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高敏C反應蛋白 (最后修訂于2015/7/14 21:52:36)[共135字]
摘要:高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onprotein;CRP)是在感染和組織損傷時血漿濃度快速、急劇升高的主要的急性相反應蛋白,在機體的天然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hs-CRP是采用超敏感檢測技術檢測CRP,能準確的反應低濃度時CRP的水平。......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C反應蛋白對呼吸道感染和區分細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疾病診斷中,C反應蛋白對于鑒別某些疾病的參考價值。方法通過測定本院200例數病人全血中C反應蛋白的數值,結合病情進行分析討論。結果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患者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數值有明顯差異,支氣管炎患者和肺炎患者的C反應蛋白值有明顯差異。結論(1)通過測定感冒患者全血中C反應蛋白的數值,結合臨床癥狀,診斷患者感冒類型,區分病毒性和細菌性感冒。(2)通過測定患者C反應蛋白的數值,
- 超敏C反應蛋白在動脈硬化性疾病預后判斷中的作用
【摘要】闡述了C反應蛋白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有關概念,綜合分析了超敏C反應蛋白在判斷急性腦梗死、不穩定心絞痛、冠心病等動脈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預后判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動脈硬化性疾病;預后判斷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質,它可與細菌的細胞壁結合,起抗體樣調理作用。它能激活補體經典途徑,促進吞噬細胞功能,抑制血小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
出現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比較,探討T2DM患者hsC-RP水平與MS的關系。研究者共計調查了病例組(MS組)96例,T2DM對照組(T2DM組)104例,正常對照組80例。比較了以上三組及合并不同數量、不同種類MS組分的各組間hsC-RP水平,并進行各指標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MS組患者hs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及T2DM組,且差異有統計
- 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肥胖及糖代謝異常兒童相關因素的研究
2007年02月16日中華兒科雜志2006Vol.44No.12P.933-9364(北京)為了了解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與肥胖及糖代謝異常兒童的體量指標及血清參數相關性;探討hs-CRP與兒童肥胖患者及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關系。研究者選擇肥胖兒童7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選擇正常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組1),根據OGTT試驗將肥胖兒童分為不伴糖代謝異常組54例(組2)和糖代謝異常組16例(
- 不穩定型心絞痛冠脈病變嚴重程度與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應蛋白相關性研究
【關鍵詞】不穩定型心絞痛;尿酸;高敏C反應蛋白;冠狀動脈造影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SAP)和典型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不穩定的心肌缺血綜合征,UAP是AMI的前期表現,動脈粥樣硬化(AS)是UAP的病理基礎。近年來,臨床與實驗研究發現,AS斑塊存在著慢性炎癥過程,這一過程的急劇變化,可導致內皮損傷、斑塊破裂、血栓形成,UAP向AMI甚或猝死發展。許多流行病學和臨床結果
- 高敏C-反應蛋白可以預測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長期預后
的危險[3],且優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傳統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因此有學者建議,血清炎癥標志物應常規用于冠脈事件的危險預測,以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4]。在諸多炎性因子中,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已經作為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的替代指標而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已經將hs-CRP常規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A
- 圍術期C-反應蛋白水平與術后低蛋白血癥發生的相關性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普外科患者圍術期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與術后低蛋白血癥發生的相關性。方法分析行中等程度以上手術的普外科133例患者圍術期血漿C-反應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并就可能產生低蛋白血癥的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術后血漿C-反應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術前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10mg/L和<10mg/L的患者其術后血漿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變化。方法69例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測定Hs-CRP,另30例健康人為對照。結果與對照組比較ACS患者Hs-CRP水平明顯升高。結論血清Hs-CRP水平與ACS的發生、程度密切相關。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高敏C-反應蛋白 Thechangesofserum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
- 冠脈造影劑滯留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時伴有造影劑滯留現象與其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方法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分成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組、高度狹窄組和存在造影劑滯留組。冠狀動脈造影采用標準術式,取右側股動脈為穿刺入路,造影劑采用低滲非離子型。高敏C反應蛋白測定采用免疫增強的散射比濁法,在全自動特種蛋白分析儀上完成。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結果3組之間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濃
