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股動脈是分布于除臀部以外的整個下肢的動脈干。股動脈于腹股溝韌帶后方續髂外動脈而起,經股三角進入收肌管,穿過大收肌腱裂孔,入腘窩,改名為腘動脈。股動脈的毗鄰見“股三角”條。股動脈在進入股前部約1cm處發出3支淺動脈,而后發出最粗大的股深動脈。
2.1 腹壁淺動脈
起于股動脈前壁,穿卵圓窩的篩筋膜行向內上,分布于腹前壁皮膚及淺筋膜。
2.2 旋髂淺動脈
沿腹股溝韌帶下緣斜行向外上至髂前上棘,分布于鄰近皮膚。
有人報道腹壁淺動脈與旋髂淺動脈共干者占48%,腹壁淺動脈缺如,其血供范圍由旋髂淺動脈代償者占35%
2.3 陰部外動脈
2~3支,起自股動脈內側壁,跨過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分布于下腹部皮膚、陰莖、陰囊(或大陰唇)。
國內資料則是上述三條動脈大部分由股動脈發出,亦可由旋股內、旋股外側動脈,股深動脈或旋髂深動脈發出。
3 股深動脈
為股動脈最大的分支,于腹股溝韌帶下方2.5~5cm處(占76%)起于股動脈后外側壁,下降至長收肌大收肌之間和股內側肌內側,其終末支穿大收肌下部至股后部。股深動脈沿途發出以下分支:
3.1 旋股內側動脈
起于股深動脈后內側,在恥骨肌與髂腰肌之間環繞股骨內側,經閉孔外肌下緣,穿至股后部,與臀下動脈、旋股外側動脈及第一穿動脈的分支形成十字吻合。旋股內側動脈還發出一髖臼支,經髖臼橫韌帶下方至髖臼凹,分布于髖關節并與閉孔動脈關節支吻合。
3.2 旋股外側動脈
起于股深動脈外側壁,行向外,于縫匠肌和股直肌深面,分為升、橫、降三支。升支經股直肌深面,分布于闊筋膜張肌,縫匠肌及髖關節等。降支穿過股外側肌,分布于膝關節附近。橫支行向后至股后部,參加十字吻合。
3.3 穿動脈
3~4支,由股深動脈發出,繞股骨穿向股后,營養大腿后部肌。股深動脈、旋股內、旋股外側動脈起點變異甚多,綜合國內資料,其變異以下述四型較為常見:
3.3.1 Ⅰ型
股深動脈、旋股內、旋股外側動脈共干起于股動脈者,占63.6%
3.3.2 Ⅱ型
旋股外側動脈起于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起于股動脈者,占15.6%。
3.3.3 Ⅲ型
旋股內側動脈起于股深動脈,旋股外側動脈起于股動脈者,占12.7%。
3.3.4 Ⅳ型
旋股內,旋股外側動脈和股深動脈分別起于股動脈者,占3.5%。
3.4 膝最上動脈
起于股動脈末段,穿過收肌管前壁,分布于鄰近的肌、皮膚,并參加膝關節網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