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鎘 (最后修訂于2018/2/9 16:58:54)[共284字]
摘要:鎘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化學物質化學文摘號(CAS號)元素符號相對原子質量鎘及其化合物(Cadmiumandcompounds)7440-43-9(Cd)Cd112.41鎘的醫學檢查英文名cadmium別名全血鎘,Cd正常值8.9~44.5μmol/L(0.1~0.5μg/dl);中毒量:0.89~26.7μmol/L(10~300μg/dl)。化驗結果意義職業性鎘中毒、伊太-伊太(Itai-Itai)病(尿鎘值亦高)。化驗取材血液化驗方法血液無機物測定化驗類別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無機物測定參考資料《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鎘作業工人尿中鎘和β2-微球蛋白及視黃醇蛋白的調查
摘要:目的探討職業性鎘接觸者的尿中鎘、β2-微球蛋白和視黃醇蛋白含量的變化情況。方法選取某生產鎳鎘電池的電池廠職業接觸鎘作業的975名員工為接觸組;沒有接觸有毒害因素且體檢未見異常的員工885人為對照組;將體檢中發現連續兩次尿鎘含量超過5μmol/mol肌酐的113人列為觀察組。對接觸組和對照組進行尿鎘、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視黃醇蛋白含量檢測,對觀察組連續兩年進行尿鎘含量檢測。結果接觸組尿鎘含量
- 鎘作業工人停止接觸后鎘接觸和腎功能損害指標變化
【摘要】 目的了解鎘作業工人停止接觸鎘后尿鎘、尿β2-微球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的變化,以及腎功能損害情況,探討職業性鎘接觸與腎功能的變化規律。方法選擇惠州某鎳鎘電池廠41名鎘中毒觀察對象(尿鎘連續兩次超過5μmol/mol肌酐)為研究對象,分析尿鎘、尿β2-微球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的變化;并通過跟蹤研究他們在停止接觸鎘3年后,尿鎘及腎功能損害指標的變化的規律。結果尿鎘在停止接觸鎘后逐年下降
- 武漢植物園“利用耐鎘真菌在鎘污染土壤中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6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百人計劃”入選者傅金民、碩士研究生羅宏基、助理員婁燕宏共同發明的“利用耐鎘真菌在鎘污染土壤中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ZL201310538617.4)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鎘是毒性最強的重金屬元素之一,危害極其嚴重。土壤中過量的鎘會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長,在可食部分的殘留還會通過食物鏈影響到人體健康。近年來,鎘污染事件頻發,廣東北江、廣西龍江、湖南株洲、湖南瀏陽以
- 鎘-鎳電池廠作業工人尿鎘含量的調查
【摘要】目的探討鎘-鎳電池制造人群尿鎘含量的影響因素。方法對廣東省兩家較大型鎘-鎳電池制造人群進行橫斷面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作業現場車間空氣中氧化鎘濃度高,最高超標3550倍。工廠直接接觸組尿鎘水平較高,尿鎘超標率為393%,95%CI為(636,721);而非直接接觸組尿鎘超標率為93%,95%CI為(290,314)。工廠總人群尿鎘超標率為233%,95%CI為(455,5
- 土壤被鎘污染植物可凈化
日本農村工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一種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有效凈化被鎘污染的土壤。這一發現使得低成本、大范圍凈化被鎘污染的土壤成為可能。 據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道,這種十字花科植物名為葉芽筷子芥,在日本分布很廣。研究小組在一片厚15厘米、每平方千米含有4.7毫克鎘的室外土壤上種植了大量的葉芽筷子芥,1年后這片土壤中鎘的含量減少到2.6毫克/平方千米。5年后,土壤中鎘含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
- 日發現抑制鎘蓄積的水稻基因
據新華社東京9月1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能抑制重金屬鎘在稻米中蓄積的水稻基因,該基因能把從土壤中吸收的鎘封閉在水稻根部細胞內。這一發現為培育難以蓄積鎘的水稻品種開辟了道路。科研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約140個水稻品種,根據它們蓄積鎘的難易程度將其分為兩類。通過比較這些水稻的基因,研究者發現OsHMA3基因指導合成的蛋白質對于防止
- 研究發現乳腺癌與高鎘含量有關
