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孩兒茶
2.1 出處
《飲膳正要》
2.2 拼音名
Hái ér Chá
2.3 孩兒茶的別名
烏爹泥、烏壘泥、烏丁泥(《綱目》),西謝(《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2.4 來源
為豆科植物兒茶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兒茶鉤藤的枝葉煎汁濃縮而成的干燥浸膏。
2.5 原形態
①兒茶(《本草述》)
落葉喬木,高6-13米。樹皮棕色或灰棕色,常成薄片狀剝離,但不脫落。小枝纖細柔弱,棕色或綠褐色。葉為雙數2回羽狀復葉,互生;葉柄連同葉軸長6~12厘米,均被長伏毛,葉軸基部具長圓形腺體;羽片10~20對,長2~4厘米,具短柄;小葉片28~50對,平行排列或成覆瓦狀,幾無柄,線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被疏毛。總狀花序腋生;花黃色或白色;花萼基部聯合成筒狀,上部分裂,裂片半圓形,有稀疏的毛:花瓣5,長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稍向內凹;雄蕊多數,伸出于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長卵形,花柱細長。莢果,連果柄長6~12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狹楔形,扁而薄,紫褐色,光澤。種子7~8枚。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云南、廣西等地有栽培。
②兒茶鉤藤
常綠藤本。樹皮棕色,具對生枝。葉對生;二葉基部側面有大形托葉2片;葉柄長約1厘米;葉片革質,卵圓形或長方橢圓形,長達9厘米,寬達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側脈6~7對,除下面葉脈略被毛外,兩面均無毛。花多數集成腋生圓頭狀花序,總花梗長2.5~4厘米,上部近花處有小的輪生總苞4片;花淡粉紅色,直徑5~7毫米;花萼合生,先端5深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碟形,花冠管細長,裂片5,倒卵形;雄蕊5,生于花冠管喉部,花絲極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數,外被短柔毛,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多,較花藥長1倍。蒴果,細長略呈棱形,棕色,先端有宿存萼片,具短梗。種子多數,線形。
原產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
2.6 制法
①兒茶膏
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采收兒茶的枝干,剝去外皮,砍成碎片,加水煎熬后,過濾,濃縮成糖漿狀,冷卻,傾于特制的模型中,干后即成。
②方兒茶
割取兒茶鉤藤的帶葉小枝,入銅鍋中,加水煮沸6~8小時,并經常攪拌,使葉破碎,待葉變黃色時,取出枝葉,將浸出液過濾后,濃縮成糖漿狀,傾入木盤中,待冷卻凝固,切成方塊狀,干燥即成。
2.7 性狀
①兒茶膏
又名:黑兒茶。為方形塊狀或不規則形,表面黑色或紅褐色,平滑而微有光澤,有時表面可見裂紋。質脆易破碎,斷面不整齊,有細孔,亦有光澤,內部棕紅色。氣無,味澀,先苦后甜。以表面黑而略帶紅色,有光澤、在火上燒之發泡、有香味者為佳。
主產于云南。
②方兒茶
又名:棕兒茶。商品分新兒茶和老兒茶兩種,均呈方塊狀,每邊長約3厘米。海面均向內抽縮;棱角多偏斜或破碎。表面平坦,或不平坦而有裂紋,老兒茶黑褐色,表面有膠質樣光澤;新兒茶棕褐色,表面無膠質樣光澤。質脆易破碎,內部淺棕紅色。氣無,味苦澀。習慣認為老兒茶品質較新兒茶為佳。
主產于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等地。
2.8 化學成份
兒茶心材含兒茶鞣酸20~50%,l-及dl-兒茶精2~20%,l-及dl表兒茶精,赭樸鞣質以及非瑟素、槲皮素、槲皮萬壽菊素等黃酮醇。深色心木除含色素外,還含原兒茶鞣質和沒食子酚鞣質。樹皮含微量原兒茶鞣質。
兒茶鉤藤的葉和根莖中含兒茶鉤藤堿A、B、C、D、E、鉤藤堿、異鉤藤堿、圓葉帽柱木堿、二氫柯楠因堿和黑兒茶堿等生物堿,又含d-及dl-兒茶精30~35%,兒茶鞣酸24%,以及黑兒茶螢光素、槲皮素、沒食子酸、并沒食子酸、焦性兒茶酚、兒茶紅等鞣質。
2.9 藥理作用
