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耗散結構理論
摘要:耗散結構理論是非平衡態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中的一種學說。因發現和研究耗散結構而得名。由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1917~)于1969年提出,榮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耗散結構理論指出,一個遠離熱力學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當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有可能發生突變,即由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空間、時間或功能上有序的狀態。這種穩定有序狀態的宏觀結構,就叫做耗散結構。系統這種自行產生組織性的行為叫做自組織現象。因此,耗散結構理論又稱為非平衡系統的自組織理論。早在19世紀,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描述了自然過程不可逆的熵增加規律,即不可逆地從有序走向無序。但達爾文進化論等揭示的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客觀現實,一直提不出物理學解釋。耗散結構理論的重大貢獻就在于第一次給出了一種科學的回答。耗散結構理論指出,耗散結構的熵變化遵循下述公式:dS=diS+deS。式中,dS為系統總熵變,diS為系統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可逆的熵增加(恒為正值),deS為系統通過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形成的熵流(可為正、負、0值)。在形成耗散結構的特定條件下,deS呈負值且其絕對值大于diS的絕對值,使系統總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11/6/14 23:01:21 764字 ]
相關詞條:
- 耗散結構理論
拼音:hàosànjiégòulǐlùn英文:DissipativeStructretheory耗散結構理論是非平衡態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中的一種學說。因發現和研究耗散結構而得名。由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1917~)于1969年提出,榮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耗散結構理論指出,一個遠離熱力學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當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有可能發生突變,即由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
- 耗散結構
拼音:hàosànjiégòu英文:Dissipativestucture耗散結構指開放系統在遠離熱力學平衡的條件下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而形成的有序穩定結構。是耗散結構理論的核心概念。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在《結構、耗散和生命》一文中創用。耗散結構的發現和研究是非平衡態熱力學的重大貢獻,這種結構不同于系統在熱力學平衡條件下形成的平衡結構,它需要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通過耗散這些物質...
- 耗散結構體系
拼音:hàosànjiégòutǐxì英文:1968年,比利時化學家PrigogineIR在歷經了近20年的探索以后,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他指出:一個開放體系在達到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區域時,一旦體系的某一個參量達到一定閾值后,通過漲落就可以使體系發生突變,從無序走向有序,產生化學振蕩一類的自組織現象。這里,實質上是提出了產生有序結構的以下四個必要條件:開放體系這樣才可能同外界交換物質與能量形成有序...
- 系統科學
點、原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并發展出多種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技術手段。系統科學的起源與發展:貝塔朗菲于40年代創立的一般系統論為系統科學奠基,并提出了發展系統科學的初步設想。隨著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論、系統工程等理論和技術的發展,系統科學的內容日益豐富,體系逐步形成。1979年錢學森提出了系統科學體系的框架。系統科學的內容:現在一般認為,系統科學的全部內容可分為四個層次:(...
- 穩定
具體內容不同,按其本身的度量規定,其量的變化保持在一個目標值上,或波動在一個有限的范圍之內,都是穩定。控制論指出,穩定是指對目的、目標值的穩定,即趨向或保持在目標值;而振蕩則是背向、偏離目標值。耗散結構理論指出,穩定是系統的熵變化趨向于0的狀態,即最小熵產生定態,系統的有序度保持不變;這種穩定可以呈現在不同的有序水平上,封閉系統的熱力學平衡態是一種熵極大(無序)的穩定,非平衡線性區的最小熵產生定態...
- 穩態
asis;Stabilestate穩態指系統的穩定狀態。這種狀態的根本特性是穩定,即不隨時間的延續而發生改變。一個系統的狀態可以有多種,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保持不同狀態的穩定而呈現為不同的穩態。耗散結構理論從熱力學角度指出,穩態是系統的熵產生趨于0的狀態,即最小熵產生定態,但這可以出現在不同的條件下:封閉系統的熱力學平衡態是一種熵極大(無序)的穩態,非平衡線性區的最小熵產生定態是一種近無序的穩態,...