2006年06月29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13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乳腺癌患病率的增高可能與體內高鎘含量有關系。然而目前尚不得知是高鎘直接導致了乳腺癌,還是由于治療或疾病本身導致了體內鎘含量的增加。鎘是體內長期積聚的重金屬,存在于一些食物和煙草中,并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質。麥迪遜市威斯康星大學的JaneA.McElroy博士和同事們檢測了20到69歲之間的246例乳腺癌患者的尿鎘水平,以及254例病例
- 孕鼠鎘接觸對子代影響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鎘對大鼠胚胎的毒性效應及可能機制,為鎘接觸人群對子代影響提供動物實驗依據。方法雌雄性大鼠同籠交配,將獲取的孕鼠隨機分為對照組、低鎘組、中鎘組、高鎘組。分別在孕第7、10、13天經腹腔注射氯化鎘溶液,妊娠21天,剖宮取胎鼠,并取出胎鼠的肝、腦組織測定其鎘鋅含量、T-AOC、Pro、5-HT等的含量,另取肝、腦和胸腺組織病檢。結果(1)高鎘組未見存活胎鼠;(2)孕鼠染毒后胎鼠肝組織鎘
- 日本發現基因特性致水稻易吸收鎘與錳金屬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及其研究團隊,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檢測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這篇后來發表在《安全與環境》雜志的論文,也成為2011年“鎘米危機”的來源。鎘是一種劇毒金屬元素,會對人的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還能損傷腎臟和骨骼。1950年,日本富山縣出現了集體鎘中
- 人體攝入鎘有哪些危害?
廣州市食藥監局近日公布的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顯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這讓眾多消費者感到擔憂。請關注——人體攝入鎘有哪些危害?鎘是一種重金屬,長期積累將對人體的骨骼、腎臟造成危害,是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新生兒體內幾乎不含鎘,人體中的鎘幾乎全部是出生后從食物和環境中蓄積的。作為重金屬,鎘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與人類生活并不交會。但是工業革命釋放了這個魔鬼。
- 鎘致小鼠腎小管上皮的形態結構變化及Bcl2、Bax蛋白表達的影響
【摘要】目的通過觀察染鎘后的小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形態結構改變以及Bcl2、Bax蛋白表達情況,探討鎘對腎小管上皮細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機制。方法選取雄性小鼠40只,隨機分為高、中、低劑量染鎘組和對照組4組,各染鎘組分別按4mg/kg、2mg/kg、1mg/kg體重進行一次性皮下注射氯化鎘,對照組皮下注射相應劑量的生理鹽水。于染鎘后48h處死動物,取出腎臟,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觀察腎小管上皮
- 2004~2006年汕頭市食品中鎘污染調查
【摘要】 目的了解汕頭市地產食品中鎘的污染情況,探討污染來源,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統一的方法,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主要農貿市場及超市隨機抽樣檢測,共采集了16類食品178份食品,進行鎘的監測檢驗。結果監測發現5份豬腎、2份海產品(蝦蟹)、2份食用菌、1份大米、1份貝類的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超標倍數最高達到8倍。結論汕頭市部分食品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屬鎘污染,尤其是豬腎中的
- 環境鎘暴露增加癌癥危險
2006年02月28日中國藥網5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物。比利時Leuven大學Nawrot等的一項基于人群的研究顯示,環境鎘暴露可顯著增加癌癥(特別是肺癌)危險。[LancetOncol2006年1月18日在線發表]研究人員從高鎘暴露地區隨機選取521名個體,對鎘暴露與癌癥危險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評估,并以低鎘暴露地區的473名個體作為對照。結果顯示,高鎘暴露組和對照組在基線時(1985-19
-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鎘年去除率超三成
鎘中低污染紅壤植物聯合修復技術示意圖近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吳龍華課題組依托中國科學院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在鎘中低污染聯合修復技術研究方面獲進展。他們以我國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修復、農作物安全生產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綠色、徹底、低成本修復為基本理念,針對我國南方酸性紅壤區大面積鎘中低污染農田土壤,研發了基于超積累植物伴礦
