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麩炒 (最后修訂于2016/6/30 20:05:15)[共288字]
摘要:
麩炒(stir-frying with bran)指凈藥材或切制品加定量麩皮熏炒的炮制方法。屬中藥炮制法中用輔料進行炒制的方法之一。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三方面探尋中藥麩炒機理
麩炒又稱“麩皮炒”或“麥麩炒”,是一種傳統炮制工藝。麩炒是指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用一定量的麥麩加以拌炒的炮制方法。麩炒炮制方法淵源已久,散見于歷代醫方本草及其炮制專著中。近年來,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對麩炒的機理進行了廣泛研究,賦予了其現代意義。▲麩炒前后化學成分變化麩炒前后,藥物的化學成分發生改變是目前研究人員發現的最為普遍的現象之一。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文紅梅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白術及
- 中藥飲片炮制質量研究獲新進展——麥麩粒徑等顯著影響麩炒飲片質量
京中醫藥大學、江蘇省中藥質量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近年來在其承擔的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重大科研項目“中藥飲片炮制質量標準規范化研究”中,對常用中藥炮制輔料——麥麩(Wheatbran)的粒徑對麩炒山藥外觀性狀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研究。科研人員最近發現,麥麩粒徑大小、是否進行過篩處理等因素,對麩炒山藥飲片的外觀性狀有明顯影響。研究人員認為,麥麩的粒徑和灰屑含量可作為麥麩的質量指標之一。 南京中醫
- 脫肛的熱熨療法
病因見脫肛取位:肛門操作方法:取枯白礬7.5克、防風30克、枳殼(麩炒)30克,共研末,和勻,裝入布袋,蒸20分鐘,趁熱坐熨,藥袋冷則更換。每天1-3次,每次30分鐘。作者:
- 香砂枳術丸
香砂枳術丸使用說明書 標準來源:2000版藥典 【藥品名稱】香砂枳術丸 【漢語拼音】XiangshaZhizhuWan 【藥物組成】木香、枳實(麩炒)、砂仁、白術(麩炒)。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略辛。 【作用類別】本品為傷食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健脾開胃,行氣消脹。用于脘腹脹悶,食欲不振,大便不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
- 第二十二節 大小便不通
于腸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 (驗案) 薛氏嘗治一婦大小便不適,諸藥不應,將危矣,令飲牛乳,一日稍通,三日而痊,人乳尤善。 (方劑) 【通氣散】治產后大小便不通。(通氣) 陳皮,蘇葉,枳殼[麩炒],木通[各等分]。 上剉散,每服四錢,水煎溫服,立通。 【桃仁散】治膀胱氣滯血澀,大小便閉。(通血) 桃仁,葵子,滑石,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枳殼丸】治
- 薏苡仁
。 氣微,味微甜。鑒別 本品粉末淡類白色。 主為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多面形,直徑2~20μm,臍點星狀;復粒少見,一般由2~3分粒組成。 加碘試液淀粉粒顯棕紅色。炮制 薏苡仁除去雜質。 麩炒薏苡仁取凈薏苡仁,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性味與歸經 甘、淡,涼。 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 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 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
- 芡實
無臭,味淡。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 主為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1~4μm,大粒臍點隱約可見;復粒多數由百余分粒組成,類球形,直徑13~35μm,少數由2~3粒組成。炮制 芡實除去雜質。 麩炒芡實取凈芡實,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性味與歸經 甘、澀,平。 歸脾、腎經。功能與主治 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 用于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用法與用量9~1
- 北京出臺23種中藥炮制新規范
日起施行。 這23種中藥飲片為:白芍(包括酒白芍、土白芍、炒白芍)、黨參、桔梗、丁香、野菊花酒山茱萸、醋五味子、蓮子肉、蓮子心、枸杞子、丹參、關黃柏(包括鹽關黃柏、關黃柏炭)、百部(包括蜜百部)、百合(包括蜜百合)、防風、芥子(包括炒芥子)、知母(包括鹽知母)、枳實(包括麩炒枳實、燙枳實)、柴胡(包括醋柴胡)、粉葛、黃連(包括酒黃連、萸黃連)、葛根、薏苡仁(包括麩炒薏苡仁)。摘自《健康報》作者:
- 趙瑞華治療卵巢早衰驗案舉隅
