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風寒濕凝滯筋骨證為證候名[1]。指風寒濕邪阻滯筋骨關節,以肢體關節游走性疼痛,或沉重疼痛等為常見癥的證候[1]。見《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
風寒濕痹為病證名[2]。見《圣濟總錄》卷二十。因風寒濕三氣雜至,使氣血郁滯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攣,甚則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2]。治宜祛風、散寒、利濕[2]。用三痹湯、蠲痹湯等方[2]。
三痹為病名[3]。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種痹證[3]。《黃帝內經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類證治裁·痹癥》:“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非偏受一氣。其風勝者為行痹。風行而不定,如走注之類。寒勝者為痛痹。寒凝則陽氣不行,痛有定處,即痛風。濕勝者為著痹。重著不移,或腫痛,或不仁,濕從土化,痛發肌肉,即麻木也。……風勝脈必浮,寒勝脈必澀,濕勝脈必緩。三痹各有所勝,用藥以勝者為主,而兼者佐之。治行痹散風為主,兼去寒利濕,參以補血,血行風自滅也,防風湯。治痛痹溫寒為主,兼疏風滲濕,參以益火,辛溫解凝寒也,加減五積散。治著痹利濕為主,兼去風逐寒,參以補脾補氣,土強可勝濕也。川芎茯苓湯加芪、術。”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9.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
治療風寒濕凝滯筋骨證的中成藥
- 金不換膏
香2分,蘇合香油2錢。主治:跌打損傷,氣血凝滯,筋骨酸痛。用法用量:貼患處。制備方法:制成膏藥。《北...
- 更多治療風寒濕凝滯筋骨證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