- 鎘致胎鼠骨骼發育異常的形態學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鎘對胎鼠骨骼發育的影響。方法將孕6d的孕鼠隨機分成4組,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化鎘,劑量依次為0、1、2、4mgCd/kg體重,處死孕20d的孕鼠,取出胎鼠,檢查胎鼠的發育情況,并對部分胎鼠行茜素紅染色。結果不同組之間的胎鼠體重、顱臀長、頭長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并隨著體內染鎘劑量的加大而減小;三種不同劑量染鎘組的胎鼠骨骼發育明顯落后于對照組,表現為未骨化或骨化范圍明顯小于對照組;露腦、脊
-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另辟蹊徑修復鎘污染土壤
這種修復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共存關系,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復效率,最終達到徹底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目的。很多國家曾飽受重金屬污染之苦,如1955年日本富山縣發生的痛痛病聞名于世。我國的鎘污染也十分嚴重,曾涉及11個省市的25個地區,如2012年的廣西河池市龍江河鎘污染事件。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傅金民、碩士生羅宏基和助理研究員婁燕宏共同發明的“利用草坪草—微生物聯合修復鎘
-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菜地鎘污染與菌根修復研究獲進展
致土壤中某一或某些金屬元素因過量沉積而引起含量過高的現象,這對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潛在風險。近年來,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貴研究員課題組與香港浸會大學裘槎環科所針對珠江三角洲地區菜地鎘污染風險評估及其控制技術展開合作研究,為中輕度鎘污染農田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策略。1)測試了香港市面蔬菜的重金屬污染水平及其生物可給性,基于人群健康評估發現香港市民源自蔬菜中6種常見重金屬的綜合危險系
- 上海應物所鎘系量子點細胞毒性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量子點是一種具有卓越熒光性能的新型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如何解決量子點,特別是發光效率最高的鎘系量子點的生物相容性問題,成為這種納米材料臨床應用的瓶頸問題,其研究受到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黃慶和樊春海課題組對鎘系量子點的細胞毒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相關研究工作受到國際同行關注,并于近期應邀在生物材料領域的著名雜志《生物材料》(Biom
- 鎘對大鼠腎細胞毒性和脂質過氧化作用的影響
【摘要】 目的探討氯化鎘對NRK大鼠腎細胞毒性作用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方法CdCl2對NRK細胞染毒后,用MTT方法測定細胞的生長抑制,并測定細胞培養液中乳酸脫氫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觀察鎘的細胞毒性和對脂質過氧化影響。結果MTT實驗顯示CdCl2對NRK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隨染毒濃度增加而增強,呈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CdCl2染毒后使細胞培養液中LDH
- 氯化鎘惡性轉化16HBE細胞過程中DNA損傷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氯化鎘惡性轉化人支氣管上皮(16HBE)細胞中DNA斷裂損傷情況,進一步揭示氯化鎘的致癌機制。方法采用單細胞凝膠電泳試驗(彗星試驗)檢測氯化鎘惡性轉化人支氣管上皮細胞中非轉化16HBE細胞、氯化鎘惡性轉化第15代、第35代細胞及成瘤細胞的DNA鏈斷裂情況。結果與非轉化16HBE對照細胞比較,氯化鎘惡性轉化16HBE第15代、第35代細胞和氯化鎘誘發16HBE惡性轉化細胞接種裸鼠成
