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肺炎鏈球菌 (最后修訂于2009/1/22 1:29:26)[共431字]
摘要:引起肺炎等疾病的鏈球菌屬細菌。呈圓形,在痰和膿液中常形成短鏈狀,無鞭毛;在人和動物體內可產生莢膜。該菌對溫度抵抗力較弱,在52~56℃時加熱15~20分鐘即被殺死;對干燥的抵抗力較強,在陰暗處的干痰中可生存1~2月。這種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生活在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數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數致病力較強。其能否致病與莢膜有密切關系,因莢膜能抵抗人體內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肺炎鏈球菌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以及氣管炎、中耳炎、腦膜炎、胸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癥等疾病。典型的大葉性肺炎起病急驟,病人有高燒、寒顫,開始時有陣發性干咳,不久有少量粘液痰,隨后痰變黃色,呈粘膿性。病人在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一般病程1~2周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衛生。必要時對體弱兒童及老年人可用疫苗進行預防注射。用細菌莢膜多糖制備的多糖疫苗進行預防,效果較好。磺胺類藥物、青霉素等對肺炎等疾病的治療較為有效。......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抑制消減雜交技術篩選肺炎鏈球菌多耐藥相關DNA片段
【摘要】目的篩選肺炎鏈球菌多耐藥相關DNA片段,探索肺炎鏈球菌多耐藥的分子機制。方法提取多耐藥菌株09062407與標準菌株ATCC49619基因組DNA,應用抑制性消減雜交技術得到富含差異DNA片段的消減混合物,與pEASYT3克隆載體連接并轉化到TP10感受態細胞中,構建多耐藥肺炎鏈球菌差異DNA消減文庫。結果耐藥株與敏感株間差異片段大量富集,得到大小200~1500bp彌散狀DNA條帶;
- 肺炎鏈球菌對抗菌藥耐藥現狀分析與治療對策
由細菌耐藥而產生的耐藥菌株已成為引起感染的常見致病菌。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PRSP)/耐紅霉素肺炎鏈球菌(MRSP)是目前臨床常見的耐藥菌之一。肺炎鏈球菌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社區獲得性腦膜炎/中耳炎/菌血癥等常見的病原菌。由于PRSP、MRSP的分離率不斷上升,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所以深入了解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機制與耐藥菌株的變遷以及治療對策,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對耐藥菌株有效的抗菌藥物,以提高用藥
- 頭孢地尼對肺炎鏈球菌治療臨床觀察
肺炎鏈球菌是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主要致病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肺炎鏈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也在逐年增長。特別是對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的耐藥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頭孢地尼為新的三代頭孢類口服抗生素,上市時間不到兩年,細菌耐藥率低,為CAP的治療帶來新的有效選擇。現將我院頭孢地尼治療CAP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1)門診CAP患者:就診當天即送檢痰培養,檢出肺炎鏈球
- 肺炎鏈球菌肺炎1例的診治體會
1病歷摘要 患者,男,41歲,貨車賀駛員,發病時間2003年9月17日,因疲勞行車,在17日下午約4點突感胸痛、畏寒、稍咳嗽、呼吸困難等,堅持駕車回家在附近醫療室就診,以“肺炎”給如下藥物等治療。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青霉素G鈉注射劑800萬U,1次/d,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靜滴,1次/d;口服紅霉素片0.25g,3次/d,用藥后病情未見好轉,于21日出現痰中帶血(黃紅色)疑為“肺結核
-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PBP2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應用探索
2008年11月14日《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年第25卷第8期醫學空間11月14日消息,中國研究者通過分析肺炎鏈球菌PBP2b基因轉肽酶編碼區的序列差異,建立可區分對青霉素敏感肺炎鏈球菌(PSSP)與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作者:
-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PBP2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應用探索
2008年11月14日《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年第25卷第8期醫學空間11月14日消息,中國研究者通過分析肺炎鏈球菌PBP2b基因轉肽酶編碼區的序列差異,建立可區分對青霉素敏感肺炎鏈球菌(PSSP)與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PNSSP)的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者檢測青霉素對肺炎鏈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對菌株PBP2b轉肽酶編碼區進行PCR擴增和序列分析,根據序列差異設計相應引物和探針,并
- 2000-2002年三家兒童醫院分離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其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敏感性的變化
2007年01月30日中華兒科雜志2006Vol.44No.12P.928-9327(北京)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兒童人群中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分布,及不同血清型菌株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敏感性變化,評估疫苗在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及控制其耐藥性流行中的價值。研究者以2000-2002年于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家兒童醫院門診分離的625株肺炎鏈球菌為研究對象,應用簡易棋盤式肺炎鏈球菌分型系統檢測血清型,分析肺炎鏈球
- 肺炎鏈球菌幾種保存方法的比較
肺炎鏈球菌是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中經常要用到的菌種,該菌營養要求較高且能產生自溶酶,比一般細菌難保存,常用的定期移植保存法保存效果不理想。冷凍真空干燥法雖能保存菌種數年或十年以上,但所需設備昂貴,操作復雜,一般實驗室難以配備。為能建立一種操作簡便、保存時間較長、勿需特殊設備的肺炎鏈球菌保存方法,我們就5種簡便易行的保存方法進行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肺
- 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發展過程分為幾期,如何治療?
肺炎鏈球菌肺炎的主要病變為大量滲出物聚積在整個肺葉的肺泡中,細菌大量繁殖,白細胞和紅細胞充滿肺泡腔,按其發展過程分為下列4期: (1)充血水腫期:病初1~2日內為此期,未經治療的肺,顯著充血。 (2)紅色肝樣變期:自發病第2~3日進入該期。肺泡內含纖維素滲出物、大量紅細胞、少量中性粒細胞以及大量肺炎鏈球菌。 (3)灰色肝樣變期:病后第5日,肺泡內充滿網狀纖維素,網眼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及大單
- 肺炎鏈球菌隨奮進號完成太空試驗
準備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敦醫學部微生物和免疫系主任大衛·尼爾賽正在跑道旁翹首以待,迎接航天飛機上自己的老朋友。 不過,尼爾賽等待的乘客并不是航天飛機中的宇航員,而是肺炎鏈球菌,它們是此次奮進號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中的特殊“旅客”。通常,肺炎鏈球菌潛伏在人們的上呼吸道中,不過在這次旅行中,它們卻被特意安排乘坐在航天飛機的中艙一個封閉的實驗容器內。 太空中誰更強 肺炎鏈
- 英國研究發現肺炎鏈球菌抗青霉素機理
近日,英國沃里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名為MurM的蛋白質與在具有青霉菌抗藥性的患者體內發現的肽聚糖化學成分發生變化有關。該研究小組對肺炎鏈球菌(該細菌每年能導致全球500萬兒童死亡)進行研究。他們發現,MurM蛋白質在肽聚糖的結構形成過程中充當一種酶的作用,其活性越高,肽聚糖就會變得越強,導致細菌更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目前,他們已經能在試管中復制MurM蛋白質的活性,從而更詳細地了解肺炎鏈球
- 英國研究發現肺炎鏈球菌產生抗藥性的機理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肺炎鏈球菌能對青霉素產生抗藥性的機理,這一成果將有助于研究人員開發出能破壞病菌產生抗藥性的新藥。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藥物,是第一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青霉菌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產生,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英國沃里克大學3月12日發表新聞公報說,這所大學的研究小組針對每年能導致全球500萬兒童死亡的肺炎鏈球菌進行了研究。
- 331株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性及基因分型