①兒茶膏之成分與用途與棕兒茶相似,工業上用作制革、染料,醫療上用作收斂、止瀉(參見"五倍子")。體外試驗,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鞣質之防腐作用主要為使細菌不能獲得食物營養,在培養基上,10%溶液24小時可殺菌;在體外還能滅活流感病毒。20%煎劑在體外能傷害腹水癌細胞。給空腹家兔以不同濃度的兒茶水溶液,能抑制十二指腸及小腸的蠕動,但能促進盲腸的逆蠕動而有制瀉作用,對大腸幾無作用。靜脈注射兒茶等含鞣質生藥制劑使豚鼠骨胳肌張力降低,血壓下降,呼吸加快,大量使呼吸麻痹,重復注射有蓄積作用,內服可以在小腸吸收。兒茶有抑制鏈激酶對纖維蛋白的溶解作用。
②方兒茶
含多量鞣質,故可作收斂劑(參見"五倍子")。兒茶鞣質給小鼠口服或注射,能增進毛細血管抵抗力,如預先使豚鼠缺乏維生素C,則加用兒茶鞣質可增進此維生素之吸收,兒茶精亦有此作用。兒茶鞣質還能抑制大鼠實驗性膀胱結石之形成(可能與降低大鼠尿之pH有關,給藥后尿之pH值可由9.0降至7或7以下)。大鼠口服含兒茶鞣質3~5%的飼料一個月無死亡;小鼠靜脈注射200~300毫克/公斤則可致死;其代謝產物焦兒茶精之毒性較大;沒食子酚鞣質(即在苯核上多一個羥基)毒性遠較兒茶鞣質為大,亦無上述治療作用。
③右旋兒茶精可收縮離體兔耳血管,對離體蟾蜍心振幅先抑制后興奮;它能增強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脫羧酶之活性,因而降低體內腎上腺素含量,此即可能為其降壓之原理。它能抑制組胺脫羧酶之活性(對組胺酶則無影響),可能與其抗組織胺之作用有關。還能抑制透明質酸酶,膽堿乙酰化酶,而對膽堿酯酶則無影響。至于它能抑制多種器官如大鼠的腦、肝、腎心,豬主動脈的氧攝取,特別是抑制心肌的氧攝取,是否與其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尚待研究。此外,它又能降低兔血糖,延緩羊毛脂引起的血清膽甾醇水平之升高。
④焦性兒茶酚給貓與大鼠口服50毫克/公斤可引起驚厥繼之麻痹,48小時內死亡于呼吸及循環衰竭;每日口服30毫克/公斤則引起貧血、黃疸、腎實質之傷害,數周內死亡,并有明顯的高血糖。
2.10 炮制
揀去雜質,刷去灰屑,研成小塊或研成細粉。
2.11 性味
苦澀,涼。
①《飲膳正要》:"甘苦,微寒,無毒。"
②《綱目》:"苦澀,平,無毒。"
③《本草正》:"苦微澀,性涼。"
2.12 歸經
《本草求真》:"入心、肺。"
2.13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止血,消食,生肌,定痛。治痰熱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兒消化不良,牙疳,口瘡,喉痹,濕瘡。
①《飲膳正要》:"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
②《醫學入門》:"消血,治一切瘡毒。"
③《綱目》:"清膈上熱,化痰生津,涂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
④《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瘡喉痹,煩熱,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濕熱痢血,及婦人崩淋,經血不止,小兒疳熱,口疳,熱瘡,濕爛諸瘡,斂肌長肉,亦殺諸蟲。"
⑥《本草求真》:"治時行瘟瘴。"
⑦《藥材資料匯編》:"療火傷,消炎定痛。治眼結膜,鼻腔、口腔等炎癥。"
2.14 孩兒茶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2.15 附方
①消痰:兒茶、薄荷葉、細茶。為末蜜丸,飯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②治咳嗽:兒茶二兩,細辛四錢,豬膽一個。前二味藥共研末,取膽汁煉熱,三味藥共為丸,每丸重一錢。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止血:煅龍骨、象皮,陳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兒茶、白及末等分。共為細末,研至無聲,撒于瘡口。(《實用正骨學》)
④治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綱目》)
⑤治走馬牙疳:孩兒茶、雄黃、貝母等分。為末,米泔漱凈搽之。(《積德堂經驗方》)
⑥治急性扁桃體炎:兒茶、柿霜各三錢,冰片二分,枯礬二錢。共研細粉,用甘油調成糊狀,涂抹患處。(《全展選編·耳鼻咽喉疾病》)
⑧治下疳陰瘡:孩兒茶一錢,真珠一分,片腦半分。為末敷。(《纂要奇方》)
⑨治痔瘡腫痛:孩兒茶、麝香為末。唾津調敷。(《孫天仁集效方》)
⑩治一切癰疽、諸瘡破爛不斂者:兒茶、乳香、沒藥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二分,血竭三錢,旱三七三錢。上為末撒之。(《醫宗金鑒》腐盡生肌散)