- 武漢植物園在狗牙根耐鎘性鑒定及其與SSR標記的關聯分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野生狗牙根地理來源與UPGMA聚類之間的相關性(同一顏色的采樣點代表在UPGMA聚類時被聚為一類)鎘(Cd),作為毒性最強的重金屬元素之一,是植物非必需元素,因此當鎘進入植物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對植物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然后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和動物的健康。近年來,隨著我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土壤鎘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與日俱增。因此修復鎘污染土壤迫在眉睫,常規的生物修復由于其
- 研究發現硅酸鹽鈍化劑可減蔬菜對鎘吸收
本報訊(記者李潔尉通訊員莊萍、周飛)記者近日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研究發現硅酸鹽鈍化劑可有效降低蔬菜吸收重金屬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上。鎘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強,很容易被根吸收且部分被運輸到地上部,而蔬菜特別是葉菜對鎘有很強的吸收積累能力,導致其鎘含量超標,并通過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因此,采取措施降低蔬菜可食部分鎘含量勢在必行。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研究組博士生盧煥萍在
- 兒童367例全血微量元素鉛鎘檢測結果的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兒童鉛鎘水平現狀及影響因素,為預防兒童鉛鎘中毒提供參考依據。方法2010年1—6月期間隨機對前來本院兒科門診、住院就診的367名3~12歲兒童進行血液中鉛鎘金屬元素的檢測。結果367例患兒中鉛與鎘元素完全正常331例,占90.2%。鉛增加者23例,占6.3%;鎘增加者13例,占3.5%。結論早些開展兒童血鉛鎘的篩查能夠及時發現鉛鎘在體內的負荷過高,能夠及時予
- 韶關市2007年食品中鉛、鎘污染狀況調查
【摘要】目的了解韶關市居民膳食中鉛、鎘的污染狀況。方法通過2007年對各類食品中鉛、鎘含量的檢測,進行綜合分析。結果隨機抽檢10種食品42份樣品進行鉛、鎘的監測,鎘的合格率為85.00%,鉛的合格率為73.81%。結論目前部分食品中鉛、鎘含量偏高,對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應加強對食品污染物監測,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關鍵詞】食品鉛鎘重金屬鉛是人體多系統、多親和性毒物,隨著都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
- 我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顯著擴大一成市售米鎘超標
2011年環保部宣布《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獲批,將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14個省區列為重點治理省區。5月的“鎘米”危機陰影至今未散,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浮出水面。國土資源部本周放出消息稱,我國正在繪制土壤重金屬污染圖。研究稱,目前我國重金屬污染面積顯著擴大并向東部人口密集區擴散。一項“秘而不宣”的調查●2006年環保部與國
- “全國最大”科研團隊宣戰“鎘大米”
百名博士)組成的號稱“全國最大科研團隊,向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問題發出系統性“宣戰。啟動地點選在湖南,頗意味深長——2013年5月驚動全國的“鎘大米風波,作為重金屬污染重災區的湖南,即為問題大米主源頭;事件也成為國內對這一問題社會認知度的分水嶺:此前幾乎不為人知,此后公眾深切關注。既是世界難題,也是世紀難題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胡培松談到20
- 石墨爐法測定尿鎘結果不確定度表達與分析
摘要:目的計算出尿鎘測定值的不確定度與影響不確定度的因素。方法依據JJF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達》原理和方法計算尿鎘測定值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結果尿鎘含量X=(16.67±0.06)μg/L。其不確定度主要包括:①標準溶液濃度;②標準溶液稀釋量具;③標準曲線方程;④重復測定相對不確定度;⑤檢測儀器分辨率;⑥石墨爐法相對不確定度;⑦檢樣量取;⑧有效數字修約。結論全面反映檢測全過程是質
- 碰撞池ICP-MS技術在血中鉛、砷、鎘快速測定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建立八極桿碰撞池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ORS-ICP-MS)快速測定血中鉛、砷、鎘的測定方法。方法血樣經HNO3聚四氟乙烯壓力罐消解體系消解后,用八級桿碰撞池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質譜法同時測定血樣中鉛、砷、鎘含量。結果靈敏度高,各元素檢出限在0.13~0.52μg/L之間;線性良好,線性相關系數均≥0.999;重現性好,變異系統RSD<5%;準確度高,與標準檢驗方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比對
