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獻:
- 《驗方新編》:[卷二十四外科主治匯方]防風秦艽湯
治腸風下血,一切痔瘡。防風、秦艽、當歸、生地、白芍、川芎、白芷、赤茯苓、連翹各一錢,檳榔、甘草、地榆、槐角、枳殼、梔仁、制蒼術各六分。《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醫宗金鑒》痔瘡診治學術思想探源
氣血俱虛,宜十全大補湯倍川芎、參、芪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熱洗亦可,其血自止。此為《外科正宗》治法,只是將二地三黃湯之名改為生熟三黃湯。(7)“亦有腸風下血,點滴而出糞前者,宜防風秦艽湯防風秦艽湯為《外科正宗》治療痔瘡所出第一方,出自金元《東垣十書》、《丹溪心法》。(8)“糞后出血者,為酒毒,宜服苦參地黃丸。效后必多服臟連丸二、三料除根。苦參地黃丸為《外科大成》方。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臀部]痔瘡
糞后,由腸胃風熱,而兼暴怒成之。初服生熟三黃丸,若唇白,面色痿黃,四肢無力,屬氣血兩虛,宜十全大補湯倍川芎、參、耆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熱洗亦可,其血自。亦有腸風下血,點滴而出,糞前者,宜防風秦艽湯;糞后出血者,為酒毒,宜服苦參地黃丸。效后必多服臟連丸二、三料除根。又有產后用力太過而生痔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桃仁、紅花、蘇木服之。又有久瀉、久痢而生痔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槐花、皂莢子〔火段〕末服之
- 《外科心法要訣》:[卷九臀部]痔瘡
前糞后,由腸胃風熱,而兼暴怒成之。初服生熟三黃丸,若唇白,面色痿黃,四肢無力,屬氣血兩虛,宜十全大補湯倍川芎、參、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熱洗亦可,其血自止。亦有腸風下血,點滴而出糞前者,宜防風秦艽湯;糞后出血者,為酒毒,宜服苦參地黃丸。效后必多服臟連丸二、三料除根。又有產后用力太過而生痔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桃仁、紅花、蘇木服之。又有久瀉、久痢而生痔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槐花、皂莢子末服之。如痔
-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癰毒門]痔瘡論第三十
脾藥而愈。一男子患痔,腫作痛,大便結燥,脈數有力。以內疏黃連湯二服,便行痛止。又以四物湯加芩、連、枳殼、天花粉,數劑而腫消,更以臟連丸一料而不復發。一男子患痔,凡遇勞發腫作痛,以枳殼湯熏洗,內服防風秦艽湯,數服腫痛俱減,令彼常洗前湯,每月五、六次,內與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服之不發。一男子好飲多欲,內痔虛墜下血。以四物湯加芩、連,升麻、葛根,數服虛墜乃止。又以當歸郁李仁湯二劑,痔腫亦消;更服臟連
- 《本草簡要方》:[卷之二草部一]防風
一錢。連翹二錢。升麻七分。夏枯草二錢。牛蒡子(炒研)川芎黃芩(酒浸)昆布(酒炒洗)海藻(酒洗)薄荷各一錢。甘草五分。僵蠶(酒炒)二錢。水煎服。治風毒。瘰。初發寒熱者。虛加人參當歸。實加大黃黃連。防風秦艽湯。防風秦艽當歸生地白芍(酒炒)赤茯苓。連翹川芎各一錢。生梔子(研)蒼術(米泔浸炒)槐角白芷地榆枳殼(麩炒)檳榔生草各六分。水二鐘煎至八分。食前溫服。治腸風便血。大便秘加大黃。防風通圣散。防風川芎
- 大秦艽湯越曲丸十棗湯
大秦艽湯生地(三錢)、熟地(三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白朮(三錢)、云苓(三錢)、甘草(一錢)、秦艽(二錢)、羌活(二錢)、獨活(錢半)、防風(三錢)、白芷(二錢)、細辛(五分)、黃芩(三錢)越曲丸蒼朮(三錢)、香附(三錢)、川芎(二錢)、神曲(三錢)、炒梔子(三錢)十棗湯大戟(一錢)、莞花(一錢)、甘遂(一錢)、大棗(十枚)共為末,大棗十枚,煎濃湯送下一字,下水飲如神。作
-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癰毒門]痔瘡論第三十
防風秦艽湯防風秦艽湯芍歸芎芩草地地黃隨檳翹槐角山梔殼白芷還兼蒼術宜治痔瘡不論新久,肛門便血,墜重作疼者并效。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各一錢)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術(各六分)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便秘者加大黃二錢。提肛散提肛散內用芎歸參術陳甘草隨升麻柴芩并白芷加上黃連效可奇治氣虛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脾胃虛弱等癥。川芎歸身白術人參黃陳皮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條芩黃連白芷(
- 《雜病廣要》:[臟腑類]痔
中湯上各一帖,加白扁豆、縮砂仁同煎。何殿機企顏名方。(《朱氏》)十宣散,此藥排膿托里,痔落后可服此藥。(《魯般經后錄》)(方附《腸癰》排膿內補散下)一男子患痔,凡遇勞發腫作痛,以枳殼湯熏洗,內服防風秦艽湯(系驅風和血方),數服腫痛俱減,令彼常洗前湯,每月五六次,納與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服之,不發。(《正宗》)調攝法《葛氏方》云∶作鯖魚,姜齏食之,多少任人。(《醫心》)《食經》云∶榧實(主五痔)
- 《醫方集解》:[祛風之劑第九]大秦艽湯
秦艽為君者,祛一身之風也;以石膏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腎,兼發芎活氣以壯中樞,脾運濕除,則手足健矣(脾主四肢,濕則筋痿)。又風能生熱,故用黃芩清上,石膏瀉中,生地涼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劉宗濃曰∶秦艽湯、愈風湯雖皆有補血之藥,而行經散風之劑居其大半,將何以養血而益筋骨也。天麻丸養血壯筋骨,庶幾近理。喻嘉言曰∶此方既云養血而筋自柔,何得多用風燥藥;既云靜以養血,何復用風藥以動之,是言與方悖矣。偶論