2005年05月31日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Vol.23No.1P.28-316(杭州)為了了解杭州地區肺炎鏈球菌臨床株的耐藥性及青霉素耐藥株的分子流行病學特征,研究者用Etest法測定菌株對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用紙片擴散法測定肺炎鏈球菌對其他8種抗生素的耐藥情況。并以盒式聚合酶鏈反應(PCR)和青霉素結合蛋白(PBP)基因指紋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分析菌株間的親緣關系。結果臨床分離得到肺
- 福氏Ⅱa型志賀菌和肺炎鏈球菌混合感染致新生兒肛周膿腫1例
肺炎鏈球菌在呼吸道感染中較為常見,而由肺炎鏈球菌和福氏Ⅱa型志賀菌引起的新生兒肛周膿腫實為罕見,現將二者混合感染患兒1例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1病歷摘要患兒,女,出生10天后每天腹瀉8~15次,大便為膿血便。曾在當地醫院治療5天,效果不佳,轉入我院傳染病房。入院后經糞便培養分離出福氏Ⅱa型志賀菌,經藥敏試驗用敏感抗生素頭孢哌酮鈉靜滴3天后,糞便恢復正常。停藥2天后因患兒哭鬧,發現左側肛門周圍有一3
- 美研究人員發現DPM可有效對抗肺炎鏈球菌
研究人員將在12月28日《生物化學》雜志(Biochemistry2004)上報告,Diphosphomevalonate(DPM)吸附了肺炎鏈球菌上對生存及毒性都至關重要的一個位點。“這一靶標似乎是鏈球菌特異性的改變,這表明可以抑制肺炎球菌而不會有引起廣譜抗生素抵抗性的風險”,資深研究人員、美國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萊(ThomasS.Leyh)告訴路透社記者。特別的是,DPM結合了甲羥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細菌病原學調查
于5%綿羊血瓊脂平板及流感嗜血桿菌平板,分別置35℃和35℃、7%CO2的孵箱中培養18~24h。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32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菌種鑒定。 1.2.3藥物敏感試驗肺炎鏈球菌采用MIC法,購自杜邦公司(DadeBehringINC)。其他菌采用K-B法,藥敏平板為MH、MH加5%羊血、HTM,藥敏紙片購自OXIOD公司。均按NCCLS標準判斷結果。用標準菌株大腸埃希
- 106株肺炎鏈球菌耐藥性調查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鼻咽部鏈球菌耐藥性。方法對本院2003年1~11月分離的106株肺炎鏈球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青霉素耐藥率3.7%,苯唑西林耐藥率77.4%,耐苯唑西林同時也耐紅霉素、林可霉素。結論肺炎鏈球菌耐藥性上升迅速,且耐藥程度高。關鍵詞鏈球菌肺炎耐藥性Theinvestigationofthedrug-resistant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inthe
- 北京地區兒童鼻咽部肺炎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檢測
2005年05月18日中華兒科雜志2004Vol.42No.12P.936-939(北京)為了研究北京地區兒童攜帶肺炎鏈球菌(SP)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特點,研究者對上呼吸道感染兒童鼻咽部200株SP分離株對4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濃度進行檢測,耐藥誘導試驗分析部分耐藥菌株大環內酯類耐藥表型,PCR檢測紅霉素耐藥基因ermB和mefA。結果200株SP中179株對紅霉
- 兒童肺炎鏈球菌分離株紅霉素耐藥性與相關耐藥基因研究
2006年11月15日臨床兒科雜志2006Vol.24No.7P.561-5635(上海)為了檢測兒童肺炎鏈球菌(SP)紅霉素耐藥性和相關耐藥基因。研究者對肺炎兒童進行痰培養,分離、鑒定SP菌株,經紅霉素藥敏試驗檢測SP藥敏,通過PCR檢測紅霉素核糖體甲基化酶基因(ermB、ermA/B)、主動外排轉運基因(mefA)3種基因表達。結果臨床分離的31株SP,29株對紅霉素耐藥(93.5%),er
- 北京地區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分子流行病學的初步探討
2005年12月23日中華兒科雜志2005Vol.43No.9P.671-67514(北京)為了了解北京地區兒童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PNSP)的流行狀況,闡明其分子流行病學特征。研究者以2000-2002年于0~5歲上呼吸道感染兒童鼻咽部分離的63株PNSP凍存標本為研究對象,進行耐藥模式分析,以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青霉素結合蛋白(PBP)基因pbp1a、pbp2b和pbp2x,分析
- 四大“呼吸道喹諾酮類”藥物療效對比
除了保留環丙沙星等老一代喹諾酮類的抗G-桿菌活性的同時,還對抗肺炎鏈球菌等G+球菌活性顯著提高,而且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亦具有良好活性,因此,被稱為“呼吸道喹諾酮類”藥物,這些藥物具有良好藥學特征,臨床療效肯定,但每種藥物各有特點。抗菌作用呼吸道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譜覆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六大致病菌即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和嗜肺軍團菌