月29日三診:本次月經血量增多(4~5片/d)、少量血塊、4d凈,伴小腹不適,腰酸,仍納少,晨起惡心,無嘔吐.口干欲飲,大便每1次、質可,失眠,舌黯紅,苔薄白,脈沉細。改方:黨參30g,茯苓15g,麩炒白術15g,炙甘草10g,焦三仙30g,北沙參20g,百合10g女貞子20g,墨旱蓮15g,麩炒薏苡仁15g,枸杞子20g,菟絲子20g。繼服14劑。2011年1月17日四診:1月14日月經來潮,現
-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初探
藥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為中醫臨床常用養血柔肝、斂陰止汗藥,具有緩中止痛、平抑肝陽之功效。其炮制方法歷史悠久。歷代文獻記載約18余種。近年來,對白芍常用的生品、清炒品、麩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等炮制方法已有研究報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科學依據。現將白芍炮制歷史沿革,炮制研究現狀概述如下。1白芍炮制歷史沿革1.1南北朝劉宋時代白芍的炮制方法,在我國藥學史上第一部炮制專著《雷公
- 平肝舒絡丸
150g 廣藿香 45g 砂仁 45g豆蔻仁 45g 厚樸(姜炙) 45g 羌活 45g白芷 45g 鐵絲威靈仙(酒炙) 45g細辛 45g 木瓜 45g 防風 45g鉤藤 45g 僵蠶(麩炒) 45g 膽南星(酒炙)150g天竺黃 60g 桑寄生 45g 牛膝 45g川芎 60g 熟地黃 45g 延胡索(醋炙)45g乳香(醋炙) 45g 沒藥(醋炙) 45g 白及 45g人參 45g
- 山藥
3分粒組成。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 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炮制 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干燥。 麩炒山藥取山藥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黃色。性味與歸經 甘,平。 歸脾、肺、腎經。功能與主治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 肉豆蔻,木香煨制的改進
正確的。建國以來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各地對煨制方法都有新的改進,目前從已出版的各種文獻資料看,大體有以下方法:面煨,紙漿煨,隔紙煨,烘煨,麩皮蒸煨,以炒代煨(次法不適肉豆蔻和木香),滑石粉炒煨,麩炒代煨。這些方法的改進對煨制更加科學合理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從目前多數醫療單位的應用來看,用者不多,究其原因,以上諸法費工費時,操作麻煩,大量炮制有一定困難,筆者曾對以上諸法進行實驗,證明面裹煨,紙漿煨
- 第三十三章婦人風寒臂痛方論
尤甚,不能屈伸,囗乾目赤,頭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赤短,凌閶殊甚,遍身作癢如蟲行,此屬肝腎氣虛而熱也,用六味地黃丸汁,加山梔、柴胡而愈。柏子仁丸:柏子仁(二兩〔、熟地黃(自制二兩〔、茯苓、枳殼(去穰麩炒〔、覆盆子(炒〔、五味子(炒〔、附子(炮〔、石斛(酒蒸炒〔、鹿茸(酥炙〔、酸棗仁(炒〔、桂心、沉香、黃(各一兩蜜水炙一方等分〔,右為末,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舒筋湯:治風寒所傷,肩臂作痛,
- 大山楂顆粒沖劑
大山楂顆粒沖劑使用說明書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五冊 【藥品名稱】大山楂顆粒 【漢語拼音】DashanzhaKeli 【藥物組成】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的顆粒;味酸、甜。 【作用類別】本品為傷食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開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1-3次。 【注意事項】 1.孕婦慎服。 2.
- 中藥炮制8個目的
保存,久不變質。特別是一些具有活性的藥材,如種子藥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須加熱干燥,才能防止萌動變質。藥材的酒制品、醋制品均有防腐作用。 矯味矯臭,便于服用一些動物藥及一些具有特殊嗅味的藥物,經過麩炒、酒制、醋制后,能起到矯味和矯臭的作用,如酒制烏梢蛇、醋炒五靈脂、麩炒白僵蠶、滑石燙刺猬皮、水漂海藻、麩炒斑蝥等,以便臨床服用。 降低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藥對一些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經過加工炮制后,
- 山藥
3分粒組成。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 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炮制 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干燥。 麩炒山藥取山藥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黃色。性味與歸經 甘,平。 歸脾、肺、腎經。功能與主治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 治食癇的傳統方劑有哪些?