- 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對脂蛋白和高敏C反應蛋白有影響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7年第23卷第4期中國研究者探討了常規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CABG)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對血脂、脂蛋白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影響及其意義。研究者分析41例CAB(;和38例OPCAB術前、術后第1、3、7、10、14、28d血漿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
-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敏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斑塊檢出率及斑塊性質的關系
近年來,研究證明C反應蛋白(CRP)不僅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損傷的形成[1],而且CRP也反映動脈斑塊的脆性和易于破裂[2]。此外,高清晰分辨率的B型超聲可以根據超聲信號反射所產生的不同回聲影像將動脈血管局部斑塊分類為不同形態學特征斑塊,例如:頸動脈軟斑塊、硬斑塊和混合性斑塊,并結合臨床隨訪和病理報告(病理學上一般認為低回聲斑塊與高含量脂質和出血相關,而強回聲斑塊包含更多鈣化和纖維組織。富脂核的動脈
- 高敏C反應蛋白與代謝綜合癥及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間的關系研究
2005年11月10日DiabetesResClinPract.2005,69(2):151-9.8高敏的C反應蛋白(hsCRP)一直被認為是可以預測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敏感指標。韓國的研究人員近期對血清hsCRP水平與代謝綜合癥及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關系進行了評估。研究人員對269名入組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代謝綜合癥構成項目的評估及頸動脈內膜厚度的測定。同時測定的指標還包括血清hsCRP水
- 健康老年人高敏C-反應蛋白與心腦血管事件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是否是健康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預示指標。方法對370名健康老年人,按照hs-CRP水平分成3組,隨訪18個月,觀察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hs-CRP1.0mg/L為低危組,1.0~3.0mg/L為中危組,3.0mg/L為高危組。結果各組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比率分別為高危組13.1%,中危組8.3%,低危組3.7%;P0.05。高危組的危險性是低危組
- C-反應蛋白在檢測滲出液和漏出液鑒別中的應用
【摘要】傳統的滲出液和漏出液鑒別有理學檢查、化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病原微生物檢查等,特別是理學檢查和蛋白質及酶類測定即可作為其鑒別的要點。但滲出液常見的多為細菌感染所致,其積液中C-反應蛋白含量明顯高于漏出液,因此C-反應蛋白的檢測對滲出液和漏出液的鑒別診斷及病情監測有重要價值。本文以實例報告形式闡明其重要性。【關鍵詞】C-反應蛋白滲出液漏出液鑒別 C-反應蛋白(c-reativeprote
- 代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與炎癥反應標記物的相關性研究
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與血漿炎癥反應標記物水平的關系,探討炎癥反應在代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發生中的作用。方法選擇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60.8±6.2)歲。正常健康對照20例,分別測定血漿高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
- 生物化學復習題概要
3E.一CH=NH15.苯丙酮酸尿癥患者,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氨酸,因為體內缺乏哪種酶()A.酪氨酸轉氨酸B.磷酸吡哆醛C.苯丙氨酸羥化酶D.多巴脫羧酶E.酪氨酸羥化酶16.下列哪組成分的含量高,則雙螺旋DNA的熔解溫度也增高()A.胞嘧啶十鳥嘌呤B.胞嘧啶十胸腺嘧啶C.腺嘌呤十胸腺嘧啶D.腺嘌呤十鳥嘌呤E.腺嘌呤十胞嘧啶17.體內dATP的生成首先是通過()A.AMP的直接還原B.ADP
- 頸動脈狹窄與C反應蛋白的關系
【摘要】目的觀察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狹窄的關系。方法選擇經DSA全腦血管造影的104例證實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及同期經DSA全腦血管造影的104例無頸動脈狹窄的患者,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進行比較。結果頸動脈狹窄的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C反應蛋白在頸動脈狹窄中起重要的作用。 動脈粥樣硬化在頸動脈狹窄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動脈粥樣硬化中,剪切力、炎性反應、氧化異常及血脂增高被稱為動脈粥樣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預對血脂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療對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響,探討他汀類藥物在ACS早期干預中的作用。方法選擇住院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隨機、單盲、對照方法將ACS患者分為對照組(n=38,每日口服安慰劑)和辛伐他汀治療組(n=42,辛伐他汀20 mg/d,發病48h內開始服用),兩組其他治療相同;觀察4周,于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血清hs
- 血清C反應蛋白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相關性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人體血清C反應蛋白濃度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危險程度的關系。方法觀察82例SIRS患者的C反應蛋白濃度,根據SIRS病人的器官功能狀態進行評分并按分數值進行分組,比較各組之間的C反應蛋白濃度差異有無意義。結果分數越高、病情越重組的C反應蛋白濃度越高,各組間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C反應蛋白濃度的測定可以作為判斷SIRS病情和預后的指標。 關鍵詞C反應蛋白全身炎癥反應綜
- 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與急性冠脈事件的相關性
