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Fengshining Yaojiu
2.2 標準編號
WS3-B-3570-98
2.3 處方
雞血藤 100g 首烏(制) 50g {希}薟草 100g 蒼術(炒) 50g 紅藤 100g 菝葜 50g 老鸛草 100g 紅花 25g 烏梢蛇 50g 五加皮 25g 桂枝 50g 蠶砂 25g 白鮮皮 50g 石菖莆 25g 苦參 50g 細辛 25g 尋骨風 50g 高良姜 25g 桑枝 50g 白芷 25g 地黃 50g 蒼耳子 50g 川芎 25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粗粉,按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 O)用白 酒8.6kg作溶劑,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漉液,靜置,濾過,濾液加蔗糖 860g攪拌溶解, 濾過,制成8500ml,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棕紅色澄清液體;具酒香氣,味苦。
2.6 鑒別
取本品50ml,加濃氨試液2ml,調至堿性,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提取 液,蒸干,殘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氧化苦參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0.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 分別點于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5:0.6:0.3) 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層液為展開劑,展開,展距約8cm,取出,晾干,噴以碘化鉍鉀試液。供試 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7 檢查
乙醇量 應為39~46%(附錄Ⅸ M)。 總固體 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水浴上蒸干,于105℃干燥3小 時,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分鐘,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遺留殘渣不得少于8.0%。 其他 應符合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M)。
2.8 功能與主治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5~25ml,一日2次。
2.10 貯藏
古籍中的風濕寧藥酒
- 《中國醫籍考》:[卷十四]本草(六)
小友。甲辰陽月。訪公于家。公神明不衰。劇談彌夕。酒闌燭HT。自云。不佞壯而多病。以醫藥自輔。看題處...
- 《心醫集》:紀驗
炒一錢)木香(五分)小茴香(微炒,五分)茵陳葉(酒炒,一錢)加煨姜二片,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前服。...
- 《普濟方》:[卷三百九折傷門]接骨手法
桂末貼墊。腫用一黃散。血不出內疼痛者。乳香、沒藥酒調一凡手KT手腕骨脫繃直拽出。醫用手抬起手KT腕...
- 《跌打損傷回生集》:[卷二]總論
背相全穴圖\p04-a39a1.bmp正相通身穴道圖\p04-a39a2.bmp...
- 《證類本草》:[卷第一]梁·陶隱居序
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
- 更多古籍中的風濕寧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