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甘草節
2.1 出處
2.2 拼音名
Gān Cǎo Jié
2.3 甘草節的別名
粉草節(《外科精要》)。
2.4 來源
2.5 功能主治
治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①《醫學入門》:"生用,消腫導毒,治咽痛;炙則性溫,能健脾胃和中。"
②《本草原始》:"消癰疽焮腫。"
2.6 甘草節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研末。
2.7 附方
治小癰癤發熱時:即用粉草節,曬干為末,熱酒服-、二錢,連進數服,痛熱皆止。(《外科精要》)
2.8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甘草節的方劑
- 內消沃雪湯
方:青皮、陳皮、乳香、沒藥、連翹、黃芪、當歸、甘草節、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貝母、白芍藥、金...
- 軍門立效散
有三首。《外科大成》卷四方之軍門立效散:組成:甘草節(半寸長)九段,川椒三十枚,天花粉五錢,皂角刺...
- 趕痛湯
藥、地龍(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紅花、甘草節、牛膝(酒浸)、當歸、羌活、五靈脂(酒淘去土)...
- 托里透膿湯
參、白術(土炒)、炒穿山甲、白芷各一錢,升麻、甘草節、炒青皮各五分,當歸二錢,黃芪三錢,皂角刺一錢...
- 前胡化斑散
1錢,當歸1錢,前胡8分,荊芥4分,白芷5分,甘草節5分,赤芍藥5分,陳皮5分,郁金7分(酒浸),...
- 更多用到中藥甘草節的方劑
用到中藥甘草節的中成藥
- 黃精丸
生搗汁,和4味,研細焙干)(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節)。主治:大風病。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
- 鐵箍散
半夏、防風、羌活、皂刺、木鱉子、瓜蔞根、阿膠、甘草節、草烏各等分。主治:癰疽腫痛,赤暈散漫,及諸般...
- 駐車丸
5錢,米仁1兩,羌活1兩,防風1兩,細辛1兩,甘草節1兩,牛膝1兩。主治:《解圍元藪》卷三之駐車丸...
- 海藻玉壺湯
用。處方: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連翹半夏甘草節獨活各3克海帶1.5克海藻(洗)3g、昆布3g...
- 四逆散
虛或中氣虛寒者亦不宜用。4.熱厥:祝某,始周身骨節疼,胸腹脹滿,目閉肢厥,爪甲青紫,醫以傷寒治之,...
- 更多用到中藥甘草節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甘草節
- 《瘍醫大全》:[卷七]癰疽腫瘍門主方
毒肺癰,初起立消,誠外科捷法。鮮金銀花(五兩)甘草節(一兩)作一劑,入砂鍋內,水二碗,煎一半,加無...
- 《丹溪心法》:[卷五]癰疽八十五
。正冬月,與麻黃桂枝湯加酒黃柏、生附、栝蔞子、甘草節、羌活、青皮、人參、黃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
- 《醫學正傳》:[卷之六]瘡瘍
得此方而愈。丹溪治背疽方,用大黃、防風、羌活、甘草節、生地黃、當歸身、貝母、白芷、赤芍藥、皂角刺、...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芷、防風、升麻、黃芩、白芍、連翹、歸尾各等分,甘草節減半,水煎服,治氣實痰郁發不出者。連翹散連翹、...
-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吹乳癰腫
,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細研石膏行污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治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
- 更多古籍中的甘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