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guì zhī
2 英文參考
cassia twig[朗道漢英字典]
ramulus[朗道漢英字典]
ramulus cinnamom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ssiabarktree branchle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mulus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ssia twi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桂枝為中藥名,出《新修本草》。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mulus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assia twig(《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2]。
7 產地
桂枝主產廣東、廣西等地[2]。
8 性味歸經
9 桂枝的功效與主治
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陽,平沖降逆的功效,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痛經,脘腹冷痛,閉經,痰飲咳喘,胸痹心悸,奔豚,水腫,小便不利[2]。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1 使用禁忌
12 桂枝的化學成分
13 桂枝的藥理作用
桂枝能降低腸道緊張度,輕度促進膽汁分泌,可抗凝、利尿等[2]。
桂皮醛藥理參見肉桂條[2]。
桂皮醛能阻止小鼠的應激性胃潰瘍的形成,還有利疸、解痙、鎮靜、鎮痛、抗驚厥和解熱作用[3]。
桂皮醛能增加兒茶酚胺釋放分泌,還可抗腫瘤、升高白細胞等[3]。
14 桂枝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桂枝
Guizhi
CMNAMOMI MMULUS
14.2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葉,曬干,或切片曬干。
14.3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和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14.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嫩枝有時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3~5列,最內1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并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和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散列或2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射線細胞偶見細小草酸鈣針晶。
粉末紅棕色。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直徑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韌皮纖維大多成束或單個散離,無色或棕色,梭狀,有的邊緣齒狀突出,直徑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溝不明顯。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1~104μm。木纖維眾多,常成束,具斜紋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細胞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含紅棕色物。導管主為具緣紋孔,直徑約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枝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H第二法)。
14.5.2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6.0%。
14.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1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一水(32:6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90nm。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4.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m1,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0%。
14.8 桂枝飲片
14.8.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時可見點狀皮孔或縱棱線。切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
14.8.2 鑒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14.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8.4 性味與歸經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14.8.5 功能與主治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14.8.6 用法與用量
3~10g。
14.8.7 注意
孕婦慎用。
14.8.8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14.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6.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6.
用到中藥桂枝的方劑
- 桂枝合補血湯
拼音:guìzhīhébǔxuètāng別名:桂枝補血湯、當歸補血湯合桂枝湯處方:桂枝、芍藥、甘草(...
-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
rénshēnsānliǎngxīnjiā別名: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桂枝...
- 桂枝加當歸芍藥湯
jiādāngguīsháoyàotāng別名:桂枝加歸芍湯處方:桂枝湯加當歸、芍藥。功能主治:腎瘧...
- 桂枝菖蒲湯
拼音:guìzhīchāngpútāng別名:桂枝柴胡湯處方:柴胡3錢,桂枝3錢,丹皮3錢,生姜3錢...
- 桂枝和營湯
拼音:guìzhīhéyíngtāng處方:桂枝、當歸、秦艽、茯苓、川斷、廣皮、牛膝。功能主治:寒凝...
- 更多用到中藥桂枝的方劑
用到中藥桂枝的中成藥
- 桂枝顆粒
拼音:guìzhīkēlì英文:桂枝顆粒說明書:藥品名稱:桂枝顆粒藥品漢語拼音:guizhikeli...
- 小青龍口服液
號:WS3-B-3761-98處方:麻黃188g桂枝188g白芍188g干姜188g細辛94g甘草(...
- 桂心茯苓丸
醫通》,即《金匱要略方論》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方之桂枝茯苓丸。其組成為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
- 桂枝茯苓丸
pills;guizhifulingwan概述:桂枝茯苓丸記載于《金匱要略方論》,其組成為桂枝10g...
- 骨筋丸片
6g郁金91g獨活183g牛膝46g秦艽183g桂枝46g血竭27g馬錢子(制)27g制法:以上十四...
- 更多用到中藥桂枝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桂枝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根湯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外臺。作四兩)桂枝(二兩去皮○外臺。作桂心)生姜(三兩切)甘草(二...
- 《本草思辨錄》:[卷三]桂枝
問辛甘發散為陽,此固不易之至理,然亦看用法何如。桂枝甘草湯純乎辛甘,反能止汗,以甘過于辛也。辛若兼苦...
- 《傷寒論輯義》:[卷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其有發熱而渴。不惡寒。而汗自出者。不宜更汗。則有桂枝二越婢一湯之法也。其無表證。但熱渴而不惡寒者。為...
- 《傷寒附翼》:[卷上]太陽方總論
發表中更兼治里,故種種不同。麻黃湯于發表中降氣,桂枝湯于發表中滋陰,葛根湯于發表中生津,大青龍湯與麻...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編
則衛受之,傷寒則榮受之。衛分受邪,則有汗為虛邪,桂枝證也。榮分受邪,則無汗為實邪,麻黃證也。榮衛俱受...
- 更多古籍中的桂枝
桂枝藥品說明書
- 桂枝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桂枝合劑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桂枝顆粒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公布的第三批國家非處方藥藥品目錄(一)品種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