- 預防全球傳染性疾病疫苗作用顯著
強調,對于那些可以用疫苗預防的傳染病例如脊髓灰質炎、白喉、流腦、肺炎鏈球菌感染,疫苗的正確應用對預防、控制這些疾病有重要意義。 Shah介紹,很多兒童易感疾病都可引起嚴重后果,以肺炎鏈球菌感染為例,可在小兒中引起肺炎、菌血癥、腦膜炎等,甚至造成死亡。肺炎鏈球菌感染和不少疾病一樣,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美國在2000年時推廣了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在2002年時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發病率顯著降低。Sha
- 關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特點及病原菌的耐藥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再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包括具有明顯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再入院后平均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感染病原體一般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卡他莫拉菌、軍團桿菌、肺炎支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呼吸道病毒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體的構成譜有了一些變化,非典型病原體所占比例不斷升
- 兒童呼吸道感染苛氧菌耐藥性分析
我院2003年住院患兒培養出的916株苛氧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對亞胺培南敏感性較高(99.5%),其他依次為環丙沙星、阿奇霉素及頭孢類藥,對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及四環素耐藥;肺炎鏈球菌對萬古霉素、利福平及氧氟沙星等敏感(90%),對青霉素、紅霉素及復方新諾明耐藥。結論治療苛氧菌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ShengChaokai,LiuLan,ZhuJun,eta
- PNAS驚人發現:肺炎會損害DNA
肺炎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肺炎的一種最常見致病菌,可能會損害肺細胞的DNA。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六月十五日的《PNAS》雜志。在這項研究中,來自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與科技聯盟(Singapore-MITAllianceforResearchandTechnology,SMART)的研究人員表明,一些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菌株所
- 使用結核病抗生素“可能帶來嚴重副作用”
科學家表示,一種用來治療兒童耐多藥結核病的抗生素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對一種用于不相干病菌的藥物的耐藥性,這種病菌能引發肺炎鏈球菌疾病。這項研究3月24日發表于《柳葉刀》雜志。作者們表示,試圖預防耐藥性肺炎鏈球菌擴散的衛生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科學家們評估了21,521個入侵性肺炎鏈球菌疾病的病例——包括肺炎、毒血癥和腦膜炎——這些病例來源于南非國家衛生實驗室服務系統在2000年到2006年搜集
- 兒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學特點及抗生素合理應用
病原學特點90%以上兒童呼吸道感染原發病原為病毒,以鼻病毒、冠狀病毒為主(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EB病毒、埃可病毒等。細菌感染約占10%,以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其次為大腸桿菌、厭氧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肺炎支原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占兒童肺炎病原體的10%~20%,在肺炎支原體流行期間可高達30%以上[1],其次還有肺炎
- 莫西沙星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展
有效,對大腸桿菌及金葡菌(包括對環丙沙星高度耐藥株)的活性等于或高于目前使用的本類藥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曲伐沙星。1.2藥效學莫西沙星的8-甲氧基能降低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性。本藥對肺炎鏈球菌的平均MIC0.3mg/L,AUC/MIC比值192,遠遠高于同類其它藥物,因此莫西沙星能更迅速地消除癥狀并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對非典型呼吸道致病菌如嗜肺軍團菌、衣原體及支原體有較好抗菌作用,
