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gāng guǎn zhí cháng zhōu wéi nóng zhǒng qiē kāi yǔ yī qī féng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incision and primary closure of anorectal abscess
3 手術名稱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與一期縫合術
4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與一期縫合術的別名
5 分類
普通外科/肛管、直腸手術/肛門、肛管的手術/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引流術
6 ICD編碼
49.0101
7 概述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與一期縫合術用于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治療。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后多形成肛瘺。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偶有厭氧性細菌和結核桿菌。但臨床上所見的常是多種病菌混合感染。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若來自肛腺處,則多形成肛瘺,臨床最常見。若病灶感染不來源于肛腺,則多不形成肛瘺,這是少數。如膿腫可直接來源于肛裂、血栓性外痔破裂、內痔或直腸脫垂藥物注射后,也可來源于肛周皮膚感染、敗血癥、血液疾患或直接外傷,少數病例還可來源于結核、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病等。
因肛竇開口向上,糞便易進入或損傷肛竇而致感染。感染可沿肛腺管進入肛腺,并通過腺體的管狀分支或聯合縱肌纖維向上、下、外3處擴散到肛管直腸周圍間隙,形成各種不同部位的膿腫。如沿聯合縱肌向下到肛管開口處為肛周膿腫,這是最常見的膿腫;向外穿過聯合縱肌及外括約肌到坐骨直腸間隙成為坐骨直腸窩膿腫;向上到括約肌間隙則產生骨盆直腸膿腫(圖1.8.2.1.1-0-1,1.8.2.1.1-0-2)。
8 適應癥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與一期縫合術主要適用于淺表性肛周膿腫及坐骨直腸窩膿腫。
9 禁忌癥
深部膿腫及合并內瘺者不適用。
10 術前準備
11 麻醉和體位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放射形切開膿腫(圖1.8.2.1.1-1)。
12.2 2.探查
先用手指探查膿腔,然后用探針探明有無內瘺口,后者不宜采用本法。
12.3 3.刮除
用銳利刮匙刮除膿腔壁,因刮除術可破壞膿腔壁的肉芽組織層,便于抗生素自血循環穿透到膿腔壁內達到滅菌目的(圖1.8.2.1.1-2)。
12.4 4.縫合
用不吸收縫線將皮膚做3或4針垂直性褥式縫合。傷口用干紗布稍加壓迫包扎(圖1.8.2.1.1-3)。
13 術中注意要點
1.合并有內瘺者不能采用。
2.縫合時要注意不能留有死腔。
3.要從靜脈內輸入大量有效的抗生素。
14 術后處理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與一期縫合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抗生素要繼續大量補給,持續5~10d,膿液要做細菌敏感試驗,根據試驗選用藥物。
2.術后5~7d拆除縫線。凡疑有復發及炎癥蔓延者,應提前拆除縫線。
15 并發癥
膿腫復發是本手術的主要并發癥。有人用一期縫合法治療肛管直腸膿腫100例,并隨訪2年,15例膿腫復發,7例形成肛瘺,因此感染復發率為22%,復發率與膿腫類別有關,如肛周膿腫為15.6%,而坐骨直腸窩膿腫為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