【摘要】目的討論總結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與急性冠脈事件之間有無相關性。方法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50例,其中不穩定心絞痛組2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組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組19例。門診健康體檢者50例作對照組,檢測CRP,對比兩組結果。結果急性冠脈綜合征組的C反應蛋白值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可以預測、判斷、評估急性冠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預對血脂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療對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響,探討他汀類藥物在ACS早期干預中的作用。方法選擇住院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隨機、單盲、對照方法將ACS患者分為對照組(n=38,每日口服安慰劑)和辛伐他汀治療組(n=42,辛伐他汀20mg/d,發病48h內開始服用),兩組其他治療相同;觀察4周,于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血清hs-
- 急性冠脈綜合征C反應蛋白、血清肌鈣蛋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研究C反應蛋白,血清肌鈣蛋白的變化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意義。方法將78例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病人與對照組,檢測血清肌鈣蛋白、C反應蛋白及心電圖,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急性冠脈綜合征C反應蛋白、血清肌鈣蛋白均明顯增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心電圖、C反應蛋白、血清肌鈣蛋白的變化評估急性冠脈綜合征危險分層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施他寧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漿內毒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施他寧(生長抑素)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漿內毒素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方法3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采用施他寧治療(治療組),B組給予一般治療(對照組),于入院第1、7、14天抽血測定血漿內毒素和C-反應蛋白。結果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漿內毒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人;施他寧治療組患者血漿內毒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下降速度明顯
- 術后鎮痛對上腹部手術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影響
關鍵詞術后鎮痛;C-反應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上腹部手術 摘要目的觀察不同鎮痛方法的上腹部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變化,探討鎮痛對患者機體的影響。方法選擇按ASAⅠ、Ⅱ級行上腹部手術患者40例,隨機分為二組(對照組和鎮痛泵組),每組20例,分別于麻醉前、術中1h、術后24,72,120h靜脈取血;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
- 糖尿病患者監測高敏C-反應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高敏C-反應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并發癥,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58%死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并發癥[1]。糖尿病患者早期發現并預防并發動脈粥狀硬化具有重要意義,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與低密度脂蛋白(LDL)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監測是否有意義,hsCRP,LDL哪個更能有效的監
- 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對腦梗死預后評估的意義
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對腦梗死預后評估的意義(pdf)[摘要]目的探討腦梗死患者血漿中C反應蛋白的變化規律及與預后的關系,并以此對腦梗死的預后做出評估。方法采用免疫比濁法評定60例腦梗死患者起病1周、3周時血漿CRP含量,并與對照組進行研究比較,同時把腦梗死患者按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分為輕、中、重三組。結果腦梗死患者起病1周內的CRP濃度明顯升高(P<0.01),第3周時,CRP濃
- Ⅱ期翻修治療全膝置換術后感染化驗指標動態觀察研究
,每周檢查血常規、紅血球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觀察上述指標的動態變化,分析最為敏感的監測指標。[結果]C反應蛋白對感染控制最為敏感,其最大值出現在抗生素骨水泥隔體植入術后第1周,之后迅速減低,術后第2周和術前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t=105.84,P0.05)。[結論]Ⅱ期翻修治療全膝置換術后感染控制指標中C反應蛋白最為敏感,治療過程中一過性的升高無明顯臨床意義,ESR、白細胞計數相對不敏
- 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預測急性心肌梗塞冠脈介入30天后療效
-8082.37mg/L,n=73)和低hsCRP組(2組:hsCRP2.37mg/L,n=73)。單變量分析結果表明30天發生的主要的不利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再發的缺血,及再阻塞)在第1組顯著高于第2組(23.3%vs4.1%,p=0.0008)。多階段的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高hsCRP(p=0.001),心源性休克(p=0.0003),和左室射血分數低(p=0.032)是30天不
- 高敏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
關鍵詞高敏C-反應蛋白;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 隨著冠心病(CHD)病因學研究的深入,冠心病與炎癥的關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癥在動脈粥狀硬化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在炎癥的急性期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是一種敏感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大量前瞻性臨床研究表明,Hs-CRP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發病危險度升高密切相關[2]。本文通過
- VwF、hs-CRP與高血壓病發病的相關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在高血壓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120例高血壓病患者及30例正常者空腹取肘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ELISA),測定血漿vWF含量;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其hs-CRP血漿濃度,按高血壓病分期分組。結果高血壓Ⅰ、Ⅱ、Ⅲ期患者vWF含量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且