- 兒童社區細菌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藥性治療的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兒童社區細菌性肺炎的病原學及耐藥性,指導臨床治療措施。方法724例急性肺炎病兒經鼻深插氣管吸痰,采用常規細菌培養和敏感性試驗檢測。結果724例中有141例痰細菌培養陽性,占31.95%,其中嗜血桿菌屬40例(28.3%),肺炎克雷伯菌24例(17.02%),肺炎鏈球菌23例(16.31%),卡他莫拉菌23例(16.31%),金黃色葡萄球菌19例(13.4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 美科學家發現導致耳部感染的多元抗藥菌株
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一種能夠造成兒童耳部感染的肺炎鏈球菌菌株,該菌株不在肺炎球菌7價共軛疫苗的預防范圍內,并且對所有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治療耳部感染的抗生素均具有抗藥性,相關論文10月1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上。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對肺炎球菌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也一直是兒科醫學的一個研究重點。此次研究由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兒科學醫學博士Mic
- 腦膜炎的新疫苗
率和后遺癥發生率高。在充分考慮病原學特點和抗菌藥物、藥理特性的基礎上進行及時、有效的抗菌治療,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減少后遺癥的保證。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試圖找出新疫苗來抵抗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是引發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利用小鼠動物模型系統,研究人員研究了能感染小鼠的兩個不同的肺炎鏈球菌株。他們發現一種稱為磷酸甘油氧化酶的蛋白質是細菌從血液進入小鼠大腦中的關鍵。他
- 什么是肺炎鏈球菌肺炎,臨床有何特點?
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叫肺炎鏈球菌肺炎。該菌革蘭染色陽性,常為短鏈狀,細菌外面由多糖體組成的莢膜為致病的物質基礎。若3歲以下的嬰幼兒肺部受到感染,則引起支氣管肺炎;3歲以上年長兒受到感染,由于此時機體抵抗力逐漸增強,能使病變局限于一個肺葉或一個節段,以右上葉或左下葉最為多見,故肺炎鏈球菌肺炎又叫大葉性肺炎,近年來發病率較低。 起病多急驟(少數患兒先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中毒癥狀重
- 第40屆國際抗生素及化療大會簡況
假單胞菌比耐甲氧苯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問題更為嚴重,因為前兩者中有些克隆已獲得卡巴配能水解酶,這類克隆菌株將耐除粘桿菌素以外的所有抗生素。在世界范圍內,青霉素非敏感型肺炎鏈球菌(PNSP)繼續呈增加趨勢,青霉素耐藥率為20%~80%不等。PNSP的增加導致了頭孢菌素的有效性喪失,從而增加了氟喹諾酮類的使用,這種情況導致了肺炎鏈球菌對氟喹諾酮類耐藥的增加。近年來,在加拿
- 美發現疫苗研究新方法
病)的疫苗。這項研究的結果公布在5月2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在該研究中,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RobertJ.Woods教授和同事描述了抗體如何精確地分別與兩種常見致病細菌——B群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相互作用。研究人員使用3D模擬技術觀察實驗動物體中產生的抗體如何與細菌外衣上的糖鏈結合。若抗體不能與這種糖鏈結合,那么就不能引發針對細菌的免疫應答。因此,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對這種糖進行化學修飾
- 研究人員發現肺炎鏈球菌產生抗藥性的機理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肺炎鏈球菌能對青霉素產生抗藥性的機理,這一成果將有助于研究人員開發出能破壞病菌產生抗藥性的新藥。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藥物,是第一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青霉菌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產生,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英國沃里克大學12日發表新聞公報說,這所大學的研究小組針對每年能導致全球500萬兒童死亡的肺炎鏈球菌進行了研究。研究