- 有序性原理
質。有序化是系統從有序度低到有序度高的變化,它對應著系統的組織程度提高、有機程度提高,表現為系統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反之,系統的無序化則表現為系統的退化。在現代系統科學中,信息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等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系統有序化的機制和規律,提出了描述系統的有序性的信息、熵、序參量等概念。有序性原理的意義:有序性原理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揭示出系統整體性的本質在于系統的...
- 熵增加原理
功。熵增加原理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地沿著一個方向轉化,能量總是從可利用狀態向不可利用狀態-從有效狀態向無效狀態轉化,亦即系統總是從有序狀態向無序狀態轉化。1867年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把這一原理推廣到整個宇宙,提出了所謂宇宙“熱寂說”。196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創立的耗散結構理論,揭示了開放系統在不違背熵增加原理的條件下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規律,為從熱力學角度研究生命的有序穩定和熵病開辟了道路。...
- 生命以負熵為食
oodtolife生命以負熵為食即生命依靠從外部環境攝取負熵來維持和發展。是生物學的信息學派的一個重要觀點,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在《生命是什么》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創立的耗散結構理論進一步論證了這一觀點。該觀點強調,生命是遠離熱力學平衡的,它從環境攝入高級形態的能量,利用其自由能維持和發展生命,將低級形態的能量排給環境,實際象從環境攝取負熵的能量轉化器。也就是說,生命的維持...
- 熵流
拼音:shāngliú英文:Entropycurrent熵流指系統通過邊界與外界交換的熵。非平衡態熱力學的重要概念。耗散結構理論指出,開放系統與環境交換物質、能量的過程,也就是交換熵的過程,即與環境之間存在熵的流通,流通的實際結果,對于系統的熵變化來講,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這樣,一個開放系統的熵變化(dS)實際包括兩項,一項是遵循熵增加原理所呈不可逆的熵增加(diS),永遠為正值;另一項是與...
- 系統自組織理論
zìzǔzhīlǐlùn英文:Self-organizationsystemtheory系統自組織理論是研究自組織系統的自組織機制和規律的各學科的總稱。是系統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的學科是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等。這些理論分別從不同的學科探求一個共同的目標:自組織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機制和規律。協同學的創始人哈肯1977年在《協同學引論》一書中闡明了這一目標:“能否找到某種能夠支配...
- 計算神經網絡
一規則至今在各種網絡模型中起著重要作用。1962年F.Rosenblatt提出感知機模型。1982年美國物理學家J.Hopfield提出一種全新的神經網絡模型,它體現了D.Marr的計算神經理論、耗散結構和混沌理論的基本精神,用S型曲線替代二值邏輯,引入“能量”函數,使網絡的穩定性有了嚴格的判斷依據,模型具有理想記憶、分類與誤差自動校正等智能。Hopfield模型的動力學特征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
- 平衡
平衡療法。20世紀以來人體生理學的發展,以坎農和維納為代表建立的“內穩態理論認為,平衡概念早已明確用于描述較簡單的理化狀態的恒定,不足以用來描述復雜的協調一致的生理過程,因而需用專門概念內穩態。耗散結構理論則進一步指出,在熱力學上,生命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平衡的,是遠離熱力學平衡的有序穩態。在中醫理論現代研究中,對“陰陽平衡”的提法存在爭論,由于平衡概念的多義性,在應用和理解上容易發生歧義;爭論的實質...
- 系統論
學科的誕生,表明人類對世界的系統性和系統規律的認識從自發走向自覺,建立起專門的理論體系。半個世紀來,系統論有了長足發展,世界的系統性和系統規律被從不同方面作出研究,建立起許多新的系統論學說,諸如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泛系理論、灰色系統理論、參量型系統論、生命系統論、中醫系統論等。這些理論對系統規律的揭示日益深入,提出的原理已有:整體性、聯系性、動態性、預決性、層次性、有序性、穩定性、自...
- 開放的復雜巨系統
種類多,各有其定性模型;(3)各子系統中的知識表達不同,以各種方式獲取知識;(4)系統中子系統的結構隨著系統的演變會有變化,系統的結構不斷改變。對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研究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已有的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系統動力學等都不能解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問題,原因在于它們所研究的僅限于簡單巨系統。現已提出的有效研究方法是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具體地說,就是把多方面的點滴的、定性的、不全面...
