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復刺為刺法術語。指出針后重復再刺,重復刺激,因稱。與報刺同。[1]
參見報刺:
報刺為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官針》:“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指對游走性的病痛,可當其痛處下針,進針后不可立即拔針,再用左手隨著疼痛的所在按其痛處,然后將針拔出,重刺另一處。“報”作“復”解,刺而復刺,故名報刺。[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復刺
- 《針灸大成》:[卷九]治癥總要
受病淺,風疾未盛,氣血未竭,體氣未衰,此為易治。復刺后穴∶中沖行間曲池少澤〔第四〕中風不省人事∶人中...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表里原絡總歌
]如手太陰肺經病,可刺本經表之原穴,即太淵穴也,復刺大腸表之絡穴,即偏歷穴也;手陽明大腸經病,可刺本...
- 《刺灸心法要訣》:[卷一]十二經表里原絡總歌
。如手太陰肺經病,可刺本經里之原穴,即太淵穴也,復刺大腸表之絡穴,即偏歷穴也;手陽明大腸經病,可刺本...
- 《針灸大成》:[卷五]十二經治癥主客原經(楊氏)
肺脈所過為原。掌后內側橫紋頭,動脈相應寸口是),復刺手陽明大腸絡(絡者,偏歷穴,去腕三寸,別走太陰)...
- 《醫學正傳》:[卷之五]邪祟
見之,令人暴亡。治法,刺手少陽之所過,陽池穴也,復刺心俞即生。人飲食勞倦則傷脾,又飲食飽甚,汗出于胃...
- 更多古籍中的復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