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寒溫 ①病名。《雜病源流犀燭·春溫病源流》:“……病溫,少陰伏邪發出,更感太陽客邪,名曰寒溫。”癥見發熱,咽痛,口苦,微惡寒等。治以清解熱毒為主,用黃芩湯加桂枝、石膏;或以蔥豉湯先治表,再用黃芩湯加味方;甚則可用葳蕤湯加減。參見伏氣溫病條。 ②冷暖。《靈樞·衛氣失常》:“人之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別之奈何?”《靈樞·師傳》:“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
治療寒溫的穴位
- 曲澤
清,逆氣,嘔血,時瘛,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心痛,卒咳逆,曲澤主之,出血則已...
- 陰癍
伏寒。或誤進寒涼藥等,陰寒內盛,格陽于外所致。《溫熱類編·伏陰》:“陰癍者因內有伏寒或誤進寒涼逼其...
- 熱府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風門二穴,一名熱府……傷寒頸項強,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針灸聚英》:風勞...
- 風池
能深刺,以免傷及延髓,造成不良后果。灸法:可灸。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風池穴的配伍...
- 陰陽
豐富。如八綱辨證、傷寒的六經學說、臟腑辨證理論和溫病衛氣營血學說等,都是陰陽理論指導下,在不同領域...
- 更多治療寒溫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