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3 中藥名·公丁香
公丁香為中藥名,出自《本草原始》,即《藥性論》記載的丁香的別名[1]。
3.1 公丁香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caryophyllata Thunb[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et Perry]的花蕾[2]。產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東非沿海國家,我國廣東、海南有栽培[2]。
3.3 性味歸經
3.4 功能主治
2.治疝瘕,痃癖,陽痿,子宮虛冷,寒濕帶下。煎服:1.5~4.5g。
3.5 使用注意
3.6 運用
3.7 化學成分
花蕾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β-丁香烯和乙酰丁香油酚,還含苯甲酸乙酯、齊墩果酸、山柰酚、丁香色酮苷、丁香鞣質等[2]。
3.8 藥理作用
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可增強消化能力,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保護受損胃黏膜[2]。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及肺炎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表皮真菌也能抑制[2]。丁香油口服有驅蛔作用,但轉陰率低[2]。丁香水提物等可抑制血栓形成,抗誘變。丁香還可鎮痛、抗凝血、抗缺氧[2]。
4 方劑名·公丁香
4.1 處方
公丁香適量
4.2 功能主治
據報道,用本方治療體癬、足癬共31例,一般在1天后癥狀即見消退,2天后皮屑脫落,病史較長者,一般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復發作。
4.3 公丁香的用法用量
研為細末,將患趾洗凈后,撒擦于腳趾縫內。據報道,用本方治療腳癬100余例,均獲良效。或用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后去渣。外擦患處,每日3次。
4.4 摘錄
《外治方》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公丁香
- 《張聿青醫案》:[卷七]痰飲
)廣皮(一錢)干姜(鹽水炒五分)白蔻仁(五分)公丁香(三分)豬苓(二錢)來復丹(一錢五分開水先送下...
- 《吳鞠通醫案》:[卷五]中燥
(五錢)陳皮(三錢)高良姜(二錢)苡仁(五錢)公丁香(一錢)吳萸(二錢)益智仁(二錢)半夏(五錢)...
- 《張聿青醫案》:[卷九]脘痛
有形,按之漉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薤白頭大腹皮公丁香白茯苓川樸制半夏老生姜白蔻仁(研后入)黑丑(三...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痘癥
其食少乎,非陰虛也。生綿(八錢)炙甘草(一錢)公丁香(四分)白芷(二錢)象貝(二錢)苦桔梗(五錢)...
- 《張聿青醫案》:[卷十]嘔吐
入。制半夏(三錢)上廣皮(一錢)川桂枝(四分)公丁香(三分)廣藿香(三錢)淡干姜(四分)白蔻仁(七...
- 更多古籍中的公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