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ē zǐ
2 英文參考
chebule[朗道漢英字典]
fructus chebulae[朗道漢英字典]
fructus terminaliae[朗道漢英字典]
myrobalan[朗道漢英字典]
Terminalia chebula Retz.[朗道漢英字典]
chebulae,fruc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yrobalan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ructus Chebu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訶子
訶子為中藥名,出《本草圖經》。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絨毛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 的干燥成熟果實[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Chebul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訶子的別名
7 來源
訶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等的果實[2]。
8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小枝常被棕色柔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橢圓形或卵形,長7~16cm,寬3~8cm,全緣,葉基及葉柄有綠色腺體。穗狀花序集成圓錐狀,頂生或腋生,密被柔毛;花小,芳香,花萼杯狀,淺黃色,5裂,內面密被毛;花冠缺;雄蕊10,2輪;子房下位,1室。核果橢圓形,形如橄欖,有5棱。花期5~6月,果期次年1月。
生于疏林中或陽坡林緣。
9 產地
訶子主產云南[2]。
訶子分布于廣東、云南、廣西。
10 采收與初加工
秋、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11 生藥性狀
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4cm,直徑2~2.5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微具光澤,有5~6條縱棱線及不規則的皺紋。質堅實。果肉厚0.2~0.4cm,黃棕色或黃褐色。果核長1.5~2.5cm,直徑1~1.5cm,淺黃色,粗糙。種子狹長紡錘形,種皮黃棕色。味酸澀后甜。
12 性味歸經
13 功效與主治
訶子具有澀腸斂肺,降火利咽的功效。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咳不止、咽痛音啞。
治久瀉,久痢,脫肛[2]。
14 化學成分
訶子果實含鞣質,其中主成分為訶子酸(Chebulinic acid),訶黎勒酸(Chebulagic acid),1,3,6-三沒食子酰葡萄糖和1,2,3,4,6-五沒食子酰葡萄糖[2]。還含莽草酸、奎寧酸、氨基酸和番瀉苷A、訶子素(Chebulin)等[2]。
訶子含訶子酸(chebulinic acid)、訶子素 (chebulin)、訶黎勒酸(chebulagic acid)、原訶子酸(terchebin)、莽草酸(shikim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五倍子酸(gallic acid)、奎寧酸(quinic acid)、番瀉甙A(sennoside A)、鞣酸酶(tannase)等。性味性平,味苦、酸、澀。
15 藥理作用
訶子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2]。
訶子富含鞣質,對菌痢或腸炎時形成的黏膜潰瘍有收斂作用[2]。
16 訶子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訶子
Hezi
CHEBULAE FRUCTUS
16.2 來源
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絨毛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16.3 性狀
本品為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4cm,直徑2~2.5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澤,有5~6條縱棱線和不規則的皺紋,基部有圓形果梗痕。質堅實。果肉厚0.2~0. 4cm,黃棕色或黃褐色。果核長1.5~2.5cm,直徑l~1.5cm,淺黃色,粗糙,堅硬。種子狹長紡錘形,長約lcm,直徑0.2—0.4cm,種皮黃棕色,子葉2,白色,相互重疊卷旋。氣微,味酸澀后甜。
16.4 鑒別
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無水乙醇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甲醇5ml溶解,通過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5g,內徑為2cm),用稀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用水5ml溶解后通過C18(300mg)固相萃取小柱[3],用30%甲醇10ml洗脫,棄去30%甲醇液,再用甲醇1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訶子對照藥材(去核)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一冰醋酸一水(12:10: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
不得過1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H第一法)。
16.5.2 總灰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K)。
16.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30.0%。
16.7 訶子飲片
16.7.1 炮制
16.7.1.1 訶子
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打碎。
16.7.1.2 訶子肉
取凈訶子,稍浸,悶潤,去核,干燥。
16.7.2 性味與歸經
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
16.7.3 功能與主治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16.7.4 用法與用量
3~10g。
16.7.5 貯藏
置于燥處。
16.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32.
-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于勘誤《中國藥典》2010年版有關內容的通知(國藥典綜發〔2010〕246號).2010-09-28.
用到中藥訶子的方劑
- 一子丹
音:yīzǐdān《一草亭》引葛仙翁方:組成:大訶子1枚。主治:赤眼翳膜。用法用量:以蜜磨,點目中。...
- 全指散
拼音:quánzhǐsǎn《仙拈集》卷四:組成:訶子(焙)、半夏、銀朱。主治:拶傷手指。用法用量:蜜...
- 地連散
拼音:dìliánsǎn處方:地景皮、訶子。功能主治:玉莖上生瘡。用法用量:上用地骨皮煎湯洗,訶子連...
- 砂仁益黃散
卷六:方名:砂仁益黃散組成:陳皮2錢,青皮2錢,訶子1錢,丁香5分,木香5分,砂仁5分。主治:食傷胃...
- 六柱飲
處方:人參30克茯苓附子(炮)木香(煨)各15克訶子肉豆蔻各7.5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治滑脫...
- 更多用到中藥訶子的方劑
用到中藥訶子的中成藥
- 二十五味余甘子散
斛50g藏紫草75g力嘎都30g小傘虎耳草40g訶子75g毛訶子75g波棱瓜子25g木香40g藏木香...
- 二十五味竺黃散
g葡萄25g木香馬兜鈴25g檀香25g降香40g訶子40g毛訶子40g余甘子(去核)50g香旱芹25...
- 二十五味冰片散
.5g石斛7.5g甘松8g石花14g花苜蓿5g毛訶子10g訶子9g余甘子10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共...
- 二十五味鹿角丸
g乳香25g決明子25g黃葵子25g香旱芹25g訶子50g毛訶子80g余甘子50g綠絨蒿60g巴夏嘎...
- 二十六味通經散
62-95處方:降香50g紅花50g沙棘膏50g訶子50g毛訶子25g余甘子50g藏木香50g寒水石...
- 更多用到中藥訶子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訶子
- 《普濟方》:[卷二百八泄痢門]諸瀉
半)干姜(炮取末二兩用艾末米醋一升半慢火熬成膏)訶子(煨去核一兩)宣連(一兩半銼如麻豆大用吳茱萸一兩...
- 《普濟方》:[卷四十九頭門]烏髭發(附論)
三錢)母丁香白檀香(各生麝(少許)沒石子(三個)訶子(四個去核)百藥煎(三錢)白芨(一錢)上用針砂一...
- 《雞峰普濟方》:[卷第十]瀉痢(嘔吐附)瘧
肉豆蔻干姜附子當歸人參白茯苓龍骨川椒(各一兩)桂訶子皮(各二兩)神曲末(半兩)上為細末酒煮曲末和丸如...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各四兩,砂仁一兩,片腦一錢,玄明粉、甘松、桔梗、訶子、硼砂各五錢,寒水石三錢,日干為末,用甘草煎膏為...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痘癥
當歸(五錢,土炒)煨肉果(三錢)廣皮炭(二錢)煨訶子(三錢)于白術(五錢,炒)上肉桂(一錢,研細去粗...
- 更多古籍中的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