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gǔ gǔ yuǎn duān zhǒng liú shù zhōng wēi bō rè liáo de bǎo zhī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salvage of the limb with microwave hyperthermy for osteosarcoma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emur
3 手術名稱
股骨遠端腫瘤術中微波熱療的保肢手術
4 分類
5 ICD編碼
77.65
6 概述
兒童骨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指原發于骨組織的良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繼發性骨腫瘤指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轉移到骨組織的腫瘤。臨床上以良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較為多見。而惡性骨腫瘤中,骨肉瘤最為多見。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進步,骨腫瘤外科分期系統的建立和手術前后輔助化療的廣泛應用,使骨腫瘤的外科治療效果顯著提高,2年無瘤存活率已由30%提高到80%左右。而且已不再把截肢術作為治療惡性骨腫瘤的首選方法,許多學者推崇采用局部廣泛或局部根治性骨腫瘤切除和保留肢體的手術,即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同時應用輔助化療消除已發生的顯微轉移病灶。
7 適應癥
股骨遠端腫瘤術中微波熱療的保肢手術適用于:
1.位于股骨遠端原發性惡性骨腫瘤。
2.術前化療敏感。
3.術前CT和MRI顯示血管神經束均未受累,外科分期為Ⅰ期、ⅡA期和某些ⅡB期的病變。
4.病兒及其父母有保肢愿望。
8 禁忌癥
1.術前化療不敏感。
2.術前CT和MRI顯示血管神經束受累。
3.外科分期為Ⅲ期。
9 術前準備
1.患肢全長的正側位X線片,CT和MRI檢查,確定骨腫瘤受累范圍。
2.胸部X線片及全身核素骨掃描,除外肺轉移和骨轉移。
3.活檢明確病理診斷。
10 麻醉和體位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33.3.3-1~12.33.3.3-3)。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取大腿的前內側切口,起自大腿中上1/3,止于小腿中上1/3。
12.2 2.顯露
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將膝關節屈曲90°后,游離兩側皮瓣。然后分離縫匠肌和股薄肌之間的間隙,顯露股動、靜脈,并用橡皮片牽開保護。然后沿血管遠端顯露,經內收肌裂孔向腘窩方向分離,解剖腘動、靜脈,分離過程中所遇到的血管分支全部結扎切斷。然后在大腿的外側,分離股二頭肌和股外側肌間隙,仔細解剖坐骨神經及其腓總神經和脛神經。根據腫瘤侵犯皮質、髓腔和軟組織的范圍,決定保留軟組織的多少。將未受累的筋膜室肌肉分開,在脛骨結節處切斷髕腱,將髕骨連同股直肌翻向近端,切開關節囊并切斷兩側副韌帶及交叉韌帶。切斷后關節囊,將股骨遠端解脫后,進一步分開大腿后方未受累的肌肉。
12.3 3.微波熱療
將肉眼所見腫瘤切除或刮除,然后屈曲膝關節,使股骨中下段暴露于創面之外。在骨腫瘤的上界、下界和中段,分別用電鉆鉆孔,直到髓腔。然后將探針式點狀半導體測溫計置入骨孔中測量髓腔溫度。用消毒的銅絲網將腫瘤骨與周圍軟組織隔開,使股骨周圍的肌肉軟組織避免熱損傷。采用2 450MHz射頻機,將其射頭距離股骨6~10cm處對準股骨腫瘤部位進行照射,每一照射野直徑約10cm左右,根據腫瘤范圍和股骨方向做多點照射,使骨組織受熱均勻。照射范圍應超過腫瘤上界10cm的骨干。每個部位持續照射約20min,受照射部位的髓腔溫度應保持在50℃左右,整個股骨分內側和外側照射,一般約需2h完成。
12.4 4.復位與固定
徹底切除股骨皮質表面包括骨膜和肌肉在內的腫瘤組織,然后生理鹽水沖洗后,將股骨原位置入,用兩根克氏針分別固定股骨遠端骨骺和股骨遠端,防止骨骺滑脫,然后將交叉韌帶與股骨遠端的骨孔固定,并將兩側副韌帶縫合固定。
12.5 5.閉合切口
徹底止血,生理鹽水沖洗后分層縫合皮膚切口,切口內放置負壓吸引管。
13 術中注意要點
1.如果術中發現血管和神經被腫瘤包裹,應改為截肢手術。
2.術中照射溫度超過50℃時,骨皮質表面出血點即凝固成黑色凝塊,但因髓腔內的溫度較低,而且不均勻,所以在射頻加熱中,應堅持局部溫度超過50℃,確保殺滅腫瘤細胞。
3.微波熱療時應避開股骨遠端骨骺,防止術后骨骺壞死。
14 術后處理
股骨遠端腫瘤術中微波熱療的保肢手術術后做如下處理:1.術后密切觀察足的血運。
2.切口內負壓吸引保留3~5d。
3.術后下肢石膏后托固定,切口拆線后改為石膏管型固定,也可采用支具固定。
4.按綜合治療方案進行化療和生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