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紅棉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Hongmian San
3.2 標準編號
WS3-B-0083-89
3.3 處方
爐甘石(煅) 450g、胭脂粉 225g、枯礬 45g、冰片 6g
3.4 制法
以上四味,分別粉碎成細粉,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3.5 性狀
本品為粉紅色的粉末;氣芳香。
3.6 鑒別
(1)取本品約0. 5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 試液中,即發生白色沉淀。
(2)取本品約0. 5g,加水10ml,振搖,濾過,濾液顯鉀鹽,鋁鹽與硫酸鹽(附錄 42~43頁)的鑒別反應。
(3)取本品約0. 5g,加稀鹽酸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發 生白色沉淀,并雜有微量的藍色沉淀。
3.7 檢查
3.8 功能與主治
除濕止癢,消腫定痛。用于耳內生瘡,破流膿水,痛癢浸淫。
3.9 用法與用量
洗凈膿水,吹撒患處。
3.10 注意
外用藥,切勿入口。
3.11 規格
每瓶裝 3g
3.12 貯藏
密封。
4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紅棉散
4.1 組成
枯礬[1]
4.2 制法
上藥為細末[1]。
4.3 紅棉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一錢,加胭脂一字研勻,先用棉花擦凈耳中膿水,再取藥粉少許,吹入耳內[1]。
4.4 功能主治
5 《壽世保元》卷六方之紅棉散
5.1 紅棉散的別名
通耳紅棉散
5.2 組成
枯礬、熟爐甘石各五分,干胭脂粉二分半,麝香少許,冰片一分[1]。
枯白礬5分,干胭脂粉2分半,麝香少許,片腦1分,熟爐甘石5分(一方以蛀竹粉易礬甘石)。
5.3 功效主治
《壽世保元》卷六方之紅棉散功在止癢,止痛[1]。主治聤耳,流膿流水[1]。
5.4 紅棉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棉簽擦去膿水,再取藥粉少許,涂于耳內[1]。
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1]。
5.6 附注
通耳紅棉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6 《證治準繩·幼科》集三方之紅棉散
6.1 組成
人參二錢半,天麻、炒僵蠶、麻黃、全蝎(去毒)各二錢,炙甘草、朱砂(研細)各一錢半[1]。
6.2 制法
上藥為細末[1]。
6.3 紅棉散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幼科》集三方之紅棉散主治小兒四時感冒風寒,發熱,變蒸,諸驚,丹毒等癥[1]。
7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紅棉散
7.1 組成
枯礬面16兩,棉胭脂2張,冰片5錢。
7.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紅棉散功在收濕拔干,消腫解毒。主治耳瘡,耳底腫痛,破流膿水,浸淫不已。
7.3 紅棉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藥棉蘸凈膿水,再涂患處。
7.4 制備方法
將胭脂泡水,染枯礬晾干,加冰片和勻,共研細粉,過籮,裝瓶重1錢。
8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紅棉散
-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耳部證治(計十四證)]筋脈
耳暴聾,曰耵耳。皆內火攻沖瀉肝湯加柴胡。外俱用紅棉散。一、有耳忽大痛,如有蟲在內奔走,或血水流出,...
- 《瘍醫大全》:[卷十三正面耳頦部]膿耳門主方
紅棉散耳內生瘡流膿,乃肝經郁火所結。枯白礬(三錢)胭脂(一錢,存性,如能用干油胭脂更佳)研勻。先用...
-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七]驚搐
徐仲光治一兒卒仆驚搐,蘇而復作,此風寒壅毒也,紅棉散治愈。一兒驚搐,誤以驚藥涼其心,痘不得出而死。...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通用古方詩括]雜病
頭疼,日久不痊。如表不解加麻黃,里不解加大黃。紅棉散天麻黃蝎,荊芥甘草發散多,入里須加大黃類,驚搐...
- 《醫學心悟》:[卷六外科癥治方藥]耳(百蟲入耳)
豆抵耳,耳內生疔也。乃肝經郁火所結,可用紅棉散,兼服加味逍遙散,加菊花百蟲入耳,以貓尿滴入,奇效。...
- 更多古籍中的紅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