利大腸。 珍珠1分(末),天竺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代赭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蜣螂半兩(微炒),麝香半兩(細研),巴豆10粒(用油煎令褐色,與杏仁研),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都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以生姜湯下2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4)防葵丸 出處: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 治小兒食癇,心胸痰滯,大小便多秘澀。 防葵半兩(末
- 中藥炮制是何因(中)
傷陰,過酸損齒傷筋,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過成助痰濕等。為了適應不同的病性和患者病情的需要,是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來轉變或緩和藥物偏盛的性和味。明代周羅彥認為:枳殼“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也”。中藥往往通過炒、麩炒、蜜炙等方法來緩和藥性,故有“甘能緩”,“炒以緩其藥性”的說法。還有許多藥物,臨床觀察發現生、熟有別,如蒲黃生用活血化瘀,炒用而能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
- 第九十三章婦人大便不通方論
食者。大黃(炒〔、芒硝、檳榔、桃仁(杵〔、郁李仁(湯浸去皮酒炒各一兩〔。右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大麻仁丸:治腸胃風結,大便常秘,而欲飲食者。大麻仁(別研如膏〔、大黃(炒各二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一兩〔,右為末,入麻仁,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皂角丸:治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者。皂角(炒去子〔、枳殼(麩炒等分〔,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蘇麻粥:順氣滑
- 蒼術
0%硫酸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并應顯有一相同的污綠色主斑點(蒼術素)。炮制 蒼術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麩炒蒼術取蒼術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深黃色。 本品呈類圓形或條形厚片,灰屑不得過3%(附錄ⅨB)。檢查 總灰分不得過7.0%(附錄ⅨK)。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 歸脾、胃、肝經。功能
- 第一〇〇章婦人大便下血方論
,痰喘胸滿,大便下血,余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劑,諸癥頓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梔全愈。婦人瘀血腹痛,便血見前。加減四物湯:治腸風下血。側柏葉(炒〔、荊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殼(麩炒〔、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錢〔,右姜水煎服。腸風黑神散:治腸下血,腸疼後重,或肛門脫出。敗棕燒、木饅頭燒、烏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錢,水煎服。(木鏝頭即木蓮蓬)愚按:前二癥,若病久中氣虛弱者,必用補脾
- 第九十四章婦人老弱風人便秘戒用利藥方論
間二三日不服,腹內仍脹,大便仍難。搜風順氣丸:治痔漏腸風,風熱閉結,元氣充實者。車前子(一兩五錢〔、大麻子(微炒〔、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兔絲子(酒浸蒸曬為末〔、枳殼(麩炒〔、山藥(各一錢〔,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子和脾約丸:麻仁(一兩二錢半〔、枳殼(麩炒〔、厚樸(姜制〔、芍藥(各一兩〔、大黃(四兩蒸〔、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右為末,入
- 寶慶新增方
上沖,坐臥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腳手冷痹,心脅疼脹。兼治傷風咳喘,膈上不快。訶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蘆、枝、梗)甘草()各五兩麻黃(去根、節)一十兩、肉桂(六兩,去皮,不見火)杏仁(去皮、尖,麩炒)三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好茶一錢,同煎八分,食後,夜臥,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藥末入茶和勻,沸湯點或乾咽亦得。忌魚、酒、炙?B豬肉、腥臊物。 人叁
