菁花葉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組,病毒粒體線狀,長680一780nm,病葉細胞內有風輪狀內含體;CMV稱黃瓜花葉病毒,屬黃瓜花葉病毒組。病毒粒體球狀,直徑約30nm;BBWV稱蠶豆萎蔫病毒。病毒粒體球狀,大小25nm,在病葉細胞內有晶格狀內含體。傳播途徑和發病
- 逃避RNA沉默的新策略
些病毒能抑制RNA沉默作用,這在以前的研究中就已經被發現了,然而在這篇研究報告中,首次發現了一個沉默途徑中清晰綁定的受動蛋白(effectorprotein):研究人員在擬南芥和體外實驗中都證明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植物病毒之一)蛋白2b可以結合并抑制Argonaute蛋白1,從而繞過植物的抗病毒應答系統。RNAi的機制目前研究認為是細胞內
- 微生物所植物RNA沉默互作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3計劃)等項目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惠珊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對植物RNA沉默在寄主植物、輔助病毒和衛星RNA三者的互作調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在早期通過克隆黃瓜花葉病毒(CMV)衛星RNA的小RNA,探討了植物RNA沉默途徑對衛星RNA的靶向作用(Duetal.,2007.JournalofVirology)。進一步研究發現,衛星RNA通過下調CMV編碼的RN
- 中國科學報:溯源轉基因安全之爭
田間試驗。再過了3年后瑞士當局批準了第一例轉牛凝乳酶的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商業化應用,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大幕自此拉開。中國是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1992年,中國首先在大田生產上種植抗黃瓜花葉病毒轉基因煙草,用來控制被稱為“煙草癌癥的黃瓜花葉病毒病。然而,由于當時中國還不夠重視轉基因煙草的安全管理,在出口時無法提供歐美國家索要的“安全證據,只好接受被禁止轉基因煙草
- 藥用植物天南星花葉病毒病
藥用植物天南星花葉病毒病 癥狀葉部癥狀經常表現為花葉、不規則褪綠或出現黃色條斑,致葉脈縱卷畸形,病株矮小。葉部葉綠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影響塊莖產量、質量。病原由多種病毒引起。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用塊莖繁殖的天南星,病毒可在植株體內積累,有的能通過蚜蟲傳毒,田間蚜量大,為害持續時間長則發病重。防治方法(1)采用脫毒技術,用無病毒種種植和繁殖,也可用無毒種子繁殖。(2)有條件的提倡用熱處理方法
- 郝小江小組發現抗煙草花葉病毒物質
全的新型生物源農藥提供了若干先導化合物,極大地豐富了天然抗病毒物質的研究領域。相關成果近日獲2013年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據介紹,每年因植物病毒引起的損失可達200億美元。煙草花葉病毒(TMV)在植物病毒中最具代表性,已發現可感染的植物高達500種以上。不過,目前尚未出現國際公認的抗煙草花葉病毒的特效藥物。通過合作研究,科研人員發現植物中若干固有型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重要的防御功
- 藥用萊菔花葉病毒病
m,病毒粒體散生在細胞質內,在液泡里排列成晶狀或附著在細胞質內的液泡膜上;致死溫度60—65℃。系統侵染蘿卜、蕪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靠黃條跳甲(phyllotretaspp.)和黃瓜11星葉甲(Diabroticallndecimpunctata)傳毒。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毒病的品種。(2)在蘿L生育期間,注意防治黃條跳甲、蚜蟲,減少傳毒。(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菌毒清可濕
- 藥用植物菊花花葉病毒病
藥用植物菊花花葉病毒病 癥狀菊花染病后抗病品種表現為輕型花葉或不顯癥,在感病品種上,可形成明顯的花葉癥狀或壞死斑,嚴重的產生褐色枯斑。(圖右)病原ChrysanthemumvirusB稱菊花B病毒,屬病毒。病毒粒體線條狀,長690×12(μm),致死溫度60一65℃,體外存活期1—6天,稀釋限點100一1000倍,系統侵染的植物有菊、野菊、瓜葉菊、花環菊等。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菊花B病毒由汁液、扦插
- 花椰菜花葉病毒與艾滋病毒致病機理相同
