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治療學術語。系消法之一。用軟堅散結或消瘀的藥物,消散或破削堅硬積塊的治法。適用于血瘀、氣結,或濕痰凝聚所致的癥塊、腫核等。如肝脾腫大,用鱉甲煎丸之類。
詳見百科詞條:攻堅 [ 最后修訂于2009/1/6 15:48:26 共77字 ]
古籍中的攻堅如下:
- 《本草便讀》:[草部香草類]三棱
\r三棱\pq55.bmp\r味苦平用以入肝。能磨積攻堅。善破血中之氣。性克削。偏于傷正。雖消癥化癖。還防病里之虛。(三棱肝經血分藥也。專于破血。而能行血中之氣。故每與莪術相輔而行。其根形如鯽有棱。出楚荊地。故名。性苦平。無毒。破血積癥瘕等證。功與莪術相似。而微有區別耳。)《本草便讀》清張秉成公元1644-1911年...
- 《醫說》:[卷八論醫]藥用君臣
舊說有藥用一君二臣三佐四使之說其意以謂藥雖眾主病者專在一物其他則節級相為用大略相統制如此為宜不必盡然也所謂君者主此一方固無定物也藥性論乃以眾藥之和濃者定為君其次為臣為佐有毒者多為使此謬論也設若欲攻堅積則巴豆輩豈得不為君也(良方)《醫說》南宋張杲公元1127-1279年...
- 《金匱方歌括》:[卷三胸痹心痛短氣方]桂枝生姜枳實湯
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者。此湯主之。桂枝生姜(各三兩。)枳實(五兩。)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歌曰心懸而痛痞相連。痰飲上彌客氣填。三兩桂姜五兩枳。祛寒散逆并攻堅。元犀按。心下痞者。心陽虛而不布。陰邪僭居心下而作痞也。尤云。諸逆該痰飲客氣而言。壯陽姜、《金匱方歌括》清陳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藥](三)破血逐瘀
味咸,性寒,有毒。畏皂莢、菖蒲、屋游。即地鱉蟲。去血積,搜剔極周,主折傷,補接至妙。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漿立至。仲景有大黃蟲丸,以有攻堅下血之功也。虛人斟酌用之。《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 《蘇沈良方》:[卷第一]論君臣
舊說有∶藥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說。其意以謂藥雖眾,主病者專在一物,其他則節給相為用。大略相統制,如此為宜,不必盡然也。所謂君者。主此一方,固無定物也。藥性論,乃以眾藥之和濃者定為君。其次為臣為佐,有毒者多為使,此謬論也。設若欲攻堅積,則巴豆輩,豈得不為君也?《蘇沈良方》北宋沈括及蘇軾撰公元960-1127年...
- 《藥性切用》:[卷之五上金石部]硝石
一名火硝,即焰硝。辛苦微咸,大熱性烈;升發胃中陽氣,治傷冷吐瀉,心腹痛,積攻堅,來復丹用之。《藥性切用》...
- 《藥性切用》:[卷之四上果部]檳榔
苦辛性溫,破滯消脹,磨積攻堅;能墜藥力至下極之分成功。虛人忌之。惟嶺南瘴氣鄉,常啖檳榔不輟。《藥性切用》...
- 《藥性切用》:[卷之三下木部]小枳實
苦酸微寒,消痞寬脹,破氣攻堅,通腸胃以利胸膈。江枳殼∶味苦性平,消痞化氣行痰,快胸膈以寬腸胃。按∶枳實、枳殼同一種,但枳實力猛,枳殼力緩,俱宜炒用尤峻。胃虛腸滑均忌。《藥性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