- 小兒百壽丸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約數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處方鉤藤 45g僵蠶(麩炒)45g 膽南星(酒炙)75g天竺黃 75g桔梗 30g木香 75g 砂仁 45g陳皮 75g蒼術(制)75g茯苓 30g 山楂(炒) 150g六神曲(麩炒)45g麥芽(炒)45g薄荷 45g 滑石
- 青皮飲片炮制研究概述
子”,“劌大塊”;元代有“搗細用”;明代有“銼碎用”,“切片”;近代以來有“切厚片或絲或塊”等切制方法記述。1.3炮炙法唐代始載有“炒”;宋代有“炒黃”,“略炒”,“慢火炒令變紫黑色”,“石沙”,“麩炒”,“醋制”;明代有“醋炒”,“醋洗”,“燒灰”,“炒黑”,“鹽制”,“水蛭炒”等;清代有“炒黃色煙盡為度,置土上以碗覆之,少時取出研末”,“法制”,“蒸制”,“酒炒”,“蜜水炒”;近代以來有“炒制
- 諸湯
破氣湯 治一切冷氣,攻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噫氣吞酸,嘔逆惡心,胸膈噫塞,飲食減少。青皮(不去白)陳皮(不去白)茴香(揀炒)各十二兩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桂心各一斤良姜(炒)姜黃蓽澄茄木香各六兩、甘草(炒)八斤半鹽(炒)十四斤丁香皮九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前服。 玉真湯
- 六合定中丸
明書 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七冊 【藥品名稱】六合定中丸 【漢語拼音】LiuheDingzhongWan 【藥物組成】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白扁豆(去皮)、檀香、茯苓、桔梗、枳殼(去心、麩炒)、木瓜、陳皮、山楂(炒)、厚樸(姜炙)、甘草、麥芽(炒)、谷芽(炒)、六神曲(麩炒)。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微苦、酸。 【作用類別】本品為暑濕類、感冒類非處方藥
- 香砂枳術丸
0~90℃)-醋酸乙酯(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對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處方木香150g 枳實(麩炒)150g 砂仁150g白術(麩炒)150g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 健脾開胃,行氣消痞。 用
- 人參再造丸含量測定方法
g,大黃100g,桑寄生100g,葛根75g,麻黃100g,骨碎補(炒)50g,全蝎75g,豹骨(制)50g,僵蠶(炒)50g,附子(制)50g,琥珀25g,龜甲(醋制)50g,粉草100g,白術(麩炒)50g,沉香50g,天麻100g,肉桂100g,白芷100g,沒藥(醋制)50g,當歸100g,草豆蔻100g,威靈仙75g,烏藥50g,羌活100g,橘紅200g,六神曲(麩炒)200g,朱砂2
-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去刺)、川烏(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乾)食茱萸、吳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二兩海藻(洗,焙)五味子(凈揀)、大腹皮(酒洗,焙)玄胡索各二兩半桃仁(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陳皮(去白)各一兩川楝子(,炒)三兩、木香一兩半上為末,酒糊圓,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圓,食前服。 麝香大戟圓
- 第一八八章滑胎例
也。」易產滑胎,車前子為末,或酒或飲,服寸匙。詩云:「平苡能令婦人樂有子矣。」陸機注云:「治婦人產難。」愚詳孔子序詩云:「樂然而生,易於生育,即此謂也。」神寢丸,臨月服之神效。通明乳香半兩另研、枳殼麩炒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榆白皮散:治妊娠滑胎易生。榆白皮、甘草(各二兩〔、葵子(一兩〔,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孕及九月將產,豬肚一具,煮爛,徐徐自食盡易生。保氣散:治
- 中藥飲片加工炮制歌
麩炒麩炒之類火色勻,山藥芡實薏米仁。白術白芍椿根皮,枳實枳殼和天蟲。以上九種用輔料,百分之八用麩皮。持麩冒煙再倒貨,炒至微黃便相宜。清炒清炒藥類籽核多,中藥三十編成歌。梔子芥子牛蒡子,谷麥稻芽草決明。槐花槐米白扁豆,檳榔山楂王不留。內金荊子蒼耳子,去皮再炒桃杏仁。白術蒲黃炒神曲,蘆巴亭力和棗仁。篩土揀雜準備好,放在鍋內文火炒。籽實鼓起有香味,呈顯火色均為好。鹽炙鹽炮輔料二斤半,就是杜仲百分三。知母
- 枳實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烘約10分鐘。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炮制 枳實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麩炒枳實取枳實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色變深。檢查 總灰分不得過7.0%(附錄ⅨK)。性味與歸經 苦、辛、酸,溫。 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
- 山藥栽培及采收加工技術
