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華良姜為中藥名,出自《中國經濟植物志》,為《本草拾遺》記載的廉姜之別名[1]。
3 華良姜的別名
4 來源及產地
姜科植物華山姜Alpinia chinensis Rose.的根莖[2]。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2]。
5 性味
辛,溫[2]。
6 功能主治
1.治胃脘痛脹,噎膈嘔吐,腹痛泄瀉,風濕關節冷疼,月經不調[2]。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2]。
7 化學成分
干根含油,內有α-丁香烯高良姜素、桉葉素、蓽澄茄烯等[2]。還含山姜素(Alpinetin)、山姜黃酮醇(Izalpinin)[2]。
8 藥理作用
煎劑加快小鼠腸道推進[2]。小劑量收縮豚鼠小腸平滑肌,大劑量則抑制[2]。
9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華良姜的方劑
- 金延香附湯加減
功能主治:理氣化瘀通絡。主肝郁化火,氣滯血瘀,久病入絡。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摘錄:董建華方...
- 良附蘇陳湯
寒,宣通陽氣。主寒邪犯胃,胃陽被遏,胃失和降。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董建華方...
- 良附丸
三首,其中《良方集腋》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高良姜(酒洗)9g、香附(醋洗)9g,具有溫胃行氣疏肝...
- 鐵骨丹
兩(酒浸,曬),辣桂半兩,川續斷半兩(洗,曬),華陰細辛半兩,補骨脂半兩(炒),烏蛇(洗,酒浸,取...
- 十香止痛丸
,沉香、零陵香、丁香、排草香、砂仁各150g,高良姜90g。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
- 更多用到中藥華良姜的方劑
用到中藥華良姜的中成藥
- 良附丸
三首,其中《良方集腋》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高良姜(酒洗)9g、香附(醋洗)9g,具有溫胃行氣疏肝...
- 虛寒胃痛顆粒
eli處方:炙黃芪、炙甘草、桂枝、黨參、白芍、高良姜、大棗、干姜制法:以上八味,高良姜、干姜水蒸氣蒸...
- 十香止痛丸
,沉香、零陵香、丁香、排草香、砂仁各150g,高良姜90g。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
- 樸沉化郁丸
35g、姜厚樸75g、丁香35g、沉香35g、高良姜25g、醋青皮35g、陳皮100g、甘草35g、...
- 安中片
煅牡蠣180g、小茴香120g、砂仁120g、高良姜60g、甘草120g制法:以上七味,桂枝36g和...
- 更多用到中藥華良姜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華良姜
- 《證類本草》:[卷第九]高良姜
高良姜大溫。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陶隱居云∶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
- 《華佗神方》:[卷四]四○二七·華佗治傷寒呃逆神方
蓽澄茄高良姜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沸,入醋少許服之。《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
- 《華佗神方》:[卷十二]一二○一五·華佗治齲齒神方
辛五分芎三分高良姜二分上五味末之,以綿裹少許,著齲上,勿咽汁。日二、三次,亦效。《華佗神方》漢華佗...
- 《華佗神方》:[卷六]六○○四·華佗治經行不止神方
,和余一半藥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空腹溫酒下。《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六第八門]大斷下丸
府所處。附子(二兩,炮)細辛(一兩半)干姜(炮)良姜(炮)白龍骨赤石脂酸石榴皮(醋煮上為細末,醋煮面...
- 更多古籍中的華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