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八綱辨證之一·寒
寒為八綱辨證之一[1][2]。乃是病證的一種基本屬性或類型,包括外寒、內寒等證型,后者多屬功能衰退的病證[2][1]。
4 外感六淫之一·外寒
外寒為病因,外感六淫之一[1][2]。為冬令主氣[1][2]。過極則構成病因,屬陰邪,易傷陽氣,其性凝滯、收引[1][2]。 寒氣侵人,阻滯氣血活動,成為痛證原因之一[1]。《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
寒為陰邪,易傷人陽氣。致病多在冬季,其他季節雖亦可見到,但畢竟不如冬令之甚。寒性收引、凝滯,故易出現筋脈拘攣和氣血阻滯而疼痛等癥狀。寒之為病,可分為外寒和內寒兩類。外寒由外而入,致病又有傷寒、中寒之別,寒邪傷于肌表者,稱為傷寒;寒邪直中臟腑者,稱為中寒。內寒則是機體陽氣不足,寒從內生。外寒與內寒雖有區別,但又互相聯系,互相影響,陽虛之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機體,積久不散,又常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的產生。
5 病機之一·內寒
內寒為病機,并非由體外侵入,而是由于臟腑功能活動失調所產生的,能夠形成類似外寒證候的邪氣,為了使之與外感六淫相區別,稱為內寒[3]。
內寒是陽氣虛衰,功能衰退的一種表現,故又稱“虛寒”。其主要見癥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嘔吐清水,下利清谷,倦怠喜臥,筋脈拘攣,局部冷痛等。因腎中藏有真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精微至各臟腑組織,并使陽氣達于肢體四末。故脾腎陽虛,失其溫煦作用,最容易表現虛寒之象,而其中尤以腎陽虛衰為主要關鍵,故《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寒收引,皆屬于腎。”[4]
陽衰則相對陰盛,陰盛于內,則陽氣更為虛衰,兩者互為因果,但陰寒為標,陽虛為本,臨證時,當分清標本主次,是脾腎陽虛,還是陰寒內盛[4]。
5.1 陰寒內盛
病機概要:陽氣虛衰,導致陰寒內生,停滯積聚,為飲為腫。
主要脈證:形寒肢冷,甚則四肢逆冷,嘔吐清水,下利清谷,面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弦或沉弱。
治療法則:助陽祛寒。
方藥舉例:四逆湯之類。
5.2 脾腎陽虛
病機概要:多因病久耗傷陽氣,或水邪久踞,或久泄遷延,以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或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終致脾腎陽氣俱虛。
主要脈證:面色㿠白,腰膝或少腹冷痛,畏寒喜暖,五更泄瀉,小便清長,舌淡且胖,脈沉弱無力。
治療法則:溫補脾腎。
方藥舉例:附子理中湯之類。
6 寒證·寒
寒指寒證。《黃帝內經靈樞·禁服》:“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為痹。”
7 寒涼·寒
寒為寒涼。《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血氣者,喜溫而惡寒。”
8 六種氣候因素之一·寒
寒為六種氣候因素之一。《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
9 太陽寒水之氣·寒
寒指太陽寒水之氣。見“寒交暑”。
10 寒冷的季節·寒
寒指寒冷的季節。見“寒無犯寒”。
11 寒性·寒
寒指寒性。《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治寒以熱,治熱以寒。”
12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4.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2.
- ^ [3]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
- ^ [4]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8.
治療寒的穴位
- 陰癍
見《丹溪心法·斑疹》。又名陰證發癍。指癍之屬于虛寒者。病因病機:多由體虛內有伏寒。或誤進寒涼藥等,...
- 陰陽
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陽強不能密,...
- 輔穴
針灸治療,一般取用腎俞、委中為主穴,配腰陽關以助陽散寒化濕,配陽陵泉舒筋,三陰交活血,太溪補腎等。...
- 寒府
拼音:hánfǔ英文:概述:寒府:①指膝陽關穴。②指寒氣所聚之處。經穴別名·寒府:寒府為經穴別名,...
- 大迎
經穴名(DàyíngST5)。出《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別名髓孔。屬足陽明胃經。古以下頷角前方之...
- 更多治療寒的穴位
治療寒的方劑
- 乾坤奪命丹
,生硫黃2兩(研極細面),白蠟3兩。主治:一切氣寒、食寒、陰寒,及男子腎寒,婦人白帶,白痢疾,下瀉...
- 小青龍去麻黃加附子湯
附子湯組成: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半兩。主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若噎者。傷寒...
- 溫里劑
la)是指以溫熱藥為主配伍組成,具有溫里助陽,散寒通脈等作用,治療里寒證方劑的統稱。分溫中散寒劑、...
- 柴胡桂枝干姜湯
9克牡蠣6克(熬)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斂陰。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寒重熱輕,胸...
- 溫經散寒洗劑
0g,紅花30g,毛皮樹根120g。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主治:脈管炎,風寒痹痛。用法用量:上...
- 更多治療寒的方劑
治療寒的中成藥
- 武力拔寒散
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用于感受風寒,筋骨麻木,肩背酸痛,腰...
- 寒喘祖帕顆粒
顆粒的功能主治:鎮咳,化痰,溫肺止喘。用于感冒,寒性乃孜來所致的咳嗽及異常黏液質性哮喘。寒喘祖帕顆...
- 代溫炙膏
:肉桂、辣椒、生姜、肉桂油。作用為:溫通經脈,散寒鎮痛。代溫炙膏的適應證:用于風寒阻絡所致腰背、四...
- 小兒暖臍膏
規定(附錄6頁)。功能與主治:散寒止痛。用于小胎寒,肚腹疼痛,積聚痞塊,疝氣偏墜,虛寒瀉痢,胃寒腹...
- 阿魏麝香化積膏
項規定(附錄6頁)。功能與主治:化痞消積,追風散寒,活血祛瘀。用于虛寒痞塊,肚腹飽脹,腰腿疼痛,筋...
- 更多治療寒的中成藥
寒相關藥物
- 氯霉素片
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
- 氯霉素膠囊
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
- 氯霉素膠囊
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
- 氯霉素片
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
- 氯霉素注射液
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
- 更多寒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寒
- 《證類本草》:[卷第二]序例下
溫)《藥對》∶楓香(平。治疹癢毒。臣)薏苡仁(微寒。主風筋攣急,屈伸不得。君)萎蕤(平。治中風,曝...
- 《醫述》:[卷三·傷寒提鉤]傷寒
經義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七]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三篇
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此篇以六元而正六十歲...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及玉函。外臺。有者字。)〔方〕無汗者。以起自傷寒。故汗不出。乃上編有汗之反對。風寒之辨別也。惡風...
- 《素問經注節解》:[外篇卷之四]六元正紀大論
(元者,大也。六元者,謂風火燥濕寒熱六者,為天地之大道。五運六氣之義,本篇論之獨詳,故曰正紀也。)...
- 更多古籍中的寒
寒藥品說明書
- 姜棗祛寒顆粒(沖劑)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外感風寒顆粒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風寒咳嗽顆粒(沖劑)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風寒咳嗽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散寒藥茶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虛寒胃痛膠囊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虛寒胃痛顆粒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散寒解熱口服液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風濕寒痛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風寒感冒寧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馬蘭感寒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活血風寒膏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風寒感冒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風寒咳嗽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散寒解熱口服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公布的第三批國家非處方藥藥品目錄(一)品種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