- 頭孢地尼對兒科呼吸道常見致病菌體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日中華兒科雜志2004Vol.42No.9P.697-700(上海)為探討頭孢地尼對小兒呼吸道常見致病菌的體外抗菌活性,E-test法測定頭孢地尼對肺炎鏈球菌等7種細菌共380株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并與頭孢克洛作對比研究。結果青霉素敏感肺炎鏈球菌(PSSP)對頭孢地尼和頭孢克洛均敏感,青霉素耐藥肺炎鏈球菌(PRSP)均耐藥,青霉素中介肺炎鏈球菌(PISP)對頭孢地尼敏感率72.0%,頭孢克洛
- 臨床常見耐藥性細菌的耐藥機制
抗生素存在的條件下,正常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與抗生素結合而失去介導細胞壁合成作用,使細菌死亡;而PBP2a仍可發揮作用,完成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得以生存,表現為耐藥[1]。2.2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PRSP)自1967年首次發現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MIC0.1μg/ml)后,1997年又發現多重耐藥肺炎鏈球菌流行。其耐藥機制是通過轉化方式獲得外來基因,這個外來基因整合到該菌的染色體
- 細菌性肺炎
【概述】細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類病原體肺炎的80%。進入抗生素時代以來,細菌性肺炎的預后一度顯著改善,但自60年代以后病死率居高不降。目前細菌性肺炎出現一些新特點,包括病原譜變遷,特別是醫院內肺炎G-桿菌比率顯著上升,肺炎鏈球菌雖然在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體中仍占主導地位,但臨床表現多趨于不典型。細菌耐藥率增高,所謂“難治性”肺炎屢見不鮮,尤其在兒童、老年人和免疫
- 氯霉素
henicol說 明片(膠囊)劑:每片(膠囊)0.25g。注射液:每支0.25g(2ml)。滴眼液:8ml(20mg)。滴耳液:10ml(0.25g)。眼膏:1%;3%。功用作用主要抗菌譜包括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綠色鏈球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李司忒菌、布氏桿菌、敗血出血性巴斯德桿菌、白喉桿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一些厭氧菌。其中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
- 抗生素耐藥問題牽動全球神經——第16屆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會議熱點追蹤
體耐藥新發現 本次會議的另一個引人關注的討論熱點是社區獲得性病原體耐藥問題。與會者認真交流了國際上開展的社區獲得性病原體耐藥研究的最新成果。 ◆呼吸道病原體耐藥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疾病。肺炎鏈球菌是重要的呼吸道病原體,而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例如大環內酯類和青霉素類藥物)有很高的耐藥率。荷蘭的抗生素應用較少,但一項針對荷蘭全國34個實驗室收集的血液與痰液分離物的研究顯示,荷蘭肺
-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藥細菌
制帶來了現實的和潛在的危機,對人類健康提出了又一次嚴峻挑戰。細菌耐藥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多的細菌出現耐藥,其耐藥水平也越來越高。目前結核病死灰復燃,結核桿菌耐藥的日趨嚴重是其原因之一;肺炎鏈球菌的耐藥幾乎使治療此菌引起的呼吸道和中樞神經感染的第一線藥物療效盡失。由于多重耐藥的發生,往往對付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生素幾乎只有萬古霉素一種有效,而且對萬古霉素耐藥的金黃
- 輝瑞疫苗Prevenar13用于老年患者研究達主要終點
2月24日,輝瑞宣布,Prevenar13(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疫苗)用于65歲及以上患者的一項臨床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同時也達到兩項次要終點。該公司疫苗臨床研究高級副總裁WilliamGruber指出,這項CAPiTA臨床試驗“證明Prevenar13能夠預防成人患者疫苗型肺炎鏈球菌社區獲得性肺炎。” 這項研究在荷蘭招募了大約8.5萬名患者,其一項主要終點證明Prevenar13對首次發病的
-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檢測診斷侵襲性肺曲霉病的實驗研究
6日消息,該研究目的是評價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檢測對侵襲性肺曲霉病(IPA)的診斷價值。方法采用清潔級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按隨機區組設計分為煙曲霉感染組、白假絲酵母菌感染組、毛霉感染組、肺炎鏈球菌感染組、煙曲霉口咽定植組,每組18只。氣管插管滴人法建立大鼠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和細菌感染動物模型。經鼻腔和口咽滴人法建立煙曲霉口咽定植動物模型。分別于接種完成后第3天、第7天、第12天處死大鼠,