- 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破題鎘米問題有望解決
針對我國南方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狀況,我國政府正組織專家進行科技攻關。中國農技推廣理事會副理事長何飚22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通過“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應用技術”,我國稻米產區“鎘米”問題有望得到解決。22日下午,中國高科[0.00%資金研報]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工作委員會發布相關研究結果稱,經過科技部、環保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等部門和研究機構的努力,我國已在農田土壤重
- 氯化鎘誘發16HBE細胞惡性轉化不同階段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摘要】 目的對氯化鎘(CdCl2)誘發16HBE細胞系惡性轉化不同階段P16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狀況進行研究,探討鎘的表遺傳致癌機制。方法從各組CdCl2惡性轉化不同階段及接種裸鼠成瘤的16HBE細胞中提取全基因組DNA,采取甲基化特異性PCR法(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檢測該基因組P16基因啟動子區的甲基化狀況,與非轉化的16HBE對照細胞進行比較,并用去甲基
-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禽、畜肝組織中鎘
【摘要】 目的建立禽、畜肝組織中鎘(Cd)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混合酸體系消解樣品,以NH4H2PO4+Mg(NO3)2作基體改進劑,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定量。結果本方法在0~5.0μg/L濃度范圍內,相關系數r=0.9994,方法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2.9~6.8,對國家標準物質:豬肝(GBW08551)、大米粉(GBW10010),楊樹葉(GBW08513)中Cd
- 微波消化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血中鉛鎘
ControlandPreventionofShenzhenCity,Shenzhen518101,Gaungdong,P.R.China)摘要:目的比較微波消化法與硝酸稀釋法處理血樣以測定血鉛和血鎘的優劣。方法利用微波消化法處理血樣,探討了微波消化血樣的最佳條件,對方法的檢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線性范圍進行了考察。結果檢出限為:鉛(Pb)0.72μg/L,鎘(Cd)0.16μg/L;精密度:P
- 電化學微流池富集2電熱原子吸收法測定海水中(超)痕量鎘
電化學微流池富集2電熱原子吸收法測定海水中(超)痕量鎘 張愛平3,王紅衛 (南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南通226005) 方禹之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上海200062) 摘 要:建立了電化學微流池與電熱原子吸收光譜聯用技術對(超)痕量鎘進行測定的方法。利用自制電化學微流池對(超)痕量鎘富集,后經反向電壓和酸液洗脫,洗脫液由電熱原子吸收光譜儀進行測定。優化了測定條件,實驗結果表明,在0
- 植物大戰重金屬:鎘大米危機牽出土壤污染現實
愈演愈烈的鎘大米危機,牽出了土地遭重金屬污染的現實。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如看不見的幽靈一般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這些幽靈隱藏在土壤里,它們不僅使作物減產,還沿著植物根系攀緣,侵襲進入大米、蔬菜等各種常見的農作物,最終到達人
- 我科研人員一項新技術解決鎘修復
修復技術研究》項目,在環境重金屬污染修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該項目利用地球化學工程—生物技術,成功修復湖南株洲霞灣地區的重度污染地表水,使其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此項技術解決了環境污染中錳和鎘修復的難點;成功阻隔土壤中鉛、砷、汞進入生物鏈,使葉類蔬菜中的重金屬含量達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這一項目還建立了15類別、12個系列的城市環境地下水有機污染物分析方法,形成了城市環境地下水調查
