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gě gēn
2 英文參考
radices puerarire[朗道漢英字典]
kudzuvine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uerar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uerari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puerari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e root of kudzu vin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Radix Puer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udzuvine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葛根
葛根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1]。
4 拉丁名
Radix Puer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kudzuvine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葛根的別名
7 來源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1]。
葛根為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根[2]。
8 產地
葛根主產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2]。
9 性味歸經
10 葛根的功效與主治
葛根治感冒發熱,頭痛項強,麻疹透發不暢,熱病煩渴,泄瀉,痢疾[2]。
葛根治高血壓病引起的頸項強痛,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早期突發性耳聾[2]。
葛根為眼科常用祛風清熱藥,具有發表解肌,解熱生津,升舉陽氣的功效:
(1)用于目眶疼痛及眼疾導致之前額疼痛,常與白芷、羌活、柴胡等同用。
(2)用于陽明經頭風頭痛,身熱口渴者,常與白芷、升麻、石膏配伍,如升麻芷葛湯。
(3)用于升發脾陽,鼓舞胃氣上行,常與人參、黃芪等同用,治脾胃不足,患內障,耳鳴,或多年雙目昏暗,視物不能。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黃酮甙(主要為葛根素),能擴張血管,增加腦及冠狀動脈血流量,能改善微循環,且有降血糖作用。故廣泛用于眼底缺血性病變。
11 葛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6~15g[2]。
12 葛根的化學成分
葛根根含野葛苷(Pueroside)A及B、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苷、大豆素、大豆苷等黃酮類、β-谷甾醇、花生酸等[2]。
13 葛根的藥理作用
總黃酮及葛根素對狗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并能明顯增加腦血流量,血管阻力下降[2]。
葛根醇浸劑對大鼠有拮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反應;對人工發熱兔有解熱作用[2]。
葛根素還可抗高血壓,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和形成[2]。
葛根成分還有降血脂,改善記憶功能,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2]。
14 葛根的別名
葛署、粉葛、野葛、野葛藤、葛條、粉葛滕
干葛、粉葛、葛條根、葛麻藤、黃葛藤根[3]。
15 葛根的食用價值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系豆科葛屬多年生植物。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國醫學常用的中藥材。生于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產湖南、浙江、河南、廣東。秋、冬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春季種植冬季收獲,含淀粉很多,江門人用以熬湯、做菜,提淀粉食用等。
15.1 葛根使用提示
每餐約80克
15.2 葛根的營養價值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大豆素,大豆甙,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異黃酮甙等。
1.營養心肌,擴張血管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謝,對心肌代謝產生有益作用,同時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
2.解肌發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體溫恢復正常的作用,對多種發熱有效。故常用于發熱口渴,心煩不安等病癥。
3.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顯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療高血糖,高血脂病癥,有顯著療效。
4.益智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對學習記憶障礙有明程的治療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顯著對抗東度警堿所致的記顯礙。可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智力障礙,記憶力差等病癥。
5.升舉陽氣,止渴止瀉葛根輕清升散,藥性升發,柳舉陽氣,鼓舞機體正氣上升,津液布行。升發脾胃清陽空氣而止渴,止瀉痢。故常用于治療內熱消渴,麻疹透發不暢,腹瀉、痢疾等病癥。
15.3 葛根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5.4 葛根的食療功效
葛根味甘、辛,涼,歸脾、胃經;
具有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的功效;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頑強,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等癥。
15.5 葛根的食用建議
1.桂花葛粉羹桂花糖5克,葛根50克。先用涼開水適量調葛粉,再用沸水沖化葛粉,使之成晶瑩透明狀,加人桂花糖調拌均勻即成。此羹甘甜潤口,氣味芬芳。此羹具有遲熱生津,解肌發表的功效,適用于發熱、口渴、心煩、口舌潰瘍等病癥。
2.葛根粉粥葛粉200克,粟米300克。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濺出,與葛粉同拌均勻,按常法煮粥,粥成后酌加調味品。此粥軟滑適口,清香沁脾,具有營養機體,時舉陽氣的功效,適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病癥。高血壓,糖尿病,腹瀉,痢疾患者宜常食之。
3.葛粉飯葛粉200克,梁粟米飯500克。先用滾開水將飯淋濕,加人葛粉拌勻,放人豆鼓汁水適量,在旺火上煮熟。適當拌以調味品即可食。此飯具有清心醒脾,促進智力的作用。適用于狂癥,心神恍慨言語失常,記憶衰退等病癥。
4.葛粉豬胰湯葛粉50克,豬胰半具。將豬胰洗凈切薄片,煎水,待豬胰熟后,加人葛粉調勻,酌加五味調料,即可食用。此湯鮮香適口,具有生津止渴,降糖的功效,適用于治療,消渴,多尿等病癥。
16 葛根中毒
葛根含有大量黃酮類物質及葛根素[3]。主要藥理作用有改善冠脈循環,擴張腦血管,降壓,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解熱,松弛胃腸平滑肌,益智等作用[3]。
16.1 不良反應機制