據《植物學報》報道,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常見的花椰菜花葉病毒(CaMV)和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用同樣的過程在其寄生的細胞內繁衍、擴散疾病。人類應該能夠從植物病毒研究中獲取靈感,使HIV病毒停止復制。 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教授陳志祥(音譯)說:“當HIV病毒‘擊中’某人后,它必須‘招募’并倚靠在特定的人體蛋白上,使病毒復制到全身。CaMV同樣如此。在花椰菜中,CaMV‘征募’一種叫做CDK
- 研究稱:花椰菜花葉病毒與艾滋病毒致病機理相同
2007年08月17日37度醫學網據《植物學報》報道,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常見的花椰菜花葉病毒(CaMV)和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用同樣的過程在其寄生的細胞內繁衍、擴散疾病。人類應該能夠從植物病毒研究中獲取靈感,使HIV病毒停止復制。 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教授陳志祥(音譯)說:“當HIV病毒‘擊中’某人后,它必須‘招募’并倚靠在特定的人體蛋白上,使病毒復制到全身。CaMV同樣如此。在花椰菜
- 中藥材GAP生產病蟲害的農業防治
管理病株,可以減少病毒病在田間的傳染。及早摘除病葉、病果、拔除病株,搞好田園清潔,可以減少田間早期病菌的數量,推遲病害發生流行時期。及早鏟除田邊和田間雜草,如薺菜、栝樓、羅漢果等,這些雜草上帶有黃瓜花葉病毒,鏟除該雜草就可減輕黃瓜花葉病的發生。雨后及時排除積水,可以減輕顛茄子褐紋病和綿疫病發生。 在肥水管理方面,生長期要及時追肥澆水,可以減輕病毒病發生為害。不要偏施氮肥,適當追施磷、鉀肥,可以提
- 方智遠院士提出要促進園藝產業的科技創新
國,要靠政策,靠投入,更要靠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園藝科技支撐。 我國在“十五”期間,通過“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攻關等科技計劃,加大了園藝作物生物技術研究的投入。抗黃瓜花葉病毒的轉基因番茄已經獲得農業部的商品化生產許可;各種先進的分子標記方法得到逐步應用;我國自主開發了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分子標記技術,構建了主要蔬菜和果樹作物的遺傳圖譜,獲得了一批園藝植物重要性狀的分子標
- 植物病毒檢疫技術突破填補國內空白
毒之一黃瓜花葉病毒的抗血清,價值超億元,該項技術填補了廣東檢驗檢疫系統在全國植物病毒方面無自制抗血清的空白。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據了解,高質量的抗血清一直是植物病毒檢測的關鍵試劑,目前我國種苗和花卉等口岸病毒檢測的抗血清主要從國外購買,不僅價格非常昂貴,而且訂購周期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病毒的檢測。中山檢驗檢疫局研制出的這三項抗血清分別是李痘病毒抗血清、李屬壞死環斑病毒抗血清和黃瓜花葉病毒抗血清
- 黃瓜癰
黃瓜癰 病名。指生于背部脊旁的癰。出《證治準繩·外科》卷四。亦名黃瓜疽、肉色。該病因脾火積毒而生。癥見皮肉色紅,瘡腫如若黃瓜狀,腫高寸余,長可尺許,局部疼痛劇烈。同時伴見四肢麻木等癥,治宜清熱解毒涼血。余證治可參見外癰,有頭疽條。作者:
- 我國科學家揭開苦味黃瓜秘密或可合成治癌藥
本報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蔣建科)吃黃瓜大多數人一定喜歡那種清甜的味道,然而苦味黃瓜可能對人體更有利。今天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以長篇幅論文的形式發表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領導完成的黃瓜苦味合成、調控及馴化分子機制研究。這項研究揭開了黃瓜變苦的秘密,或為將來開發合成治療癌癥的藥物打下基礎。中國農業
- 黃瓜基因組框架出爐
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發起和組織的“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項目已完成全部測序工作,獲得了高質量的黃瓜基因組框架圖。昨天,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我國科學家利用測序的結果已成功克隆了黃瓜的單性花基因,為其他作物的雜種優勢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目通過獲得黃瓜基因組精細圖,將全面開展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揭示黃瓜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和分子基礎,加速挖掘這一重要園藝作物的生物學潛能,實現黃瓜定向
- 大數據揭示黃瓜苦味從何來
圖片來源:昵圖網■本報記者李晨“基因組數據的爆炸性增長是在2009年以后,我們是從2007年開始實施黃瓜基因組計劃的,應該說我們作出了正確的決策,徹底改變了2005年時蔬菜基因組國際競爭的局面。3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的農科講壇上,向聽眾講述他和團隊破譯黃瓜基因組的故事。為了探究黃瓜基因組大數據背后所代表的生命信息,黃