-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檢測可診斷侵襲性肺曲霉病
日消息,中國研究者評價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檢測對侵襲性肺曲霉病(IPA)的診斷價值。研究者選取清潔級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按隨機區組設計分為煙曲霉感染組、白假絲酵母菌感染組、毛霉感染組、肺炎鏈球菌感染組、煙曲霉口咽定植組,每組18只。氣管插管滴人法建立大鼠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和細菌感染動物模型。經鼻腔和口咽滴人法建立煙曲霉口咽定植動物模型。分別于接種完成后第3天、第7天、第12天處死大鼠,
- 細菌性角膜潰瘍
【概述】細胞性角膜潰瘍(bacterialcornealulcer)是角膜上皮在受到損傷之后遭受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綠膿假單胞菌、淋病奈瑟菌及摩拉克菌等病原菌引起角膜化膿感染。農作物、指甲劃傷、鐵屑異物傷、接觸鏡的磨擦傷是近幾年來致傷因素。農村地區肺炎鏈球菌、秋夏收割季節綠膿假單胞菌是主要致病原。【診斷】1.根據臨床表現,結合潰瘍形成、參考病因和病史大體上可作出初步診斷。2.刮片做細菌染色、培
- 細菌性腦膜炎患兒聽覺缺失的臨床預測
月20日Arch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6Sep;132(9):941-5.16為識別細菌性腦膜炎患兒聽覺缺失高發生的危險因素,確定這類人群聽力缺失的發病率,并比較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及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的臨床特征,科學家開展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共入選了171例細菌性腦膜炎患兒,檢測感覺神經性耳聾的發生情況。結果可見,在初始入院時行聽力測試的134例患兒。有41例至少一側
- 免疫系統對抗肺炎感染機制揭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身體自然對抗引發肺炎和腦膜炎的肺炎鏈球菌的新方式,朝研制出治療肺炎和腦膜炎的通用型疫苗又前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雜志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和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以《理解上的巨大突破》為題,揭示了免疫系統如何對肺炎鏈球菌引發的感染作出反應的機制。 研究人員稱,他們首次發現,肺炎會觸發一群名叫炎性體的免疫系
- AJRCCM:抑制致命細菌引發侵入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引發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病的細菌或許在機體鼻子和咽喉部位是無害的。肺炎鏈球菌是一種機體的共生細菌,生存在機體鼻咽部位的菌群是無害的,然而在個體幼年或者老年階段其往往會侵入機體其他組織,引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肺炎等;然而驅動這種細菌由無害變成有
- 乳酸桿菌黏膜免疫抗原表達及遞送系統
挑戰后,只有接受重組突變菌株MD007或rUreB/CT鼠胃部貓幽門螺桿菌的量降低[4]。巴西的OliveiraML等在不同類型的乳酸菌(如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瑞士乳桿菌)中表達肺炎鏈球菌PsaA抗原。將上述的表達載體經鼻接種C57Bl/6鼠,檢測其誘導全身(血清IgG)和黏膜(唾液,鼻和支氣管洗液IgA)抗PsaA抗體的反應。L.lactisMG1363免疫鼠后誘導出非常低水平
- 2004歐洲鼻科學新進展簡介
-5,ICAM-1,CD4+)控制肥大細胞和嗜酸細胞介導的炎癥息肉縮小、癥狀減輕、嗅覺改善、減少復發Super-antigen抗激素效應4.細菌學與耐藥性的研究現狀細菌學國內研究近況急性鼻竇炎: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慢性鼻竇炎:多為兩種或多種需氧菌混合感染,主要是革蘭氏陽性球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腸桿菌屬、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流感嗜血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居多,厭氧菌培養率為僅5
- 55株腦膜炎奈瑟菌對12種抗生素體外敏感性試驗
2005年11月~2006年5月采集深圳市健康人群咽拭子1255份,分離到55株Nm,其中B群49株,C群4株和29E2株。用于抗生素敏感性試驗的質量控制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鏈球菌ATCC49619。 1.1.2培養基 含5%羊血的Mueller-Hinton瓊脂(深圳市百安公司),用于K-B法。 調節MH肉湯鈣離子的濃度至50μg/ml(因陽離子低可使抑菌環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