-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鎘、鉛、銅和鋅
摘要:研究了meso-四(對羥基苯基)卟啉為柱前衍生化試劑與Cd2+,Pb2+,Cu2+和Zn2+離子的配合反應條件及配合物在C18色譜柱上的分離條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快速分離光度檢測Cd2+,Pb2+,Cu2+和Zn2+的新方法。配合物和試劑在15min內出峰完畢。4種離子的檢出限為:Cd2+0.02ng,Pb2+0.02ng,Cu2+0.02ng,Zn2+0.12ng;線性范圍為:Cd2
- 遺傳發育所植物耐重金屬鎘脅迫的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鎘(Cd)是生物毒性很強的重金屬之一。近年來,由于工業“三廢”的排放以及大量化肥的施用,導致土壤Cd污染日益嚴重。土壤中Cd極易被植物根吸收,轉入到地上部和種子中積累。Cd在植物體內的積累不僅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更為嚴重的是通過食品進入人體,影響人類健康。因土壤Cd等重金屬離子污染通常是一種面源污染,如何降低植物對Cd的吸收以及控制Cd向可食部位的轉移是目前國際上研究植物重金
- 廣東首個燃料乙醇項目開建鎘大米或可變廢為寶
油全覆蓋銷售。多個部門聯合調查土壤污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原定出席研討會,但臨時因重要會議未能趕來廣州。他的助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白德朗發言時說,我國約1/5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約有1200萬噸,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廣東的土壤污染面積在12%左右。”隨后,南都記者就此向省農業環保與農村能源總站副站長
- 植物對重金屬鎘的耐受機制
鎘(Cd)在土壤、空氣、水和生物系統中以微量存在,地殼中Cd的平均含量為0.15~0.20mg/kg,空氣中為0.002~0.05μg/m3。正常條件下,植物體內Cd2+含量很低,一般不超過1mg/kg。Cd2+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基本上是:根>葉>莖>花、果、籽粒。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Cd2+施放量日益增加,Cd2+進入生物圈的速率約為每年30000t;同時酸雨作用使得土壤Cd2+的可溶性增
- BR:土壤鎘污染與植物修復機制
不可逆性,同時Cd又極易進入水體和大氣,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危害生命保障。在長期Cd脅迫的危害下,植物也產生了相應的抗性對策,以達到通過避開或耐受重金屬污染而繼續生存的目的。在我國的重金屬土壤污染中,鎘(Cd)污染是危害性最大的。Cd元素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全球性意義危害化學物質之首。Cd污染不僅會引起土壤功能的失調、土質的下降,還會不同程度的損害植物的生理發育,影響植株的生長代謝。Cd通過植
- 鎘(致命劑量10毫克)、銻(致命劑量100毫克)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吞食時,使患者嘔吐。作者:
- 含鎘及鉛的廢液處理
種以上時,由于其處理的最適宜pH值各不相同,因而,對處理后的廢液必須加以注意。2).含大量有機物或氰化物的廢液,以及含有絡離子的時候,必須預先把別它分解除去(參照含有重金屬的有機類廢液的處理方法)。鎘的處理方法(氫氧化物沉淀法)[原理]用Ca(OH)2將Cd2+轉化成難溶于水的Cd(OH)2而分離。Cd2++Ca(OH)2→Cd(OH)2↓+Ca2+當pH值在11附近時,Cd(OH)2的溶解度最
- 新疆生態所發明一種利用鈣化藻處理含鎘廢水的方法
12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潘響亮等科研人員發明的“一種利用鈣化藻處理含鎘廢水的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310069001.7)。該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利用鈣化藻處理含鎘廢水的方法,該方法首先將喜鈣含珠藻接入連續運行反應器中,并生長1至2個月后至反應器內壁已形成部分藻生物膜,將利用藻生物膜反應器中加入廢水進行操作,即完成了利用鈣化藻處理含鎘的廢水。該方法處
- 研究發現乳腺癌與高鎘含量有關
2006年06月29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13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乳腺癌患病率的增高可能與體內高鎘含量有關系。然而目前尚不得知是高鎘直接導致了乳腺癌,還是由于治療或疾病本身導致了體內鎘含量的增加。鎘是體內長期積聚的重金屬,存在于一些食物和煙草中,并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作者:
- 華南植物園發現間作豆科植物有效調控玉米對鎘的吸收