味于炒(《瑞竹》)等炮制方法。明代以后,有乳汁浸(《滇南》)、酒蒸(《宋氏》)、蔥鹽炒黃(《保元》)、乳醋炒(《醒齋》)、炒焦(《醫案》)、土炒,鹽水炒(《害利》)等方法。現行,有清炒、土炒、米炒、麩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山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2.土炒山藥 先將土粉置鍋內加熱至靈活狀態,再投入山藥片拌炒,至表面均勻掛土粉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
- 新添諸局經驗秘方
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偏脹膨滿。又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沉香胡椒各一兩木香縮砂(去殼)桂心(去粗皮)各二兩、丁香皮乾姜(炮)蓬莪茂(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麩炒)陳皮(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四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下。婦人淡醋湯下。 降氣湯 治中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滯,氣
-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燥。 及療風壅痰實,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虛勞,肢體羸瘦,胸滿短氣,行動喘乏,飲食減少;或遠年日近諸般咳嗽,并皆治之。 人叁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各四兩知母(六兩)肉桂(去粗皮)桔梗(各五兩)上為細末,煉蜜為圓,如雞頭大。每服一圓,食後,細嚼,淡姜湯送下,含化亦得。 定喘瑞應丹
- 中藥飲片臨方炮制的方法和作用
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常規炮制”,由中藥飲片廠承擔;另一類為“臨方炮制”,由中藥店或醫院中藥房承擔。中藥飲片臨方炮制的范圍比常規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規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為主,可分為清炒、麩炒、米炒、土炒、酒炙、鹽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藥物同炒等。清炒是將藥物置于鍋內加熱,不加輔料,不斷翻動拌炒至規定程度。可分為炒黃、炒焦、炒炭三種方法。炒黃:將凈飲片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或較
- 錢育壽老中醫兒科用藥經驗舉隅
照采挖季節分為“生術”、“生曬術”和“冬術”外,還根據臨床需要進行特殊炮制,常見的如經過直接炒制的炒白術、焦白術,常用的有:生白術,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干燥即可;麩炒白術,取麩皮,撒入熱鍋中,用中火加熱,等冒煙時,倒入白術片,炒至表面焦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篩去麩皮即可,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土炒白術,取灶心土(伏龍肝)粉末置鍋
- 治痰飲(附咳嗽)
十圓,溫米飲下,加至三十圓,食前服,日二服。 消飲圓 療酒癖停飲,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暗耳聾,脅下急痛,腹中水聲。 枳實(麩炒)半兩茯苓(去皮)乾姜(炮)各三兩白術八兩上同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圓,溫米飲下,不計時候。化痰玉壺圓、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天南星(生
- 大薊枳殼厚樸3種飲片炮制機理研究心EEl路淺析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抗炎作用,而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有升壓、抗休克作用。總黃酮及黃酮類成分的含量多遺用薄層掃描法、HPLC法進行測定,揮發油則可采用GC-MS分析其含量。枳殼在藥典中記載的炮制方法為麩炒法,現在的主要炮制品種包括生枳殼、清炒枳殼和麩炒枳殼等。2.2已開展的相關研究工作目前在化學成分研究方面,我們對包括生枳殼、麩炒枳殼和清炒枳殼在內的枳殼各炮制品種的水分、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進行
- 蓯蓉通便口服液
蓯蓉通便口服液使用說明書 標準來源:年新藥品種資料匯編 【藥品名稱】蓯蓉通便口服液 【漢語拼音】CongrongTongbianKoufuye 【藥物組成】肉蓯蓉、何首烏、枳實(麩炒)、蜂蜜。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深棕色液體;味甜,微苦澀。 【作用類別】本品為便秘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老年便秘,產后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支(10-20毫升),一
