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óu cì quán qiē chú huì yàn bàn zhòng jiàn shù
2 英文參考
subtotal laryngectomy with epiglottie flap reconstruction
3 手術名稱
喉次全切除會厭瓣重建術
4 喉次全切除會厭瓣重建術的別名
5 分類
6 ICD編碼
30.2903
7 概述
喉次全切除會厭瓣重建術是一種喉前半側切除并一期修復術式。1965年有人提出應用會厭重建聲門區缺損,1978年Tucker正式報道喉次全切除術應用會厭下移重建喉前部缺損,至今成為聲門癌切除或修復喉前部狹窄的一種方法。雖然其術后功能效果滿意,但是適應證有限,需嚴格掌握方能達到治療目的。
8 適應癥
喉次全切除會厭瓣重建術適用于:
1.前連合癌雙聲帶前部受累。
2.聲帶癌雙聲帶受侵犯,癌瘤止于聲帶突前,杓狀軟骨活動正常者。
3.以上病變范圍行放療失敗者。
9 禁忌癥
1.向聲門上侵犯達會厭柄部。
2.癌侵犯聲門下區,在聲門前連合下超過10mm。
3.侵犯達后連合下方超過5mm。
4.雙聲帶已固定。
10 術前準備
1.一般準備與喉裂開術相同。
2.應用纖維窺鏡、錄相喉鏡或顯微支撐喉鏡充分檢查喉、聲門下區、環后區,并行活組織檢查。
3.術前留置胃管及尿管。
11 麻醉和體位
采用仰臥位,墊肩,頸部向后伸展。行局麻下低位氣管切開,氣管內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平環狀軟骨下緣作U形皮膚切口,一直切至頸闊肌下,然后將此舌形皮肌瓣分離達舌骨水平。用縫線向上牽拉固定,暴露肌層。
12.2 2.分離肌肉
用彎止血鉗分離頸前帶狀肌,將胸骨舌骨肌拉向兩側,切斷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露出甲狀軟骨。
12.3 3.剝離甲狀軟骨衣
在中線切開甲狀軟骨外骨衣,向兩側分離至甲狀軟骨后翼止(圖9.6.3.2.1-1),然后將其縫合于胸骨舌骨肌的內側面,以備修復用。
12.4 4.切除腫瘤
先行環甲膜切開,偏健側垂直裂開甲狀軟骨,探查腫瘤范圍,視情況予以切除。
12.5 5.切除范圍
切除喉額側大部分,包括會厭柄、前連合、一側聲帶、室帶或對側聲帶、室帶。保留雙側甲狀軟骨后翼板,寬約3mm;保留杓狀軟骨(圖9.6.3.2.1-2)。
12.6 6.會厭下移
為了松動會厭,將其下移至喉前缺損區,先將會厭與其附著的韌帶分離,并用Allis組織鉗夾持將其向下牽拉(圖9.6.3.2.1-3)。分離過程中注意防止穿透會厭舌面黏膜,影響會厭瓣的血運。分離松動至會厭下移達環甲膜上緣無張力為止。
12.7 7.止血
術中先不結扎喉上動靜脈,不切斷喉上神經。有活躍出血點,鉗夾后再縫合結扎。止血一定要徹底,防止術后繼發性出血。
12.8 8.喉重建
先將梨狀窩內側壁黏膜稍行分離,將其縫合遮蓋喉后部創面,將雙胸骨舌骨肌外后緣與雙側下咽側緣黏膜縫合,然后牽拉會厭下移至喉前缺損區,呈U形嵌入,用1號絲線穿過會厭軟骨下緣,再穿過下方的環甲膜或環狀軟骨,行間斷縫合,兩側與殘留的甲狀軟骨后翼板縫合(圖9.6.3.2.1-4),即完成喉腔閉合。
12.9 9.縫合肌層
將雙胸骨舌骨肌的前內緣在中線縫合,以加強喉前壁。
12.10 10.沖洗創口
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創口。
12.11 11.放置引流
在皮下放入引流管,并縫合固定。
13 術后處理
1.體位 呈平臥頭抬高位,頭部沙袋固定5~7d。
3.鼻飼術后第2天開始。
4.術后2~3d,當引流物明顯減少時,取出引流管。
5.因可能誤吸,術后常規戴有套囊的氣管套管,當進食或飲水無誤吸時,方取除套囊,換普通氣管套管。
6.可在術后7~10d試行經口飲水,如無誤吸,改為經口進食。
7.拔除氣管套管:術后已無誤吸,即可堵管呼吸,無呼吸困難24h后,拔除氣管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