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醫大辭典》·方解石
2.1 別名
黃石。
2.2 來源及產地
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的礦石。產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2.3 性味
味苦、辛,性大寒。
2.4 功能主治
2.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散劑。
2.6 使用注意
惡巴豆。
2.7 化學成分
含磷酸鈣,混有鎂、鐵、錳及微量的鋅、鍶等。
3 《*辭典》·方解石
3.1 出處
《本草經集註》
3.2 拼音名
Fānɡ Jiě Shí
3.3 別名
黃石(《別錄》)
3.4 來源
爲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的礦石。採得後除去泥土雜石。
3.5 原形態
三方晶系。晶體爲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集合體常呈鍾乳狀或緻密粒狀體產出。顏色大都爲無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則染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樣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面貝殼狀。硬度3。比重2.6~2.8。分佈廣泛,是內生熱液礦脈及沉積的碳酸鹽類岩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3.6 生境分佈
產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3.7 性狀
多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常呈斜方柱狀,有棱角,無色或黃白色,透明至不透明,表面平滑,有玻璃樣光澤。質堅硬,易砸碎,碎塊爲方形或長方形。氣微,味淡。以色白、透明、易碎者爲佳。用吹管焰燒時,分解爲氧化鈣及二氧化碳氣體,使火焰光亮增強,並染成橘紅色。加鹽酸則發生二氧化碳氣泡。
3.8 炮製
洗淨曬乾,砸成小塊。
3.9 性味
3.10 功能主治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
3.12 注意
3.13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