- 經絡實質研究
表點關系的研究、經絡與神經系統功能關系的研究、經絡與體表內臟相關的研究、經絡與體液因素關系的研究、針灸經穴對機體各系統影響的研究、微針系統的研究、經絡的發生學研究,以及從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對經絡的研究等。發現經絡現象雖與已知的解剖學、生理學現象有關但又不同,需要作出新的說明,為此已提出多種假說,如神經一體液調節說、人體自控系統說、第三平衡系統說、二重反射假說、概念性單元說、經絡一...
- 生物數學
更猖獗地發生等。還有一類更一般的方程類型,稱為反應擴散方程的數學模型在生物學中廣為應用,它與生理學、生態學、群體遺傳學、醫學中的流行病學和藥理學等研究有較密切的關系。60年代,普里戈任提出著名的耗散結構理論,以新的觀點解釋生命現象和生物進化原理,其數學基礎亦與反應擴散方程有關。由于那些片面的、孤立的、機械的研究方法不能完全滿足生物學的需要,因此,在非生命科學中發展起來的數學,在被利用到生物學的研究...
- 熵病
S取正值或雖為負值但其絕對值小于diS時,dS為正值,人體系統總的熵在增加,對應著有序度下降,衰敗和退化。因此,deS取特定的負值(即其絕對值大于或等于diS)是人體生命發生、發展、維持的前提條件。理論生物學的研究證明,生命以負熵為食,生物體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靠從環境食入低熵能量而向環境排出高熵能量來吸收負熵。人的生命活動一方面不斷地耗散能量呈熵增加,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從環境食入負熵,在正常情況下...
- 超循環理論
階段,從原生細胞逐步進化產生各種生物種。目前對第一、三階段的認識相對比較清楚,對第二階段的研究還十分薄弱,超循環理論所要解決的正是如何從生物大分子進化到原生細胞的問題。艾根指出,有序結構不僅存在于耗散結構那樣的宏觀尺度上,而且存在于生物大分子這樣的微觀系統中,在化學演化階段和生物進化階段之間,存在著一個生物大分子自組織階段,生物大分子形成有序化組織,在類似達爾文所論生物進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統...
- 生物力能學
近年來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研究不斷發展,熱力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大大擴展。例如,經典熱力學難以解釋的“主動轉運”過程(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對抗濃度梯度的運動),用不可逆過程熱力學就能作出較好的說明。最新的“耗散結構”理論進一步推動了這方面的進展。耗散理論認為: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同樣可以是穩定的。這種狀態的維持,需要不斷有物質與能量的供應,這種狀態可以有一定的空間結構,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運動秩序。而這些正是生命...
- 生物計算機
一規則至今在各種網絡模型中起著重要作用。1962年F.Rosenblatt提出感知機模型。1982年美國物理學家J.Hopfield提出一種全新的神經網絡模型,它體現了D.Marr的計算神經理論、耗散結構和混沌理論的基本精神,用S型曲線替代二值邏輯,引入“能量”函數,使網絡的穩定性有了嚴格的判斷依據,模型具有理想記憶、分類與誤差自動校正等智能。Hopfield模型的動力學特征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
- 結構
結構;從結構的發生和保持來看,有自然結構(如太陽系結構、地質結構)、人工結構(如樓房結構、機器結構),有內容和形式不發生變化的靜態(死)結構(如晶體結構)、內容和形式發生著變化的動態(活)結構(如耗散結構),等等。一個現實系統往往可以同時具備多種結構。例如人,既有物質結構,又有意識結構;既有空間結構,又有時間結構、時空結構和功能結構等。這些結構不但在內容和形式上,而且在屬性和功能上存在巨大差別。研...
- 真氣
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泉源。《難經·三十六難》:“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以耗散其真。”《素問·離合真邪論》:“反亂大經,真不可復。”心氣·真氣:真氣指心氣。心氣泛指心的功能活動,包括心藏的精氣及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靈樞·脈度》:“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素問·評...