- 中-荷黃瓜基因組合作項目簽署協議
2009年12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與荷蘭綠色遺傳研究所在北京舉行了中-荷黃瓜基因組合作項目簽字儀式。蔬菜花卉所杜永臣所長,黃三文博士和荷蘭綠色遺傳研究所的BernarddeGeus博士分別在合作協議上簽字。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貢錫鋒副局長,科技局戴小楓副局長,荷蘭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HenkvanDuijn先生出席了簽字儀式。 該合作項目是蔬菜花卉所在黃瓜基因組序列完成的基礎
- 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完成全部測序工作
局長王小虎、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張寶璽出席了會議并講話。農業部科教司領導和農科院領導對會議的召開給予了熱情的鼓勵和大力支持,會議得到了“948”項目的資助。在會議上,專家向國內外代表詳細介紹了“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該項目是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通過自籌資金為主發起和組織的多邊國際合作計劃,得到了農業部“948”項目的資助。項目組織了多方面的優勢研究力量,成立了項目組,合作伙伴
- 我國黃瓜種質及優異基因資源獲有效發掘利用
近日,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陳勁楓教授牽頭的“黃瓜種質創新及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成果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實地考察了位于南京江浦農場的黃瓜種質資源和育種基地,認定該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甜瓜屬遠緣雜種的獲得和小孢子培養核心技術研究為國際上首創。 據悉,我國是栽培黃瓜的起源與主要演化地之一,由于遺傳基礎狹窄,黃瓜育種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種質資源的貧乏也極大地限制了
- 我國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團隊完成黃瓜基因組測序
黃瓜的清香味道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它的苦澀又是如何形成的?一項由我國科學家發起和主導的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日前從基因層面對此進行了解答。這項研究將對黃瓜和其他瓜類作物的遺傳改良、基礎生物學研究等發揮重要推動作用。11月1日,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自然遺傳學》是《自然》系列雜志之一,發表國際遺傳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和重大成果。黃瓜基因組論文是該雜志發表的為數不多的植物學論文之一。據
- 黃瓜卷須發育的身份基因被發現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蔬菜花卉所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通過基因組學、變異組學和轉錄組學的綜合分析,并應用稀有遺傳變異的分析策略,發現了控制黃瓜卷須發育的身份基因TEN,揭示了黃瓜卷須的同源器官是側枝——這一曾經困擾達爾文的植物發育學謎團。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最新一期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分子植物》雜志。論文第一作者、該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王深浩介紹,卷須是黃瓜的攀援器官,但其“身份”即同源器官是什么并
- Science:研究揭示黃瓜卷須盤旋秘密
1865年,查爾斯·達爾文注意到,黃瓜盤旋著的卷須能夠幫助這種植物以非植物的方式運動。黃瓜通過卷須的伸展以及試圖緊緊抓住支撐物,然后將整個藤蔓高高地舉向太陽,而使得黃瓜可以移動。一旦附著住,它們就會盤旋起來,形成一個螺旋狀物。達爾文推測,這種黃瓜卷須的盤旋運動能夠形成一個彈簧狀物,但是他注意到,這種彈簧不像一個典型的彈簧只朝一個方向盤旋,黃瓜的卷須會從系鏈的末端朝著相反的方向盤旋,這樣就在中間的部
