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中藥炮制方法之一·干燥
干燥(drying[1])為中藥炮制方法之一[2]。是指藥材中水分氣化蒸發的過程[1]。即新鮮藥材或藥材切制成飲片后,采取曬干、烘干、陰干和低溫冰凍等方法減少藥材含水量的過程[2]。藥材經干燥后,能保存藥效,利于貯藏[2]。
4.1 關于炮制
炮制又稱炮炙、修治、修事[3]。泛指藥材的加工處理,如切飲片、炙、煅、蒸、淬等[3]。藥物炮制,早在《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至劉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論》,是我國最早的制藥專書[3]。炮制的目的在于:
1.清除雜質,易于保存[3]。可用洗、漂、烘、曬及陰干等法[3]。
2.便于制劑和服用[3]。如代赭石、磁石、牡蠣、鱉甲等,采用煅制,使質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3]。
3.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3]。如生半夏用生姜制過,巴豆去油等[3]。
4.改變藥物性能,加強療效[3]。如生地清熱涼血,經用酒蒸曬成為熟地后,就變為溫性而滋腎補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強,用酒制可減弱其催吐的作用[3]。炮制總分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3]。水制有洗、漂、泡、漬、水飛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3]。
5 物料處理方法·干燥
干燥是通過氣化而使濕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的方法。它包括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其過程指水分從濕物料內部倍擴散作用達到表面,并從物料表面受熱氣化的過程。包括接觸干燥、氣流干燥、隧道式干燥、真空干燥、沸騰干燥、噴霧干燥、冷凍干燥、遠紅外干燥、微波干燥。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1.
古籍中的干燥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門]消渴口舌干燥
渴口舌干燥者。邪熱積于心脾。津液枯耗。不能上湊故也。其證飲方麥門冬丸(出圣濟總錄)治消渴。口干喜飲水...
- 《傷寒論輯義》:[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明。以少陽證。而發其汗。且利其小便。令胃中之津液干燥而煩。是少陽之邪。并歸于胃。故曰躁煩實。實則大...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全篇
病,或發汗,或吐,或下,或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干燥,太陽之邪,乘胃燥而轉屬陽明,致小便反數,大便硬...
- 《臨癥驗舌法》:[上卷]驗舌分臟腑配主方法
而浮胖嬌嫩者,肝膽兩經精氣虛也,滋水生肝飲;青而干燥者,非膽腑陰虛火郁,即肝臟血虛火旺也,(但干而不...
- 《高注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
- 更多古籍中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