集能力,增加修復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去除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生劉育在李志安研究員指導下,研究發現玉米與6種豆科作物(豌豆、紫花苜蓿、玉豆、大豆、眉豆、花生)間作后,玉米富集重金屬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玉米與花生間作處理后的40、55、75、95天分別清除176、282、1044、1755µg/盆的鎘。研究還發現,花生是一種有潛力的可有效促進主作物對提取鎘的
- 研究發現水稻應答鎘脅迫關鍵基因
學依據。據介紹,金屬耐受蛋白主要負責細胞內二價金屬陽離子的傳輸。研究表明,在植物體內,該類蛋白大多與植物體應答和耐受多種重金屬脅迫相關。此次研究人員發現,水稻金屬耐受蛋白OsMPT1的編碼基因是應答鎘脅迫的關鍵基因,這對于全面理解植物中金屬離子轉運蛋白的生物學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還表明,針對水稻金屬耐受蛋白基因OsMPT1的RNA干涉片段,利用表達載體將其在水稻中表達后,能降低水稻整體植株中
- 《本草綱目》:[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一]《本草拾遺》
。一名雞肝。味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肉,解丹石發熱。斷罐草藏器曰∶主疔瘡。合白牙KT菜、半夏、地骨皮、青苔、蜂窠、小兒發、緋帛等分。五月五日燒灰。每湯服一錢。拔根也。KT,音畜,羊蹄根也。千金鎘草藏器曰∶生江南,高二、三尺。主蛇蝎蟲咬毒,搗敷瘡上,生肌止痛。土落草藏器曰∶生嶺南山谷,葉細長。味甘,溫,無毒。主腹冷氣痛癖。酒煎服,亦搗汁溫服。倚待草藏器曰∶生桂州如安山谷。葉圓,高二、三尺。八
- 武漢植物園成功轉讓一項發明專利技術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與湖北楚蒡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專利轉讓及合作研究協議,首次成功轉讓一項發明專利——“利用耐鎘真菌在鎘污染土壤中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國家專利號ZL201310538617.4)。鎘是毒性最強的重金屬污染物之一,土壤中過量的鎘不但會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長,還可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隨著近年來鎘污染事件的頻發,對鎘污染土壤的治理也日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重視。而目前
- 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取得階段成果可吸附毒金屬
圖為:廣東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研制出的1至6號修復材料樣本。新華社記者梁旭攝近年來,“鎘大米”“毒蔬菜”等食品安全事件令土壤重金屬污染備受關注。廣東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日前宣布稱研制出一種土壤修復材料。這種代號為Mont-SH6的修復材料,對主要毒性重金屬鎘、鉛、銅、鋅有強烈的吸附能力。在鎘含量超標10倍的污染土壤中進行水稻盆栽試驗發現,“降鎘”有效率達90%以上,且材料制備成本大幅度降低。廣東省地
- 武漢植物園草坪草耐重金屬研究取得新進展
多年生黑麥草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溫帶地區的草坪草兼牧草,除了綠化、飼用功能外,黑麥草還具有修復重金屬鎘(Cd)污染土壤的潛力。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草坪種質資源學科組碩士研究生羅宏基在傅金民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了黑麥草響應重金屬鎘脅迫的生理及基因表達模式變化的相關研究,為深入理解草坪草富集重金屬的生理及分子機制提供了基礎。 研究發現,在兩種濃度鎘(0.2,0.5mM)處理下的黑麥草中,其可溶性蛋白含
- 盧寶榮:我國亟需加強土壤污染治理
據《新聞晚報》報道,對于此次鎘大米事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國家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盧寶榮指出,大米重金屬鎘超標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污染,在我國,土壤污染已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據介紹,鎘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環境治理措施,企業、工廠就會把含有這種金屬的廢水排入水環境和土壤中,并最終使水稻受到污染。 根據不同的攝取方式和攝入量,鎘對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