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gōng èr tóu jī cháng tóu jiàn qiào yán
2 英文參考
myotenositis of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又稱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myotenositis of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1])是指肱二頭腱在肩關節活動時,反復在肱骨結節間溝摩擦而引起的退行性改變,腱鞘充血、水腫、粘連 、纖維化,腱鞘增厚,使腱鞘的滑動功能發生障礙,以肱骨結節間溝疼痛、壓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炎癥性疾病[1]。
肱二頭肌長頭腱經肱骨結節間溝后進入肩峰下間隙前部,止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圖1)。該肌腱在肱骨結節間溝內滑動是被動的,即當肩關節內收、內旋及后伸時肌腱滑向上方,而外展、外旋、屈曲時肌腱滑向下方。由于肩外傷或長期反復活動,使該處的肌腱與腱鞘的摩擦增加,造成腱鞘滑膜層急性水腫或慢性損傷性炎癥,使腱鞘管壁增厚、鞘腔變窄,從而導致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功能發生障礙而出現的臨床癥狀,稱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又稱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它是繼發肩周炎的原因之一。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的病人,多因外傷或勞損后急性發病,是肩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臨床特征是肱骨結節間溝部疼痛、壓痛明顯、肩關節活動受限。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凍結肩。本病主要采取非手術療法,療程不長,療效良好。個別頑固者,可行手術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早治療。
4 疾病名稱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5 英文名稱
tenosynovitis of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6 分類
骨科 > 四肢疾患 > 腱鞘炎、腱鞘囊腫及滑囊炎 > 腱鞘炎
7 ICD號
M65.8
8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病因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可因外傷或勞損后急性發病,但大多是由于肌腱長期遭受磨損而發生退行性變的結果。
9 發病機制
9.1 肌腱在肱骨結節間溝內遭受磨損
肱二頭肌長頭腱經肱骨結節間溝后進入肩關節,溝脊上有橫韌帶將肌腱限制在溝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上臂常位于身體前側并處于內旋位,使肱二頭肌長頭腱擠向結節間溝內側壁,容易遭受磨損而發生退變。尤其是結節間溝有先天性變異或因肱骨外科頸骨折,使溝底變淺,表面粗糙不平,甚至有骨刺形成者。
9.2 肌腱長期遭受肩峰下撞擊
肱二頭肌長頭腱的關節內部分位于肩峰下間隙前部,當肩關節外展活動時,該部與喙肩穹之間可發生磨損、撞擊,久之使肌腱發生退行性改變。
9.3 繼發于肩關節炎癥
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與肩關節腔相通,任何肩關節的慢性炎癥,都可引起肌腱腱鞘充血、水腫、細胞浸潤,甚至纖維化、腱鞘增厚、粘連形成,使肌腱滑動功能發生障礙。
10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臨床表現
10.1 一般癥狀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多見于中年人,是肩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肩痛,夜間更明顯,肩部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疼痛主要局限在肱二頭肌腱附近,亦可牽涉至上臂前側。凡是能使此肌腱緊張、滑動或受到牽拉的動作,均能使疼痛加重。急性期不能取患側臥位,穿、脫衣服困難。早期肩活動尚無明顯受限,但外展、后伸及旋轉時疼痛。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受限,患手不能觸及對側肩胛下角。
10.2 局部癥狀與特征
檢查時肱骨結節間溝或肌腱上有壓痛。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Yergason征)陽性,在前臂旋后位抗阻力屈肘時,在結節間溝處出現疼痛,稱Yergason征,是診斷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主要依據。在急性期,可致肩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三角肌可出現保護性痙攣。在病程較久者,或合并肩周炎或其他疾病者,可見肩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11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并發癥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病情較久者可合并肩周炎。
12 檢查
肩部后前位X線片常無明顯異常。疑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時應常規攝肱骨結節間溝切線位X線片。部分病人可見結節間溝變窄、變淺、溝底或溝邊有骨刺形成。
13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的一般癥狀,局部癥狀與特征,例如Yergason征(+)即可成立診斷。
1.急性發病。肩關節前方疼痛,肩上舉或后伸常有疼痛,穿衣、脫衣困難。
2.肩關節外展、后伸及旋轉活動受限且有疼痛。
3.肱二頭肌間溝及喙突附近壓痛明顯。
4.Yergason征陽性。
5.常合并有肩周炎,疼痛廣泛,肌肉輕度萎縮,肩關節活動度小,甚至失去動度,形成僵凍肩。
6.肩部X線攝片:無骨關節改變。
14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治療
14.1 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多可奏效,如減少手部活動外涂中藥紅花油等活血消腫藥物,貼敷膏藥,口服非甾體消炎藥。必要時可做局部封閉治療,將0.5~1ml利多卡因與醋酸曲安奈曲安奈德的混懸液注射于腱鞘之內,早期者1針即可見效,對頑固者可每周1次,不超過4次。
14.1.1 局部制動
疼痛較重者可用三角巾懸吊前臂;避免過度使用肩關節。
14.1.2 局部封閉
在肱二頭肌間溝壓痛最明顯處,先注入1%普魯卡因5ml,然后將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1ml(25mg)行鞘內注射,每周一次,可用1—3次。須嚴格無菌操作。多數療效顯著。有的患者注射3日內可因藥物反應癥狀稍有加重。
14.1.3 體育鍛煉
疼痛緩解后,即行體育鍛煉,防止發生凍結肩。(1)肩部主動活動:彎腰使患肢放松下垂,作肩部擺動運動,一日多次。(2)爬墻運動:患手順墻向上活動,逐漸恢復肩部外展和上舉。(3)滑車帶臂上舉法:兩手分別拉住裝在墻上的滑輪繩子兩端,上下來回滑動,以恢復肩部外展活動。
14.1.4 推拿按摩
采用揉、拿、捏、滾、顫抖等手法和其他手法,被動活動肩關節,改善局部血供,促進功能恢復。
14.1.5 局部理療或熱敷
局部理療或熱敷有助于炎癥消退。
14.1.6 服用消炎止痛藥物
服用消炎止痛藥物可減輕疼痛。新一類的消炎止痛藥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小。
14.2 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適于個別頑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病例。疼痛嚴重、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經半年以上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方法是在結節間溝下方將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切斷,遠側斷端與肱二頭肌短頭腱縫合,或固定于肱骨上,消除肌腱的摩擦,解除癥狀。術后,上肢貼胸包扎2周,而后開始體育鍛煉。少數需手術治療者,術后要用抗生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
14.3 療效評價
1.治愈:肩部疼痛及壓痛癥狀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
2.好轉:癥狀好轉,功能有改善。
3.未愈:癥狀無好轉,功能無改善。
15 預后
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
16 相關藥品
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
17 參考資料
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穴位
- 額旁2線
3lateralline2offorehead)為頭針穴線名。從頭臨泣向下沿經絡引一直線,長1寸。...
- 囟中
額骨與頂骨結合處,嬰兒腦髓未滿之時,頭骨未合,及長則閉,穴當其處,故名之。所屬部位:前頭囟會穴的定...
- 鬼門
額骨與頂骨結合處,嬰兒腦髓未滿之時,頭骨未合,及長則閉,穴當其處,故名之。所屬部位:前頭囟會穴的定...
- 頂門
額骨與頂骨結合處,嬰兒腦髓未滿之時,頭骨未合,及長則閉,穴當其處,故名之。所屬部位:前頭頂門穴的定...
- 懸厘
穴在顳颥部,懸垂的長發之中,故名懸厘。懸厘穴主治頭面,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外眥痛,耳鳴耳聾,...
- 更多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