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發熱惡寒為癥狀名[1]。即發熱怕冷[1]。出《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系感冒、傷寒、溫病等多種外感熱病的常見癥狀[1]。一般先見惡寒,繼而發熱,發熱后惡寒即減輕[1]。亦有已發熱而仍惡寒者[1]。《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為太陽表證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為主[1]。亦為勞倦內傷的常見癥狀之一[1]。《張氏醫通·諸傷門》:“勞倦所傷,寒溫不適,身熱頭痛,自汗惡寒,脈微而弱,黃芪建中湯。”
參見發熱:
發熱為癥狀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指體溫高出正常標準,或自有身熱不適的感覺[3]。發熱原因,一般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2]。外感發熱,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內傷發熱,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導致陰陽失調,氣血虛衰所致。外感發熱多屬于實,可見于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癥;內傷多虛,可見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2]。由于發熱的類型不同,又有壯熱、微熱、惡熱、發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暴熱等;因發熱時間不同,有平旦熱、晝熱、日晡發熱、夜熱等;因發熱部位不同,有肌熱、腠理熱、肩上熱、背熱、肘熱、尺膚熱、手心熱、手背熱、足熱、四肢熱等;又有痰積發熱、食積發熱、飲酒發熱、瘀血發熱、病后遺熱等[2]。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3.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2.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2.
治療發熱惡寒的穴位
- 合谷
樣凹陷,故名合谷。主治傷寒,流行性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或多汗,咳嗽,氣喘,哮喘,支氣管炎,急性...
- 天髎
痛,頸項強痛,肩關節周圍炎,肩臂痛,熱病無汗,發熱惡寒,岡上肌肌腱炎,頸椎病,岡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
- 列缺
手陽明,如天際裂縫,故名列缺。主治感冒,外感,發熱惡寒,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支氣管哮喘,熱病煩...
- 中樞
痛,胃痛,不欲食,腹脹滿,腰背疼痛,不能俯仰,發熱惡寒,腰背痛,寒熱,感冒,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衰弱等...
- 風門熱府
風門穴有疏散風寒、清熱調肺之功,主治傷風感冒,發熱惡寒,咳嗽頭痛,鼻流清涕,因名風門。特異性:風門穴...
- 更多治療發熱惡寒的穴位
治療發熱惡寒的方劑
- 藿香正氣散
和中,理氣之功效。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癥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
- 破假湯
,半夏1錢。主治:春月傷風8-9日,如瘧之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口不嘔吐。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惡...
- 大青龍湯
發汗解表,清熱除煩。治風寒表實,兼有里熱,癥見發熱惡寒,身重或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或溢飲,四肢頭...
- 普濟消毒飲
此方功效為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主治大頭瘟。癥見發熱惡寒,頭面腮頰紅腫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干口...
- 升麻發表湯
分,羌活1錢,川芎1錢。主治:冬月正傷寒,頭痛發熱惡寒,脊強,脈浮緊,無汗,頭如斧劈,身如火熾者。用...
- 更多治療發熱惡寒的方劑
治療發熱惡寒的中成藥
- 通宣理肺丸
禧光緒醫方選議》之通宣理肺丸主治感冒風寒所致之發熱惡寒,鼻塞不通,頭痛無汗,四肢痠懶作疼。用法用量:...
- 搜風理肺丸
熱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寒,肺失宣降引起,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四肢酸軟,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
- 正柴胡飲顆粒
與主治:發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疫痛;...
- 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
一日3次。清熱,宣肺,平喘。用于小兒外感引起的發熱惡寒,咳嗽痰黃,氣促喘息,口干音啞,咽喉腫痛,乳蛾...
- 利咽解毒顆粒
外感風熱所致的咽痛、咽干、喉核紅腫、兩腮腫痛、發熱惡寒;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腮腺炎見上述證候者。...
- 更多治療發熱惡寒的中成藥
發熱惡寒相關藥物
- 金牡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搜風理肺丸
主治】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寒,證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四肢酸軟,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
- 玉葉解毒顆粒
中成藥。3.適用于風熱感冒或兼挾暑濕者。癥見:發熱惡寒,汗出熱不退,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頭痛,身重...
- 鳶都感冒顆粒(沖劑)
】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頭身疼痛,發熱惡寒,咽痛咳嗽。【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
- 息喘丸
.服藥期間,若患者哮喘又急性發作;或是出現外感發熱惡寒,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均應停藥,并...
- 更多發熱惡寒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發熱惡寒
- 《醫述》:[卷三·傷寒提鉤]傷寒
在表,邪未入腑,則小便如常,口亦不渴,但頭疼,發熱惡寒,脊項強,無汗,此邪在太陽之經,當發表之;邪傳...
- 《傷寒大白》:[卷一]惡寒
別太陽病,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太陽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此分別太陽...
- 《證治準繩·傷寒》:[卷二]太陽病
(發熱惡寒惡風頭痛項強身體痛)黃經曰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風寒不傳經者固有之然而傳者多矣如經言傷寒一...
- 《傷寒證治準繩》:[卷二]太陽病
(發熱惡寒惡風頭痛項強身體痛)黃經曰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風寒不傳經者固有之然而傳者多矣如經言傷寒一...
- 《傷寒論輯義》:[卷三]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千金翼。作而反汗之。痞。巢源。作否。)〔成〕云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而反下之。則表中陽邪入里。結于胸...
- 更多古籍中的發熱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