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高動力循環狀態或高心排血量狀態指休息時心排血量增多(正常成人為2.3~3.9L/min/m2),可伴有心率增快,周圍循環血流灌注增多或血壓增高的綜合狀態
4 心排血量增加因素
4.1 阻力降低
周圍血管阻力降低(即心臟后負荷降低),心搏量增加,于是心排血量增高,在某些生理情況下,如妊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高溫環境等可引起生理性的高動力循環狀態
4.2 心搏量增加
心臟充盈壓增高(即心臟前負荷增加),使舒張期心室壁張力增加,則心搏量增加而使心排血量增高
4.3 心率加速
植物神經功能變化: 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速和心肌收縮力增強,心排血量增加,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腳氣病性心臟病、體動靜脈瘺、急性腎小球腎炎、肝硬化、骨病(Paget病和Albright綜合征)、類癌綜合征、肺心病等則可引起不同程度病理性的高動力循環狀態
4.4 體溫變化
體溫增高,則心率加快,同時周圍血管阻力降低,使心搏量增加,也導致心排血量增加
5 臨床表現
出現高動力循環狀態時,患者往往主訴心悸,心動過速,或胸悶不適,表現與一般心臟神經官能癥很相似;心電圖檢查可有左心室高電壓或左心室肥大圖型。常見的體征有: 心率增快,休息時每分鐘常在85~105次; 右側頸靜脈血管營營音,特別在半臥位時容易聽到; 脈壓增寬、水沖脈、動脈槍擊聲、毛細血管搏動等; 心尖搏動強烈可聽到第三或第四心音,胸骨左緣第2~3肋間可聽到噴射型收縮期雜音
造成非心原性循環淤血,其臨床表現可類似心力衰竭; 在原有器質性心臟病者中,容易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 偶可使正常心臟發生心力衰竭。高心排血量引起的心臟與周圍血管體征,須與器質性心血管病相鑒別; 但本狀態得到緩解時,這些體征也隨之消失,有助于鑒別診斷
6 治療方法
生理性高動力循環狀態,在生理狀態復原后,癥狀與體征都會好轉。病理性高動力循環狀態的治療,關鍵在于糾正或治療原發病,如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糾正貧血,手術治療動靜脈瘺等。對原因不明的高動力循環狀態,使用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