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內踝骨·合骨
合骨為骨名[1]。指足內踝[1][2][3]。《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在內者為內踝,俗名合骨。”
5 經穴別名·合骨
穴位 | 合谷 | ||
漢語拼音 | Hegu | ||
羅馬拼音 | Hoku | ||
美國英譯名 | Connecting the Valleys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LI4 | |
日本 | 4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GI4 | |
富耶氏 | GI4 | ||
德國 | DI4 | ||
英國 | Li4 | ||
美國 | LI4 |
合谷為經穴名(Hégǔ LI4[4])[1][4]。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陽明大腸經[1][4]。別名虎口[1]。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1][4]。合即結合;谷即山谷[4]。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結合處,局部呈山谷樣凹陷,故名[4]。
5.1 標準定位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或當拇、食指并攏時,在第一骨間背側肌隆起之中央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1]。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4]。簡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攏,于最高點取之。②以一手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是穴。[4]
5.2 取法
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1、2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4]。簡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攏,于最高點取之。②以一手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是穴。[4]
圖出自《中國針灸學詞典》
圖58出自《中醫大辭典》
5.3 穴位解剖
布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并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1]。
合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第一骨間背側肌、拇收肌。有手背靜脈網。分布著橈神經淺支。皮膚由橈神經支的指背側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橈神經淺支及其分支和背靜脈網橈側部。針經上述結構以后,再入第1骨間背側肌,在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內側達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經支配。
5.4 特異性
合谷為大腸之原穴。
5.5 功效與作用
5.6 主治病癥
合谷主要用于外感時邪、頭面五官、胸肺、腸胃疾患等。如傷寒、頭痛、無汗或多汗、目赤腫痛、鼻淵、鼻衄、鼻塞、耳鳴、耳聾、齒齲痛、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腹痛、痢疾、泄瀉、經閉、滯產等[4]。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感冒、面神經麻痹或痙攣、電光性眼炎、急慢性鼻炎、腮腺炎、齒齦炎、支氣管炎及哮喘、神經性頭痛、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高血壓、蕁麻疹、肩臂疼痛或麻木等[4]。
合谷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㖞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隱疹,丹毒,疔瘡,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經痛,癔病,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1]。
3.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癔病,癲癇,精神病,中風偏癱,小兒驚厥;
6.其它:呃逆。
5.7 刺灸法
5.7.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不宜針刺[4]。
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肩、面部;
3.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
5.7.2 灸法
可灸[4]。
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5.8 配伍
本穴配列缺、外關治感冒頭痛;配復溜治少汗或多汗;配地倉透頰車治口眼斜;配下關、頰車治牙痛;配三陰交治經閉滯產[4]。
合谷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
合谷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
合谷配太沖,稱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
合谷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
合谷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5.9 文獻摘要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針灸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灸合谷;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5.10 研究進展
針刺合谷對機體的血液循環、血液、消化及內分泌系統有調整作用,并可增加機體的防衛免疫能力[4]。
5.10.1 提高潰瘍病X線診斷率
在X線胃腸檢查時,配合針刺合谷,可使胃蠕動增強,解除幽門梗阻,促使鋇劑下行,提高潰瘍病X線診斷率。[4]
5.10.2 急性扁桃體炎
雄黃、大蒜適量貼敷合谷穴3~6小時(即起泡),能迅速止痛并減輕扁桃體紅腫。
5.10.3 呃逆
直刺合谷治療呃逆40例,取得較好效果。
5.10.4 催產
合谷穴位注射催產素2u治療第二產程子宮收縮無力產婦,與對照組比較,合谷組平均第二產程時間1小時16分,對照組1小時40分,兩組有明顯差異。合谷組分娩有效率80%,對照組50%。又有合谷穴位注射催產素4u治療第二產程子宮收縮無力產婦,注射5分鐘后子宮收縮加強,胎兒娩出時間較對照組提前,產后出血量少。再有用合谷穴位注射與三角肌注射相同劑量催產素,治療第二產程子宮收縮無力,結果表明合谷能明顯增加宮縮力,延長宮縮持續時間,縮短產程。
5.10.5 鎮痛作用
據動物實驗證明,“合谷”有明顯的鎮軀體痛和內臟痛的作用。臨床已成功地用于各種手術的針麻[4]。
①電針雙側合谷穴5分鐘后,可使延腦中縫大核神經元放電增加,并能減少因電刺激鼠尾所致疼痛反應,亦明顯而持久減少因電刺激牙髓所致疼痛性反應。
②電針合谷穴,對來自牙髓引起疼痛性反應的鎮痛作用強于尾部引起的疼痛反應。
③電針合谷穴麻醉,行食管鏡檢查1507例,成功率99%。其優點是鎮痛效果顯著,肌肉松弛良好,無副作用。
④針刺四關為主,并根據頭痛部位局部配穴,治療391例頭痛獲較好療效。
⑤扁桃體摘除術后疼痛,于術后1~1.5小時及5小時各針刺合谷1次。針刺治療第一天,白細胞總數低于對照組,傷口白膜開始生長時間早于對照組,自發性疼痛及吞咽疼痛均較對照組輕。表明針刺合谷穴有鎮痛、消炎和加速傷口愈合作用。
5.10.6 調理胃腸功能
據報道選胃切除術后腸脹氣患者,對比觀察肛門排氣時間,結果針刺合谷加胃腸減壓組比單純胃腸減壓組,肛門排氣平均提前20余小時。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1.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0.
古籍中的合骨
- 《幼科鐵鏡》:[卷一]看病秘訣
腎之上下。兩字有訛。則遺害不淺。故識之。虎口合骨穴圖\p03-b28a5.bmp合骨穴∶乃兩...
- 《素問經注節解》:[內篇卷之二]五臟生成篇
腎之合,骨也;(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按∶腎為作強之官,骨為人身之干,又腎主精而藏...
- 《醫經原旨》:[卷一]臟象上第三
。發為血之余,精足則血足而發盛,故其華在發。腎之合骨也,故其充在骨。腎為陰臟,故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
- 《類經圖翼》:[卷五經絡(三)]諸部經絡發明
發∶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其華在發。(藏象二。)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藏象八。)肌∶三焦膀胱者,倉廩之...
- 《針灸甲乙經》:[卷一]五臟大小六腑應候第五
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也。《九卷》又曰∶腎合骨。《素問》曰∶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其...
- 更多古籍中的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