⑾治龜頭爛:孩兒茶合冰片涂之。(《本草撮要》)
2.16 孩兒茶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用兒茶研碎口服,1歲左右0.15克,2歲以上0.2克,每天3次;或按每日每公斤體重25~50毫克計算,分3~4次口服,療程3~7天。同時配合輸液以糾正脫水及酸中毒。治療中毒性及單純性消化不良共計300余例,療效在90%以上。療程1~7天,平均在3.5天左右。
②治療宮頸炎
將兒茶碾成粉末,均勻撒布于炎癥潰瘍面,每天1次。有效者約4~5次即可痊愈。
③用于止血
取柏勒樹粗分枝,砍成2~5厘米長、0.2~0.5厘米厚的小塊薄片,置瓦罐或鋁鍋中,加入10倍清水煎煮,6~7小時后用2層紗布過濾,濾渣再重復提取1~2次。將各次濾液合并濃縮,即得褐棕色的柏勒樹兒茶浸膏。每次0.5克,每日3~4次內服。觀察潰瘍病合并出血、肝硬化合并崩漏、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慢性黃疸型肝炎合并鼻衄、牙衄等共22例,結果有效18例,無效4例。在17例潰瘍病合并出血的病例中,除1例因大量出血初服此劑未能止血即改用其他治法外,其余16例在2~4天內均達到止血效果,尤以滲出性出血療效顯著。對崩漏也有一定療效,但對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出血效果較差。
2.17 備注
此外,尚有豆科植物柏勒樹的樹枝煎制而成的柏勒樹兒茶。原植物為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樹皮灰白色。2回羽狀復葉,每一羽片間具一棒狀腺體,小葉線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1~1.5毫米。穗狀花序通常長6~8厘米;下部為無性花,淡紅色或淡紫紅色,上部的兩性花較小,黃色。莢果集成頭狀,寬6~13毫米,暗褐色,呈波狀或彎曲,開裂。產廣東。
2.18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孩兒茶的方劑
- 孩兒散
拼音:háiérsǎn處方:熊膽5分,孩兒茶2分,片腦1分。制法:上為末,人乳調。功能主治:肛脫熱...
- 梅瘡膏藥
十九:方名:梅瘡膏藥組成:乳香5錢,沒藥5錢,孩兒茶7錢,冰片1分,輕粉5分,麝香1分。主治:楊梅...
- 三三丸
古今醫鑒》卷十五引孫北樓方:方名:三三丸組成:孩兒茶1分,砒8厘(壯者用1分),輕粉5分。主治:楊...
- 珍珠冰片散
(煅存性)1錢,銅青1錢,青靛1錢,黃連1錢,孩兒茶1錢,細牙茶1錢,枯礬2錢,冰片5分,麝香2分...
- 洗香丸
ngwán《魯府禁方》卷四:方名:洗香丸組成:孩兒茶1兩1錢3分,上好細茶1兩,砂仁1兩3錢,白豆...
- 更多用到中藥孩兒茶的方劑
用到中藥孩兒茶的中成藥
- 珍珠散
別名:真珠散組成:黃連末、黃柏末、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官粉(煩)、五倍子(炒)、珍珠(研)、...
- 通竅散
心統》:方名:通竅散組成:滑石1錢,硼砂5分,孩兒茶3分,冰片少許。主治:淋病塞痛不可忍。用法用量...
- 止血散
1965;4:17)之止血散:組成:白礬8錢,孩兒茶1兩(以此比例,按需要量配制)。功效:《上海中...
- 十寶丹
者,去頭足,瓦上炙脆)4錢,冰片(另研)4錢,孩兒茶2兩,牛黃1錢,血竭3錢,珍珠3錢,琥珀3錢,...
- 上清丸
天竺黃5錢,風化消1兩,百藥煎1兩,防風1兩,孩兒茶1兩,桔梗7錢,甘草1兩。主治:《古今醫鑒》卷...
- 更多用到中藥孩兒茶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孩兒茶
- 《本草綱目》:[綱目第七卷土之一]烏爹泥
(《綱目》)【釋名】烏疊泥(《綱目》)、孩兒茶。時珍曰∶烏爹,或作烏丁,皆番語,無正字。【集解】時...
- 《本草品匯精要》:[續集卷之一玉石部]烏爹泥
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本草綱目)【名】烏疊泥孩兒茶(李時珍云)烏爹或作烏丁皆番語無正字【地】出南...
-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癰、疽
雞子,蒸熱食;同丹砂、雄黃末,酒服;或加黃丹、孩兒茶,或加槐花、龜板,或加槐花、天花粉、孩兒茶,為...
- 《古今醫鑒》:[卷之十五]楊梅瘡
七日效,忌熱物。三三丸(孫北樓傳)治楊梅等瘡。孩兒茶(一分)砒(八厘,壯者用一分)輕粉(五分)上為...
- 《本草述鉤元》:[卷三土部]烏爹泥
一名孩兒茶。出南番爪哇暹羅諸國。今云南老撾暮云場地方造之。取細茶末入竹筒中。堅塞兩頭。埋污泥溝中。...
- 更多古籍中的孩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