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Funü Yangxue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1934-95
2.3 處方
當歸 300g 丹參 300g 人參 30g 川芎 210g 茯苓 84g 地黃 48g 陳皮 66g 肉桂 24g 紅花 207g 柴胡 180g 白芍 261g 香附(醋制) 300g 甘草 66g 厚樸(姜制) 24g 白術(麩炒) 48g
2.4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120~ 150g制 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黑棕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甜、略苦。
2.6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細胞紡綞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 錯紋理。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 棱角銳尖。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 含有數個簇晶。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 4~6μm。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草酸鈣方晶成片存 在于薄壁組織中,呈菱形或雙錐形。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3~66μm,外壁具短 刺和點狀雕紋,有3個萌發孔。油管含淡黃色或黃棕色條狀分泌物,直徑8~25μm。分泌 細胞內含淡棕色或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7~8個薄壁細胞略作放射狀排列。石細胞無色, 分枝狀,壁厚,層紋明顯。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補氣,養血,調經。用于氣虛血虧、受寒引起的經期不準、行經 腹痛、身體虛弱、氣短煩倦、午后身燒。
2.9 用法與用量
2.10 規格
每丸重 9g
2.11 注意
孕婦忌用。
2.12 貯藏
密閉,防潮。
3 婦女養血丸說明書
3.1 藥品類型
中藥
3.2 藥品名稱
婦女養血丸
3.3 藥品漢語拼音
3.4 藥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癥/功能主治
補氣,養血,調經。用于氣虛血虧,受寒引起的經期不準,行經腹痛,身體虛弱,氣短煩倦,午后身燒。
3.9 規格
每丸重9克
3.10 婦女養血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用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
1.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3.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
4.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量少,或月經錯后,或陰道不規則出血者,應去醫院就診。
5.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及其制劑;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7.服藥二周癥狀無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3.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5 婦女養血丸的藥理作用
3.16 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4 《中藥制劑手冊》
4.1 組成
當歸5兩,香附(醋炙)3兩,川芎1兩,肉桂2兩,木香(煨)1兩,熟地黃3兩,白芍(酒炒)3兩,砂仁1兩,山藥3兩,川貝母2兩,阿膠珠1兩,茯苓3兩,炮姜1兩,黨參2兩,黃耆(炙)2兩,續斷2兩,白術(麩炒)2兩,知母2兩,甘草1兩,地骨皮1兩,艾葉炭2兩,杜仲炭1兩,柴胡(醋制)1兩。
4.2 功效
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4.3 主治
婦女血虧,月經愆期,時來時止,血枯色淡,腹痛腰痠,精神倦怠,日晡潮熱,咳嗽自汗。
4.4 婦女養血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
4.5 制備方法
將地骨皮、杜仲炭、艾葉炭、柴胡加清水煮過,過濾取汁,殘滓再煎取汁,2次煎汁合并;當歸等十八味為細粉,取部分細粉與熟地黃同碾或搗爛,干燥后軋為細粉,再與其他細粉和勻,用煎汁酌加冷汗水泛為丸,每干丸10兩,用朱砂細粉9錢為衣。
古籍中的婦女養血丸
- 《萬病回春》:[卷之六]經閉
殼枳實黃芩蘇木紅花烏梅上銼一劑,姜棗煎服。調經養血丸治婦女經脈不行或不調,或前或后,赤白帶下,久不...
- 《瘍醫大全》:[卷二十六香港腳部]添加江蘇揚州府江、甘、儀三邑婦女香港腳門主論
,服丸藥,每早以養血調經、寧神散郁為主。如調經養血丸、河車大造丸、益母八珍丸、香附女金丹、益氣養榮...
- 《濟世神驗良方》:女科門
神曲糊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米湯服下八十丸。推氣養血丸產后右脅膨脹有塊,如豎弦一條,著緊便疼。用∶白...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二婦人諸疾門]月水不調
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醋湯送下。空心食前服。養血丸(出楊氏家藏方)補血海。療虛弱。調經候。快三焦...
- 更多古籍中的婦女養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