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后重:1.古病名;2.癥狀名。
4 古病名·后重
后重為古病名[1]。即大瘕泄[1]。《難經·五十七難》:“有大瘕泄,名曰后重。”《難經·五十七難》:“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
本病后人有數解:1.痢疾;2.一種陰虛似痢癥;3.腎泄;4.熱泄之一;5.泄而腹有瘕聚。
4.1 痢疾
大瘕泄即痢疾[2]。《研經言》:“今之痢,即《難經》五泄中之大瘕泄。”
4.2 一種陰虛似痢癥
大瘕泄為一種陰虛似痢癥,由腎虛所致[2]。《醫貫·痢疾論》:“又有一等陰虛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陰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其證紅白相雜,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澀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脫,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遺。”治宜補腎,用附桂八味丸加補骨脂、肉豆蔻、阿膠等[2]。
4.3 腎泄
大瘕泄即腎泄[2]。《羅氏會約醫鏡·雜證》:“又言大瘕泄者,即腎泄也。每在五更天明之時。”
4.4 熱泄之一
大瘕泄指熱泄之一[2]。《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曰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即寒濕而變為熱泄也。”宜用八正散加木香、檳榔,再用天水散[2]。
4.5 泄而腹有瘕聚
大瘕泄指泄而腹有瘕聚[2]。清·懷抱奇《古今醫徹·雜癥》:“大瘕瀉,則腹中有瘕,時作時止也。”
5 癥狀名·后重
后重為癥狀名[1]。指腹痛急迫,肛門重墜不適[1]。《醫宗必讀·痢疾》:“邪迫而后重者,至圊稍減,未幾復甚,芍藥湯;虛滑而后重者,圊后不減,以得解愈虛故也,真人養臟湯;下后乃后重者,當甘草緩之,升麻舉之。”
5.1 關于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為痢疾主癥之一[3]。其狀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3]。《景岳全書·雜證謨》:“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廣腸最下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廣腸,而在脾腎。凡熱痢、寒痢、虛痢,皆有之,不得盡以為熱也。蓋中焦有熱,則熱邪下迫中焦;有寒,則寒邪下迫脾腎;氣虛則氣陷下追。欲治此者,但當察其所因,以治脾腎之本。”
5.2 關于虛坐努責
虛坐努責指時時欲便,但登廁努掙而不排便[4]。多因痢久傷及陰血所致[4]。《丹溪心法·痢》:“其或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此為無血證。倍用當歸身尾,卻與生芍藥、生地黃、生桃仁佐之,復以陳皮和之,血生自安。”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3.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6.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0.
治療后重的穴位
- 二白
要:《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痔漏之疾亦可針,里急后重最難禁,或癢或痛或下血,二白穴從掌后尋。《醫學綱...
- 大白
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檳榔生品力峻,常用于治絳蟲、姜...
- 要穴
拼音:yàoxué英文:要穴即主要的穴位。要,重要、主要。《肘后備急方》:“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
- 盆腔
大便通暢,并觀察大便的性狀。若見便中帶膿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防盆腔膿腫潰破腸壁,造成...
- 商丘
千金要方》:痎瘧熱。寒瘧腹中痛。瘛疾嘔沫,寒熱痙互引。癇瘛。口噤不開。腹脹滿不得息。血泄后重。腳攣。...
- 更多治療后重的穴位
治療后重的方劑
- 芍藥湯
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妊娠痢疾,腹痛口渴,后重里急之證。《素問病機氣宜...
- 白頭翁湯
取“通因通用”之法,以使“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兩方主要區別在于:白頭翁湯是清熱解毒兼...
- 解毒生化丹
:化腐生肌。主痢久郁熱生毒,腸中腐爛,時時切疼,后重,所下多似爛炙,具有腐敗之臭。用法用量:上先將三...
- 黃連丸
),巴豆21枚(以水淘洗,去心膜并油,并紙裹,用重物去油,再研如面止)。制法: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
- 犀角湯
,炙)1兩。主治:小兒赤白痢,日夜數十行,腹痛后重。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
- 更多治療后重的方劑
治療后重的中成藥
- 香連片
鹽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鹽酸—甲...
- 駐車丸
之駐車丸主治久痢傷陰,濕熱未盡,下痢膿血,腹痛后重,亦治休息痢。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飲送下,1...
- 腸康膠囊
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7.有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便膿血等慢性病史者,患者泄瀉后應去醫院就診。...
- 青麟丸
痢疾初起,里急后重不爽;從高墜下,損傷蓄血于內,不思飲食者,婦女經痛,經事不調,產后惡露不盡,瘀血...
- 止痢寧片
與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三次。規格:每片重0.35(相當于總藥材1.6g).貯藏:密封。中...
- 更多治療后重的中成藥
后重相關藥物
- 維生素D2注射液
g(30萬-60萬單位),病情嚴重者可于2~4周后重復注射1次。【不良反應】1、便秘、腹瀉、持續性頭...
- 甲硝唑片
少。出現運動失調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時應停藥。重復一個療程之前,應做白細胞計數。厭氧菌感染合并腎...
- 安鈉咖注射液
下或肌內注射。成人:一次1~2ml,2~4小時可重復注射。極量一次3ml,一日極量12ml。兒童:...
- 甲硝唑膠囊
不需減量。(7)念珠菌感染者應用本品,其癥狀會加重,需同時給抗真菌治療。(8)厭氧菌感染合并腎功能...
- 卡巴匹林鈣散
0.6~1.2g(1~2袋),如需要,2~4小時后重服,但24小時內不得超過3.6g(6袋)。兒童:...
- 更多后重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后重
- 《雜病廣要》:[臟腑類]滯下
便成痢疾者。其證心腹痛甚不可忍,亦有不痛者。里急后重,奏廁頻迸,或有或無。宜子細看廁馬中,若有一點或...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滯下
〔丹〕痢初得時,一二日間,以利為法,有熱先退熱。后重者,當利氣,木香、檳榔。腹痛,用溫散藥,姜、桂之...
- 《普濟方》:[卷二百十三痢兼渴(附論)]下痢里急后重
凡屬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后重除。芍藥(一兩)當歸黃連黃芩(各半兩)桂(二錢半...
- 《證治準繩·雜病》:[第六冊大小腑門]滯下
寒能勝熱,使氣宣平而已。行血則便血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李從脾胃病者而論,則曰上逆于肺為白,下傳于...
- 《醫述》:[卷九·雜證匯參]痢
風、挾熱、挾寒等證。膿血赤白,有氣病、血病之分;后重里急,有氣血虛實之異,不可不察。(劉宗濃)下痢治...
- 更多古籍中的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