- 專家發現大片段DNA序列拷貝數變化可以決定黃瓜性別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合作,發現了一個大片段DNA序列拷貝數變化可以決定黃瓜的性別。相關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植物細胞》。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介紹,大片段DNA序列的結構變異(StructuralVariation,簡稱SV)包括插入/缺失、拷貝數變化和倒位等多種類型,可引起許多人類疾
- 黃三文小組解密黃瓜苦味“主開關”
■本報記者黃明明“無苦味黃瓜分子育種方案的提出,證明多年來對基因組學的持續投入終于對生產有了回報。11月29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對外宣布了這項令植物學界為之振奮的成果。“吃黃瓜快吃到瓜蒂時,往往會變得非常苦。這是因為老祖先的馴化并未完全解決黃瓜苦味問題,科學家也一直沒找到原因。黃三文試圖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說,“5年來,我
- Science:黃瓜變甜的基因之路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帶甜味的非野生黃瓜是如何從其苦味的野生祖先那兒演化而成的現在變得更清楚了。植物中的小分子會影響這些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重要關系。例如,在葫蘆科植物中——其中包括黃瓜——葫蘆素分子會表達一種苦味,它可幫助驅擋食草動物。如今,葫蘆科植物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一種家養過程已經失去了它們的苦味,并成為人類常吃的食物。然而,人們對這一家養過程的分子層面的了解大體上仍不清楚。如今,通過對115個不
- 科學家繪制出首張黃瓜基因譜
由中國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威斯康星大學以及中國農業部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已繪制完成黃瓜基因組的綜合遺傳學和細胞遺傳學圖譜,這對于育種家培育更好的葫蘆科作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資源。該圖譜包括分布在7個連鎖群的995個簡單重復序列(SSR)標記,總長為573厘摩。這995個SSRs中,有49%、26%和22%是分別屬于甜瓜、西瓜和南瓜。應用FISH分析已確定了各連鎖群間和黃瓜染色體組的關系。這一圖譜是首個報
- 黃瓜種子促進骨折愈合作用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黃瓜種子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機制。方法將海蘭種母雞80只造成左側小腿中段橫行骨折模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同樣喂養條件下,實驗組喂黃瓜種子,對照組不喂黃瓜種子,進行動態觀察;組織學觀察和力學試驗。結果黃瓜種子可以促進早期全身代謝反應,加快血腫吸收機化,提高骨痂生成量和強度。結論黃瓜種子可以促進早期骨折的愈合。 【關鍵詞】雞;骨折;黃瓜種子黃瓜種子治療骨折在民間有廣泛的流傳與
- 毒黃瓜含致命基因
惡心和嘔吐等癥狀,3小時后在其寓所內死亡。目前尚未確認死亡原因,一位檢察官說,“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他的死亡與在德國肆虐的致命病菌有關,但是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鏈接 阿聯酋:停止進口4個國家的黃瓜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2日宣布禁止從歐洲4個國家進口黃瓜。 阿聯酋《民族報》當天報道,環境和水資源部宣布臨時進口禁令后數小時,阿布扎比一些超市已把“從德國、西班牙、丹麥和荷蘭進口的黃瓜下架,以展開第
- 個人化操作基因組測序儀快速發現德國毒黃瓜致病原因
2011年6月3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斯巴德市——LifeTechnologies公司今天宣布,使用IonPersonalGenomeMachine(PGM#8482;)與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合作進行的DNA測序得出的初步數據有力地表明,一種新混合型致病大腸桿菌菌株是導致德國致命疫情的原因。從DNA測序儀獲得的數據顯示,典型的基因存在于兩種不同類型的大腸桿菌中:腸聚集性大腸桿菌(EAEC)和腸出血
- 德國“毒黃瓜”菌株為最致命大腸桿菌
路透倫敦6月3日電(記者KateKelland)---德國“毒黃瓜”事件在歐洲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健康專家稱,元兇菌株或是人類歷史中最致命的大腸桿菌。德國是疫情爆發的中心,逾1,500人因食用遭污染的蔬菜及沙拉而患病,但目前還不清楚病菌的來源。這種高傳染性的大腸桿菌病菌變體以前從未感染過人類。隨著美國也出現新患者,全球消費者都開始緊張。此次疫情已導致貿易關系緊張,俄羅斯暫停進口歐洲的蔬菜,并譴責
- 《滇南本草》:[第二卷]黃瓜
