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黑豆Black Bean,有豆中之王的美稱,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與黃大豆間種,種皮黑色。
4 黑豆的別名
5 黑豆的食用量
每餐約30克
6 黑豆的營養價值
1. 黑豆營養全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有活血、利水、祛風、解毒之功效;
2. 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鉬、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這些微量元素對延緩人體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
3. 黑豆皮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來源,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環境下,抗氧化效果好,養顏美容,增加腸胃蠕動。
7 黑豆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黑大豆炒熟后,熱性大,多食者易上火,故不宜多食。
1. 適宜脾虛水腫、腳氣浮腫者食用;適宜體虛之人及小兒盜汗、自汗,尤其是熱病后出虛汗者食用;適宜老人腎虛耳聾、小兒夜間遺尿者食用;適宜妊娠腰痛或腰膝酸軟、白帶頻多、產后中風、四肢麻痹者食用;
2. 小兒不宜多食。
8 黑豆的食療功效
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
具有消腫下氣、潤肺燥熱、活血利水、祛風除痹、補血安神、明目健脾、補腎益陰、解毒的作用;
用于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痙攣、產后風疼、口噤、癰腫瘡毒,可解藥毒,制風熱而止盜汗,烏發黑發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9 與黑豆相克的食物
《本草經集注》記載有:“黑豆惡五參、龍膽”。黑豆忌與蓖麻子、厚樸同食。
10 黑豆的食用建議
2. 應用于腎虛腰痛:黑豆100克,胡子鲇(塘虱魚)1條,杜仲10克,加水適量煮至黑豆熟透,去杜仲,加油、鹽調味,一天分2次服。
11 黑豆藥典標準
11.1 品名
黑豆
Heidou
SOJAE SEMEN NIGRUM
11.2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干燥種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11.3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類球形,稍扁,長6~12mm,直徑5~9mm。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皺紋,具光澤,一側有淡黃白色長橢圓形種臍,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綠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11.4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種皮柵狀細胞紫紅色,斷面觀細胞1列,長50~80µm,壁厚,具光輝帶。表面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約至18µm。種皮支持細胞1列,斷面觀呈啞鈴狀或骨狀,長26~185µm,表面觀呈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10~28µm,可見兩個同心圓圈。子葉細胞成多角形、類圓形或長圓形,胞腔內充滿細小糊粉粒和脂肪油滴。草酸鈣結晶,存在于子葉細胞中,呈柱狀、雙錐形或方形,長3~33µm,直徑3~10µ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黑豆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豆苷對照品、大豆苷元對照品,分別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5µ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醇-甲酸(14:6: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1.5 檢查
11.5.1 水分
不得過9.0%(附錄Ⅸ H第一法)。
11.5.2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 K)。
11.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2.0%。
11.7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脾、腎經
11.8 功能與主治
益精明目,養血祛風,利水,解毒。用于陰虛煩渴,頭暈目昏,體虛多汗,腎虛腰痛,水腫尿少,痹痛拘攣,手足麻木,藥食中毒
11.9 用法與用量
9~30g;外用適量,煮之洗患處。
11.10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1.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古籍中的黑豆
- 《本草綱目》:[谷部第二十四卷谷之三]大豆
重,一年以后,便覺身輕,又益陽道也。穎曰∶陶華以黑豆入鹽煮,常時食之,云能補腎。蓋豆乃腎之谷,其形類...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昏暗羞明,多淚澀痛,漸生翳障。白蒺藜散南星(用黑豆二合,青鹽五錢,同水煮透,去豆焙干)、菊花各一兩...
- 《張聿青醫案》:[卷八]肝火肝陽
清泄。西洋參(一錢五分)花粉(二錢)丹皮(二錢)黑山梔(三錢)黑豆衣(三錢)大麥冬(三錢)桑葉(一...
- 《普濟方》:[卷一百九十七諸瘧門]諸瘧(附論)
邪丹(出宣明論)治嵐瘴鬼瘧。并平日瘧疾等。綠豆雄黑豆(各四十九粒一作小豆)信砒(半錢別研)黃丹(一錢...
- 《普濟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門]下赤痢白痢
疼痛不止。當歸濃樸阿膠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黑豆(一合)干姜(三分)烏梅(三分)赤茯苓(三分)上...
- 更多古籍中的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