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肺痹(lung bi[1])為病證名[2]。是指外感寒熱之邪,或飲食過冷過熱,或悲憂傷肺,以煩滿喘嘔,逆氣上沖,右脅刺痛,放射至鎖骨上窩及右臂、腋下,脈或遲弦或洪數等為常見癥的痹病[1]。由皮痹發展而成,也有稱為皮痹者[2]。
4 肺痹的癥狀
《圣濟總錄·肺痹》:“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是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氣,煩滿,喘而嘔是也。”
《癥因脈治·肺痹》:“肺痹之癥,即皮痹也。煩滿喘嘔,逆氣上沖,右脅刺痛,牽引缺盆,右臂不舉,痛引腋下。”
5 肺痹的治療
可用桔皮丸、杏仁丸、當歸湯、五味子湯、瀉白散、生脈散、人參平肺散等[2]。
6 參考資料
治療肺痹的穴位
- 垂手
懸鐘,治下肢痿痹。風市配風池、曲池、血海、風門、肺俞、膈俞,治蕁麻疹。文獻摘要:《備急千金要方》:...
- 風市
懸鐘,治下肢痿痹。風市配風池、曲池、血海、風門、肺俞、膈俞,治蕁麻疹。文獻摘要:《備急千金要方》:...
- 殷門
些與谷氨酸有關的物質代謝,增加了腦代謝率,調整了腦功能。臨床報道針刺殷門、肺俞穴可緩解支氣管哮喘。...
- 陰經
,泄瀉,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下肢濕痹,足脛腫痛,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
- 中瀆
不仁。《針灸大成》:痿,針中瀆、環跳,灸足三里、肺俞。中瀆穴研究進展:治療膽絞痛:用1.5寸毫針于...
- 更多治療肺痹的穴位
治療肺痹的方劑
- 肺痹湯
分,黃連3分,肉桂3分,神曲5分。功能主治:氣虛肺痹,咳嗽不寧,心膈窒塞,吐痰不己,上氣滿脹,不能下...
- 加味葦莖湯
菜鹵2瓢(沖)。功能主治:降氣行血以宣肺痹,排膿去腐以清肺毒。主赤膈傷寒,毒陷傷肺成癰,咳出濁痰腥...
- 桑樸湯
,蔞皮2錢,貝母2錢,郁金2錢,佛手5分。主治:肺痹。煩滿,喘而嘔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 助氣散痹湯
皮5分,紫菀5分,花椒3分,黃芩3分。主治:氣虛肺痹,咳嗽不寧,心膈窒塞,吐痰不已,上氣脹滿,不能下...
- 紫蘇湯
,桂心5分,人參5分,白術5分,甘草2分。主治:肺痹。心膈病塞,上氣不下。用法用量:水1盞半,加生姜...
- 更多治療肺痹的方劑
治療肺痹的中成藥
- 祛風濕藥酒
用量:口服,一次25ml,一日3次。注意:開放性肺結核,胃潰瘍及其他潰瘍出血,急性肝炎,風濕性心臟...
- 參芍片
共奏活血化瘀,益氣止痛之效。尤適用于氣虛血瘀型胸痹所致的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癥。參芍片的適應證...
- 西瓜霜
歸經:咸,寒。歸肺、胃、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用于咽喉腫痛,喉痹,曰瘡。用法與用...
- 山香圓顆粒
C)。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肺胃熱盛,喉痹,乳娥,咽喉腫痛等病癥。用法與用量:開水沖...
- 養陰清肺顆粒
:咳嗽少痰,久嗽音啞,口干舌燥,咽喉腫痛,乳蛾喉痹。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注意:...
- 更多治療肺痹的中成藥
肺痹相關藥物
- 含化上清片
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利肺生津,清喉散火。用于咽喉失潤,咳嗽不爽,聲音嘶啞...
- 咽炎片
片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養陰潤肺,清熱解毒,...
- 喉舒口含片
片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肺利咽。...
- 西黃清醒丸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利咽喉,解熱除煩。用于肺胃蘊熱引起的口苦舌燥,咽喉腫痛,煩躁不安,氣滯胸...
- 山香圓片(喉特靈片)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肺胃熱盛,咽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用法與用...
- 更多肺痹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肺痹
- 《辨證錄》:[卷之二]痹證門(十一則)
,心膈窒塞,吐痰不已,上氣滿脹,不能下通,人以為肺痹也。肺痹之成于氣虛,盡人而不知也。夫肺為相傅之官...
- 《臨證指南醫案》:[卷四]肺痹
痹阻。面浮胸痞。寒熱。(上焦氣分壅熱)葦莖湯。某肺痹。臥則喘急。痛映兩脅。舌色白。二便少。(肺不開降...
- 《圣濟總錄》:[卷第一十九諸痹門]肺痹
遇此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是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氣、煩滿、喘而嘔是也。治肺痹上...
- 《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喘
于肺,淫氣傷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腎與骨。痹論謂∶肺痹者,煩滿喘嘔。腸痹者,中氣喘爭。大奇論篇謂∶肺癰...
- 《醫門法律》:[卷三中風門]附痹證諸方
陽驅陰,種種有法。但既曰發咳嘔涎,半夏似不可少。肺痹,用紫蘇湯原治肺痹,心膈窒塞,上氣不下。紫蘇子(...
- 更多古籍中的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