\r黃瓜\pb37.bmp\r,味辛、微苦,性大寒。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解瘡癬熱毒,消煩(附單方)治黃水瘡黃瓜藤(陰干火焙存性)枯礬共為細末,搽瘡上,黃水即干。內服解毒湯。──務本卷三黃瓜,味甘淡、微苦,性寒。有小毒。主治清熱解渴,利水,多食損陰血而發瘡疥,患諸病后忌食。《滇南本草》明蘭茂公元1396-1476年
- 《瘍醫大全》:[卷二十胸膺臍腹部]黃瓜癰門主論
申斗垣曰∶黃瓜癰,生脅前,長尺余,高起二寸。上頭小者謂之逆毒難治,下頭小者謂之順毒可治(《啟玄》)\r黃瓜癰\p04-a41a147.bmp\r《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腦背部]黃瓜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黃瓜疽,一名肉龜,生背側,高二寸,長尺許,狀如黃瓜,肉色不變,疼痛引心,四肢麻木是也。此證多不可治。(《準繩》)《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外科心法要訣》:[卷四背部]黃瓜癰
黃瓜癰在背旁生,脾火色紅黃瓜形,腫高寸余長尺許,四肢麻木引心疼。【注】此證生于背旁,一名肉龜,由脾火積毒而成。皮肉色紅,狀若黃瓜,腫高寸余,長可尺許,四肢麻木,疼痛引心。紅活速潰者順;紫陷脈微,自汗譫語,堅硬潰遲者逆。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飲,加羌活、柴胡或奪命丹治之。其余內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r黃瓜癰圖\p04-34a86.bmp\r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奪命丹(見陰陽二氣疽)《外科心法要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上背部]黃瓜癰
【方歌】黃瓜癰在背旁生,脾火色紅黃瓜形,腫高寸余長尺許,四肢麻木引心疼。【注】此證生于背旁,一名肉龜,由脾火積毒而成。皮肉色紅,狀若黃瓜,腫高寸余,長可尺許,四肢麻木,疼痛引心。紅活速潰者順;紫陷脈微,自汗譫語,堅硬潰遲者逆。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飲,加羌活、柴胡或奪命丹治之。其余內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方劑: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奪命丹(見陰陽二氣疽)《醫宗金鑒》清吳謙公元1742年
- 《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黃瓜菜
(《食物》)【釋名】黃花菜。時珍曰∶其花黃,其氣如瓜,故名。【集解】穎曰∶黃瓜菜野生田澤。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為羹茹,甚香美。時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薺。三、四、五月開黃花,花與莖、葉并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數花,結細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飼鵝兒。【氣味】甘、微苦,微寒,無毒。【主治】通結氣,利腸胃(汪穎)。《本草綱目》明·萬歷六年李時珍公元1578年
- 《飲膳正要》:[卷第三菜品]黃瓜
味甘,平寒,有毒。動氣發病,令人虛熱。不可多食。《飲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 《藥性切用》:[卷之四中菜部]黃瓜
一名胡瓜。味甘淡寒,清脾利水,解熱除煩。搗根,敷狐刺腫。《藥性切用》
- 《本草從新》:[卷十一菜部]黃瓜菜
一名黃花菜。通結利腸。甘。微苦微寒。通結氣。利腸胃。《本草從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吳儀洛
-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不循經絡雜品]黃瓜
甘寒,清熱利水道。《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 《藥性切用》:[卷之四中菜部]黃瓜菜
一名黃花菜。甘苦微寒,利腸胃,通經閉。《藥性切用》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六冬瓜二百三十八]黃瓜
甘,寒,有小毒。清熱解渴,利水發瘡。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之。(驗方第一。)水病肚脹,肢腫,黃瓜一枚切開,連子入醋煮一半至爛,空心兩半俱食之。(第二。)《本草易讀》清汪讱庵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撮要》:[卷四蔬部]【黃瓜菜】
味甘微苦寒。入手陽明經。功專通結利腸。一名黃花菜。《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