- 肝酶水平可能幫助預測代謝綜合癥的心臟風險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1月《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雜志(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5;25:193-197)上報告,肝酶增高與C反應蛋白濃度高有關。海發Rambam醫學院中心的卡勒(ArthurKerner)和同事測量了1740名接受心臟風險因素評估的中年人的丙氨酸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和C反應蛋白的水平。他們報告,以上兩種肝酶之一增高的病人(定義為研究人群的上
- 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癡呆發病危險增加
荷蘭Marieke等通過人群為基礎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與阿爾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癡呆的發病危險增加相關,其中與血管性癡呆的相關性更強,但C反應蛋白的水平與AD和血管性癡呆不相關。[Stroke2005,36(12):2637] 血漿纖維蛋白原和C反應蛋白均為炎性反應急性期蛋白,是炎性標志物。纖維蛋白原還具有止血特性,能夠影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高水平的血漿纖維蛋
- hs-CRP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中(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臨床意義。方法 住院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70例,分為兩組,腦梗死(CI)組34例和腦缺血(TIA)組36例;選取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檢測血清中hs-CRP水平并進行分析。結果 腦梗死組和腦缺血組與正常對照組之間hs-CRP濃度
- 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與冠心病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與冠心病的關系。方法選擇臨床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78例及健康對照7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及酶終點比色法分別對上述病例及對照病例進行hsCRP與總膽固醇(TC)含量檢測。結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與TC含量分別為(5.50±1.10)mg/L與(5.11±0.49)mmol/L,均非常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hsCRP與T
- 超敏C反應蛋白與纖維蛋白原測定在糖尿病中的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膠乳增強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免疫比濁法測定纖維蛋白原。并對各指標進行了t檢驗和相關分析。結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結論測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預測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糖尿病 筆者應用膠乳增強比濁法測定
- 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高敏C-反應蛋白動態變化的影響
關鍵詞腦梗死;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應蛋白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是組織受損傷后產生的一種非特異性、普遍存在的反應蛋白,參與了脂質過氧化、內皮細胞功能失常、動脈炎癥等一系列病理過程。其含量增高是發生急性腦梗死(ACI)的一項獨立危險因子,且與腦梗死病情進展密切相關,是腦梗死預后的重要預測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調脂干預方法,觀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變化,以及血脂、血清
- 超敏C反應蛋白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改變
【摘要】目的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輔助診斷價值。方法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包括不穩定心絞痛41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并設對照組20例。測定急性時相的超敏CRP。結果超敏CRP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升高明顯,以急性心肌梗死組最高,不穩定心絞痛組次之,與對照組相比P0.001。結論超敏C反應蛋白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危險預報因子之一。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急性冠脈綜合征 冠
- 高原地區5公里越野前后檢測C反應蛋白對心臟應激能力的意義
【摘要】目的觀察C反應蛋白在高原地區進行初次5公里越野訓練的新兵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變化,評價C反應蛋白在心臟應激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隨機抽取15名新兵,在5公里越野訓練當日清晨、越野后2h、次日清晨和第三日清晨進行空腹抽血,以速率比法測定C反應蛋白濃度。結果C反應蛋白在訓練后2h和16h(次日清晨)出現升高,有心電圖異常改變的明顯升高。結論C反應蛋白是一項用于監測心臟應激能力的重要指標。【關鍵詞】C
- 高血壓病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與健康人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的對比研究,探討血清CRP與高血壓病發病和病情發展的關系。方法選擇78例高血壓病患者和34例健康對照者測定血清CRP濃度,比較高血壓病組和健康對照組及高血壓病不同血壓水平組血清CRP水平的差異。結果高血壓病組血清CRP水平較健康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血清CRP水平在高血壓病Ⅲ級組較Ⅱ級組、高血壓病Ⅱ級組較Ⅰ級組顯著升
- 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肺炎中的輔助診斷作用
目的了解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肺炎中的輔助診斷作用。方法采用白細胞計數和快速免疫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并根據結果進行分組統計。結果白細胞計數正常、C反應蛋白正常占20%,白細胞計數正常、C反應蛋白增高占28%,白細胞計數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占23%,白細胞計數增高、C反應蛋白正常占29%。結論在感染性肺炎的輔助診斷中,C反應蛋白應與白細胞計數同時檢測并與患者年齡相結合可作出互補正確診斷,