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4%。偶見過敏反應,服用葛根素量過大或過久導致在體內蓄積,透過血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組織,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3]
16.2 葛根中毒的癥狀
葛根中毒表現為心慌、煩躁、面色漸紅、惡心、腹脹、胸悶、氣促及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也有溶血反應、轉氨酶升高、腎絞痛等。靜脈滴注發生發熱者較多。[3]
16.3 治療
葛根中毒的治療要點為[3]:
1.對癥治療 發熱者,可用柴胡、安痛定等解熱藥降溫;出現變態反應者,應用抗過敏藥。
2.預防 1周療程,休息數日后再用藥,不要長時間靜脈滴注。
17 葛藥的典標準
17.1 品名
葛根
Gegen
PUERARIAE LOBAMLE RADIX
17.2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
17.3 性狀
本品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
17.4 鑒別
(1)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單粒球形,直徑3~3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10分粒組成。纖維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圍細胞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少見,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8~70μm。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對照藥材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7.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Ⅴ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24.0%。
17.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一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理論板數按葛根素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葛根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30%乙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3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葛根素(C21H20O9)不得少于2.4%。
17.8 飲片
17.8.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粗絲或邊長為5~12mm的方塊。切面淺黃棕色至棕黃色。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
17.8.2 檢查
17.8.2.1 水分
同藥材,不得過13.0%。
17.8.2.2 總灰分
同藥材,不得過6.0%。
17.8.3 鑒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7.8.4 性味與歸經
甘、辛,涼。歸脾、胃、肺經。
17.8.5 功能與主治
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用于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17.8.6 用法與用量
10~15g。
17.8.7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75.
-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45.
用到中藥葛根的方劑
- 葛根一物飲
拼音:gěgēnyīwùyǐn別名:葛根湯、葛根飲、葛根汁、葛根飲子、葛根汁飲處方:葛根汁2升。功能...
- 葛根飲子
拼音:gěgēnyǐnzǐ《雞峰》卷十九:葛根飲子:處方:葛根半兩,麥門冬半兩,竹茹半兩,菝葜半兩。...
- 浮萍葛根芍藥湯
ínggěgēnsháoyàotāng別名:青萍葛根芍藥湯處方:浮萍3錢,葛根3錢,石膏2錢,元參1...
- 加減活血解毒湯
仁八錢,生地黃、紅花各五錢,當歸一錢五分,柴胡、葛根、甘草各二錢,厚樸一錢。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
- 二和湯
拼音:èrhétāng處方:甘蔗汁、生姜汁、葛根汁。功能主治:嘔吐惡心,手足熱。摘錄:《嵩崖尊生》卷...
- 更多用到中藥葛根的方劑
用到中藥葛根的中成藥
- 葛根岑連丸
拼音:gěgēncénliánwán英文:葛根岑連丸說明書:藥品名稱:葛根岑連丸別名:葛根芩連微丸;...
- 愈風寧心片
ngxinpian概述:愈風寧心片為中成藥,是以葛根經加工制成的浸膏片。具有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
- 愈風寧心膠囊
YufengNingxinJiaonang處方:葛根1250g制法:取葛根187.5g,粉碎成細粉,...
- 葛根芩連片
拼音:gěgēnqínliánpiàn英文:葛根芩連片藥典標準:品名:葛根芩連片GegenQinli...
- 葛根芩連丸(葛根芩連微丸)
n(gěgēnqínliánwēiwán)英文:葛根芩連丸(葛根芩連微丸)藥典標準:品名:葛根芩連丸...
- 更多用到中藥葛根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葛根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太陽病。項背強KTKT。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無汗。外臺。作反汗不出四字。風下。可發汗篇。及玉函。...
- 《本草新編》:[卷之三(角集)]葛根
葛根,味甘,氣平,體輕上行,浮而微降,陽中陰也,無毒。入胃足陰明,療傷寒,發表肌熱。又入脾,解燥,生...
- 《傷寒附翼》:[卷上]太陽方總論
種不同。麻黃湯于發表中降氣,桂枝湯于發表中滋陰,葛根湯于發表中生津,大青龍湯與麻杏甘膏湯、麻翹赤豆湯...
-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初熱證治
黃丸(發熱)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湯(痘渴)。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痘腹痛)。...
-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初熱證治
黃丸(發熱)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湯(痘渴)。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痘腹痛)。...
- 更多古籍中的葛根
葛根藥品說明書
- 葛根素滴眼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
- 葛根素注射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
-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五批化學藥品說明書)
- 葛根芩連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葛根芩連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葛根芩連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葛根芩連口服液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葛根芩連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