- 氣功原理
的“儲能性”效應,可能與等離子的復合有關;氣功師發功時的體內耗能過程。又可能與生物等離子體的轉荷過程有關。(8)自我控制系統說。認為人體存在著自我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的重要部分是化學信號(介質)和細胞結構(受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氣功態下這種自我控制系統被激活或加強。從而達到糾正陰陽失調的目的。(9)生物序有序說。所謂生物序,是指人體內的空間結構序、時間結構序和功能序的總稱,練功過程就是提高...
- 細胞凋亡
(蛋白酶與核酸酶)的作用,在近乎正常的細胞質膜內趨向死亡。這與壞死時細胞質膜早期破損不同。在細胞凋亡過程中,質膜脂雙層喪失二側不對稱性,磷脂酰絲氨酸暴露于細胞表面,從而導致被吞噬。1線粒體跨膜電位的耗散與細胞凋亡有密切關系近年來陸續有報道說明線粒體跨膜電位的耗散早于核酸酶的激活,也早于磷酯酰絲氨酸暴露于細胞表面。而一旦線粒體跨膜電位耗散,細胞就會進入不可逆的凋亡過程。線粒體解聯的呼吸鏈會產生大量活...
- 森林生態學
,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應用,也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林業遙感技術的應用,使森林生態學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發展;熱力學熵變理論和信息論現已被用來解釋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種群消長、生態系統的有序性和能量耗散規律;系統工程則用于森林以及農業、草原、水域等生態系統的綜合控制和管理,以求實現其最優結構和高效功能。近年提出的生態界面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是從存在于生物與環境間的界面層的性質、結構、功能和作用,直接...
- 熵
力學對生命活動中的熱運動和熵變化正作出深入研究。人的生命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熱力學系統,熵的變化是生理、病理、治療的縱深性內容,由此可以揭示目前醫學尚未明了的一些深層規律。中醫學中的陰陽、氣化、寒熱、虛實等理論,實際已反映著人體熵變化的一些內容。70年代以來已正式提出了“熵病”概念,開始探討這一深層病理。已有的研究證明,“熵病”和中醫學的“證”在內涵上十分一致,由此可以推進對“證”本質研究的深化發展。...
- 四神丸
藥典一部附錄ⅠA)。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30:7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45nm。理論板數按補骨脂素峰計算應不低于6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補骨脂素對照品、異補骨脂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6μ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研細,取1g,...
- 龍骨
藥中加用之。止陰瘧,收濕氣,治休息痢,久痢脫肛,生肌斂瘡皆用之。但收斂太過,非久痢虛脫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誤用,多致溺赤澀痛,精愈不能收攝矣。6.《本草經百種錄》: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7.《本草求真》:龍骨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咸澀入腎,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
- 大定風珠
,同時出現易怒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神經系統癥狀。鋅在體內與80余種酶活性有關,如碳酸酐酶,DNA、RNA聚合酶等,許多蛋白質如反式作用因子、類固醇激素及甲狀腺激素受體的DNA結合區都有鋅參與形成的鋅指結構,在轉錄調控中起重要作用,故缺鋅必然引起代謝紊亂;同時鋅還參與生長激素的合成,促進免疫功能,更重要的是缺鋅可嚴重影響腦功能,使精神抑郁癥狀加重。銅是體內多種酶的輔基,如細胞色素氧化酶等,銅離子在將電...
- 青光眼
,如青風內障:“瞳神內有氣急昏朦,如青山籠淡煙也,然目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矇日進。”在治療上,均強調早治,“急宜治之,免變綠色,變綠色則病甚而光沒矣”(《證治準繩·七竅門》)。如喪失時機,“若神耗散盡,總為不治之癥”(《秘傳眼科七十二全》)。古人在本病用藥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時代《東垣十書》中于瞳子散大癥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明代的《...