- 固本咳喘片含量測定方法
固本咳喘片含量測定方法 固本咳喘片處方為:黨參151g,白術(麩炒)151g,茯苓100g,麥冬151g,補骨脂(鹽炒)151g,炙甘草75g,五味子(醋制)75g。2005版《中國藥典》新增HPLC法測定含量,以補骨脂素為指標。現將有關含量測定方面的報道作一總結。2005藥典固本咳喘片含量測定項下: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
- 加味逍遙丸含量測定方法
加味逍遙丸處方為:柴胡300g,當歸300g,白芍300g,白術(麩炒)300g,茯苓300g,甘草240g,牡丹皮450g,梔子(姜炙)450g,薄荷60g。2005《中國藥典》加味逍遙丸含量測定項下: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用0.05mol/L磷酸二氫鉀調節pH值至7.4)(23:77)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nm。
- 十香返生丸
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處方沉香 30g 丁香 30g 檀香 30g青木香 30g 香附(醋炙)30g 降香 30g廣藿香 30g 乳香(醋炙)30g 天麻 30g僵蠶(麩炒) 30g 郁金 30g 蓮子心 30g瓜蔞子(蜜炙)30g 金礞石(煅)30g 訶子肉 30g甘草 60g 蘇合香 30g 安息香 30g麝香 15g 冰片 7.5g 朱砂 30g琥珀 30g 牛
- 木香分氣丸
香192g 砂仁 48g 丁香 48g檀香 48g 香附(醋炙)384g 廣藿香 48g陳皮 192g 厚樸(姜炙)384g 枳實 192g豆蔻 48g 莪術(醋炙)384g 楂(炒)192g白術(麩炒)192g 甘松 192g 檳榔 96g甘草 192g制法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 寬胸消脹,止脹
- 中成藥制劑治療肝硬化的品種分析
根、柴胡、蒲公英、黃芩、紫草;⑤舟車丸:牛子(炒)、甘遂(醋制)、紅大戟(醋制)、大黃芫花(醋制)、青皮(醋制)、陳皮、木香、輕粉。2.2濕邪困脾 用于濕邪困脾證的有健康補脾丸:黃芪、黨參、白術(麩炒)、茯苓、肉豆蔻(煨)、車前子(炒)、牡蠣(煅)、龍骨(煅)黃柏、蒼術(炒)、茵陳。2.3肝郁氣滯 用于肝郁氣滯證的有:①四季菜顆粒:四季菜;②復力紫參沖劑:石見穿、丹參、雞血藤、當歸、香附、郁金
- 利膽排石片
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五個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后,日光下檢視,斑點變為紅色。處方金錢草250g 茵陳250g 黃芩75g木香75g 郁金75g 大黃125g檳榔125g 枳實(麩炒)50g 芒硝(精制)25g厚樸(姜制)50g制法 以上十味,木香、大黃、芒硝粉碎成細粉;其余金錢草等七味加水煎煮,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狀,加入上述細粉制粒,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檢查
- 中藥飲片的質量調查分析
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 1中藥飲片質量調查 在全市范圍內共抽查藥品批發企業5家,藥品零售企業5家,區級醫療單位5家,鄉鎮醫療單位5家,每家統一抽查相同的常用應炮制中藥飲片24種,其中清炒7種,麩炒4種,醋炒3種,酒制2種,蜜制3種,其他制法5種,共抽查樣品405批,合格268批,合格率66.2%,不合格137批,不合格率33.8%,應炮制而未炮制的97批,未炮制中藥飲片占總數24.0%,詳細
- 不同中藥炮制法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喉有刺激性,用姜汁炙后消除對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3)有利于服用,提高藥物療效。動物類藥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藥物,往往在服用時很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為此將此類藥物采用酒炙、蜜炙、醋炙、麩炒、水漂、炒黃等方法處理,以達到矯味矯臭的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有利于服用。通過炮制手段,增強了藥物療效。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醋制后增強止痛功能,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款冬花:止咳化痰,和胃降逆。生用清
- 寶慶新增方
其狀,但服此藥,萬無失一,是病皆療,更不細述。生乾地黃(,焙)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蘆,,焙)乾姜(炮)桂心(不見火)人叁(洗,去蘆,切,焙)防風(去蘆,,焙)枳殼(湯浸,去瓤,麩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蘆,,焙)吳茱萸(湯浸七遍)甘草(炙)芎(洗,去蘆,,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鱉甲(米醋炙黃)甘松(凈洗)各一兩草烏頭(炮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