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Heihu San
2.2 標準編號
WS3-B-2242-96
2.3 處方
僵蠶(炭) 7g 丁香(炭) 20g 冰片 10g 全蝎(炭) 15g 麝香 5g 穿山甲(炭) 30g 蜈蚣(炭) 20g 牛黃 2g 蜘蛛(炭) 5g 磁石(煅) 15g
2.4 制法
以上十味,磁石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余僵蠶等九味分別粉碎成最細 粉,除牛黃、麝香、冰片外,將其余七味粉末混勻,再將牛黃、麝香、冰片研細,與上 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粉末;具麝香、冰片等特異香氣。
2.6 鑒別
(1)取本品約0. 5g,進行微量升華,收集升華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 酸溶液1~2滴,液滴邊緣漸顯玫瑰紅色。
(2)取本品約0. 2g,加鹽酸2ml,振搖,靜置,上清液顯鐵鹽的鑒別反應(附錄Ⅳ)。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提膿拔毒,消腫軟堅。用于癰疽發背,對口疔瘡,無名腫毒,堅 硬疼痛。
2.9 用法與用量
2.10 注意
本品專供外用,不可入口。
2.11 貯藏
密封。
3 《百一》卷十一
3.1 方名
黑虎散
3.2 組成
干姜1兩,良姜1兩,片子姜黃1兩,巴豆30粒(新者用21粒,去殼)。
3.3 主治
瘧疾。
3.4 黑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于未發前1時辰熱酒調下,臨發時再進1服,即愈。炒藥須見焦黑,生即令人瀉。
3.5 制備方法
將上三藥銼如巴豆大,一處炒令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將余藥為細末。
4 《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醫林方》
4.1 方名
黑虎散
4.2 組成
兩頭尖、荊芥、藿香、石膏、薄荷、天麻、羌活、細辛、獨活、黑虎(燒皂角存性是也)各等分。
4.3 主治
頭風。
4.4 黑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后茶油清調下。
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5 《普濟方》卷三○二
5.1 方名
黑虎散
5.2 組成
黑狗頭1個,豬牙皂角3個,鹽梅5個。
5.3 主治
一切金傷。
5.4 制備方法
用香油12兩,同浸1宿,前藥9炙9浸(如煎,有人唾浸投之),炙油干存性,研細為用。
6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6.1 方名
黑虎散
6.2 組成
肥棗3枚(每枚入巴豆3枚),赤鯉魚鱗(干者)1兩,雄狗膽3枚,血竭1兩(別研)。
6.3 主治
婦人產后敗血,惡露不盡,上沖喘滿昏暈,臍腹脹痛,或煩躁狂妄,神識昏悶。
6.4 黑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煎當歸酒調下;或煩躁作渴,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6.5 制備方法
上藥入瓷盒內盛,鹽泥固濟,勿令透煙,炭火燒令赤,取出放冷,研細,入沒藥1兩,百草霜3兩,再研令勻。
古籍中的黑虎散
- 《普濟方》:[卷三百四十八產后諸疾門]產后血暈
用童子小便半盞。水半盞。入烏梅一枚同煎。溫服。黑虎散(出楊氏家藏方)治產后敗血不盡。上沖。喘滿昏暈...
-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一第十六門]黑虎散
治瘧黑虎散,十一兄傳云極有效。干姜良姜片子姜黃(各一兩)巴豆(三十粒,新者,用二十一粒去殼)上將上...
- 《普濟方》:[卷三百二金瘡門]金刃所傷
脂三斤。于東向露灶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亦可為黑虎散治一切金傷。黑狗頭(一個)豬牙皂角(三個)鹽梅...
- 《普濟方》:[卷一百九十七諸瘧門]諸瘧(附論)
一枚煎服。一方加草果。倍用蒼術。名草果平胃散。黑虎散治瘧。片子姜黃良姜干姜(各一兩)巴豆(三十粒新...
- 《普濟方》:[卷一百十一諸風門]大風出蟲(附論)
)丹砂(研)阿魏(盡始入膩粉除艾葉、刀切如出氣。黑虎丹(出圣惠方)治大風諸癩。惡蟲內蝕。形骸變壞。天...
- 更多古籍中的黑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