- 阻塞性肺氣腫
水與諸藥,燉至爛熟,調味后分2次服食,每周1~2次,連服10次。適用于脾虛兩虛證。單方驗方:①五味子250g,加水煎半小時,冷卻,放入雞蛋10個浸泡10天后,每晨取1個,糖水或熱黃酒沖服。適用于肺氣耗散證。②紫衣胡桃肉10個,每晚臨睡前口中緩嚼后,淡鹽水送服。適用于腎虛失納證。③紫河車粉1.5g,開水送服,每日2~3次。適用于腎精虧虛證。④露蜂房30g,醋60g,水煎服,每日1劑。⑤水菖蒲根粉12...
- 氣功
后出現的“儲能性”效應,可能與等離子的復合有關;氣功師發功時的體內耗能過程。又可能與生物等離子體的轉荷過程有關。自我控制系統說:認為人體存在著自我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的重要部分是化學信號(介質)和細胞結構(受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氣功態下這種自我控制系統被激活或加強。從而達到糾正陰陽失調的目的。生物序有序說:所謂生物序,是指人體內的空間結構序、時間結構序和功能序的總稱,練功過程就是提高機體生...
- 曹余德
脈散合桑杏湯加減。該方適用于久咳不止,口干、口燥、短氣自汗、苔薄質偏紅,脈細數者,人參補益肺氣而生津,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斂肺而生津。生脈散養心肺之陰,使氣血得以榮養一身,又有酸斂之品,收耗散之氣,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葉輕宣燥熱之邪,配以山梔清泄肺熱,杏仁、象貝宣肺化痰,沙參潤肺生津。桑杏湯則具輕宣燥熱,潤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氣養肺潤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此立方遣...
- 原發性青光眼
,如青風內障:“瞳神內有氣急昏朦,如青山籠淡煙也,然目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矇日進。”在治療上,均強調早治,“急宜治之,免變綠色,變綠色則病甚而光沒矣”(《證治準繩·七竅門》)。如喪失時機,“若神耗散盡,總為不治之癥”(《秘傳眼科七十二全》)。古人在本病用藥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時代《東垣十書》中于瞳子散大癥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明代的《...
- 補中益氣湯
之氣漫散為脹者,而誤施此法,天翻地覆,九道皆塞,有瀕于死而坐困耳。臨床應用:1.風癥:一儒者,素勤苦,惡風寒,鼻流清涕,寒噤,噴嚏,屬脾肺氣虛,反服祛風之藥,肢體麻倦,痰涎自出,殊類風癥。余以為風劑耗散元氣,陰火乘其土位。以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之而愈。2.某患頭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風清火之劑。診其脈浮虛不鼓,語言懶怯,肢體惡寒。此勞倦傷中,清陽之氣不升,濁陰之氣不降,故汗之反虛其表,清之...
- 定喘湯
具有中樞性鎮咳作用;甘草浸膏可覆蓋發炎的咽部黏膜,緩和炎癥刺激,發揮鎮咳作用,甘草還有平喘作用。由上可見該方劑所有藥味均能解痙平喘,鎮咳祛痰。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君藥麻黃所含主要成分麻黃堿結構與腎上腺素相似,能直接作用于腎上腺素能α、β受體,與之結合產生擬腎上腺素作用;能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以發揮間接作用;麻黃堿及偽麻黃堿均能抑制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組織攝取去甲腎上腺素;麻黃堿的中樞興奮作...
- 牡蠣散
制備方法:上為散。各家論述:產后經血已虛,經氣失守,不能統攝其血,故惡露淋漓不斷焉。熟地補陰滋血以資經脈;人參補氣扶元以固漏下,當歸養血歸經,艾灰溫經止血,川芎行血海以升陽,續斷續經脈以止血,五味收耗散之氣,牡蠣澀經氣之脫,白龍骨澀虛滑,地榆灰止漏血。為散米飲煎,使血氣內充,則經脈完固,而血無妄行之患,何致惡露淋漓經久不斷乎?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外臺秘要》卷二十九引《古今錄驗》方之牡蠣散:方...
- 缺血性心臟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心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性心臟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冠狀動脈病
,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其他因素: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①有典型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也無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證據者。②男性40歲,女性45...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