- C反應蛋白和家族史有助于冠心病風險預測
2008年11月14日Circulation.2008Nov9.[Epubaheadofprint]醫學空間10月14日消息-《循環》雜志報道,女性Reynolds風險預測模型已將高敏C反應蛋白和家族史納入心血管事件預測因素。美國科研人員想了解男性是否也同樣適用。對10724名健康非糖尿病男性平均隨訪了10.8年后,共有1294例心血管事件發生。采用增加了高敏C反應蛋白和家族史的Reynolds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D62p、Hs-CRP與尿11-脫氫-TXB2水平的動態變化分析
組尿11-脫氫-血栓素TXB2為84.56±50.35、UAP組中尿11-脫氫-血栓素TXB2為76.43±42.69,與對照組(42.28±35.02)相比,差異已無統計學意義。入院時AMI高敏C反應蛋白(36.33±26.04),UAP組中高敏C反應蛋白(9.39±6.40)高于對照組(1.56±0.75),P<0.05;1周后AMI組Hs-CRP(2.98±1.12)、UAP組Hs-CRP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變化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將280例T2DM患者隨機分為代謝綜合征(MS)組及非MS組,應用免疫透射比濁乳膠增強法檢測各組血清hs-CRP水平,并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濃度,以40名健康人作對照。結果T2DM合并代謝綜合征(M
- 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臨床觀察
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3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應用羅格列酮治療前后血常規、血糖、血脂、空腹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體重、血壓、肝功、腎功、C反應蛋白、肝臟B超、尿常規等變化及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TG、C反應蛋白水平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胰島素敏感性明顯上升。復查肝臟B超提示8例患者脂肪肝消失。監測腎功能、血尿常規、心
- 不同類型冠心病血中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變化的研究
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急慢性炎癥時,產生的敏感,但非特異的標志物之一。炎癥反應在冠心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已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明[1]。近年來很多研究顯示,超敏感C-反應蛋白(hs-CRP)與血管不穩定性斑塊的破裂及血栓事件有一定關系。有學者認為,血清中的CRP水平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因其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密切相關,所以可
- 阿托伐他汀對高脂血癥患者血漿C反應蛋白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阿托伐他汀對70例高脂血癥患者血漿C反應蛋白(CRP)的影響。方法7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同時飲食控制和改變生活方式,對照組未用任何調脂藥物,治療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1個月后觀察血脂及CRP的變化。結果治療組1個月后血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與甘油三酯前后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治療組各項血脂
- 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關鍵詞】C-反應蛋白;缺血性腦血管病;機制C-反應蛋白(CRP)是機體感染、創傷所致組織損傷時產生的急性時相蛋白的一種。多數學者[1]認為其在缺血事件的發生、發展中,可作為獨立的評價指標。本文就近年來有關CRP與缺血性腦血管病關系研究現狀作一綜述。1CRP的理化特性與功能CRP是一種急性炎癥反應的時相蛋白[2],于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等首先發現[3],CRP是一環狀均質性分
- 炎癥因子與動脈血栓前狀態
【摘要】隨著對炎癥因子功能的深入研究,炎癥已不僅僅局限于經典的創傷和感染的病理生理過程。C反應蛋白、細胞因子、血管黏附分子等炎癥因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再通過影響血液高凝狀態的組織因子、血小板功能、纖溶系統狀態的各種因素,與凝血系統之間建立了復雜的網絡關系。 【關鍵詞】炎癥因子;血栓前狀態近年來,炎癥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經典的創傷和感染的病理生理過程,隨著對炎癥因子功能的深入研究,在炎癥與凝血系統之
- 血脂康治療32例青年高脂血癥的降脂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以自身服藥前后為對照,觀察血脂康對青年高脂血癥患者的降脂療效和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的影響。方法32例青年高脂血癥患者(年齡18~39歲)口服血脂康,每次06g,每日2次,連續治療8周。檢測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結果青年高脂血癥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值,治療后的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結論青年高脂血癥患者血清Hs
- 辛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血清膽固醇、高敏C-反應蛋白及預后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辛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膽固醇、高敏C-反應蛋白及預后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14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分為辛伐他汀治療組(辛伐他汀20mg/d,n=71)和對照組(n=69),他汀組于發病24~48h內服用辛伐他汀,在發病8周時測血清hs-CRP、TC、LDL-C,研究終點為24個月。結果統計出主要終點事件(總死亡率)減少10.5%(P<0.05),冠心病主要事件
- 細菌性感染患者急性期C-反應蛋白的測定與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細菌性感染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濃度變化。方法用日本Olympus-64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試驗組與對照組血清中C-RP濃度。結果106例細菌性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RP濃度升高占97例,同時WBC升高占86例,C-RP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C-RP濃度與WBC計數兩者之間的變化有很好的相關性(r=0.663),而WBC計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