- 《仁術便覽》:[卷一中風]【大秦艽湯】
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膈,知為血虛,弱不能養于筋,故手足不能運用,舌強不能言,宜養血而筋自榮。秦艽石膏(各三兩)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芍白芷白術生地熟地白茯苓(各二兩)細辛(五錢)《仁術便覽》明張潔公元1368-1644年
- 《醫方考》:[卷一中風門第一]大秦艽湯
秦艽(去蘆)石膏(生用)當歸(酒洗)芍藥(酒炒)羌活(去蘆)防風(去蘆)黃芩(酒炒)生(洗去土,音胡,即生地)熟甘草(炙)川芎(洗)白術(酒炒)白芷茯苓(去皮)獨活(各一錢)北細辛(去土,五分)中風,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此方主之。中風,虛邪也。許學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血之劑兼而治之。用秦艽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風,石膏所以去胃中總司之火,羌活去太陽百節之
- 《祖劑》:[卷之三四君子湯]大秦艽湯
即八珍湯去人參加秦艽石膏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芷生地黃(各一兩)細辛(五錢)治風外無六經之形癥內無便溺之阻隔乃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語言也《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八中風脈候吉兇]大秦艽湯
治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膈,腸血弱不能養筋,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秦艽石膏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生地黃防風黃芩白芍白芷白術獨活熟地黃細辛白茯苓姜水煎服。如心下痞,加枳實。《馮氏錦囊秘錄》清代馮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成方切用》:[卷六上祛風門]大秦艽湯
(機要)治中風手足不能暈掉,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秦艽石膏(三兩)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川芎生地(酒洗)熟地白術(土炒)茯(五錢)每服一兩。雨此亦六經中風之通劑也。中風,虛邪也。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血之劑,兼而治風疼去厥涼于靜非食《成方切用》清吳儀洛公元1761年
- 《醫方論》:[卷二祛風之劑]大秦艽湯
秦艽石膏二兩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川芎生地(酒洗)熟地白術(土炒)茯苓甘草(炙)防風黃芩(酒炒)羌活獨活白芷一兩細辛五錢每服一兩。此方劉宗濃與喻嘉言俱謂其風藥太多,不能養血、益筋骨;汪庵又謂∶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執一見。予謂方中四物咸備,不可謂無血藥也,若中風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細辛二味必須減去。《醫方論》清費伯雄公元1865年
- 《醫方簡義》:[卷二中風]大秦艽湯
治血虛中風。脈浮而洪。唇燥頭疼。口渴身痛之癥。秦艽(三錢)羌活(一錢)獨活(一錢)防風(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酒炒黃芩歸(一錢酒洗)《醫方簡義》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醫學心悟》:[卷三中風門]大秦艽湯
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語言謇澀,乃血弱不能養于筋,宜用養血疏風之劑,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也。秦艽(一錢五分)甘草(炙)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自制)茯苓羌活獨活白術防風白芷黃芩(酒炒,各八分)細辛(二分)水煎服。如或煩躁口渴,加石膏一錢五分;陰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竊謂本方,初時宜用,若日久,則以四物、四君為主,而以風藥佐之,庶收全功。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俱見
- 《目經大成》:[卷之三散陣]大秦艽湯十一
秦艽石膏當歸芍藥羌活防風黃芩生地熟地甘草芎白芷白術茯苓獨活細辛風邪散見,不拘一經,故用驅風散熱兼而治之。羌活理游風,得防風可以去太陽肢節之風痛。獨活理伏風,協甘草可以療太陰表里之風濕。三陽數變之風,責在細辛秦艽。三陰內淫之風,責在茯苓、白術。陽明之風,白芷驅之。厥陰之風,芎行之。風熱干乎氣,清以枯芩、石膏,風熱干乎血,養以歸、芍、二地。若中風暴仆,痰響氣粗,此濁邪壅塞咽喉,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蓋牙
- 《湯頭歌訣》:[祛風之劑]大秦艽湯
(《機要》)羌活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芩甘術,風邪散見可通嘗。〔邪散見,不拘一經者∶秦艽、石膏各三兩,羌活、獨活、防風、川芎、白芷、黃芩(酒炒)、生地(酒洗)、熟地、當歸(酒洗)、茯苓、白芍(酒炒)、甘草(炙)、白術(土炒)各一兩,細辛五錢,每服一兩。劉宗濃曰∶秦艽湯愈風,雖有補血之藥,而行經散風之劑居其大半,將何以養血而益筋骨也?昂按∶治風有三法,解表、攻里、行中道也。國中必挾外感,故用
- 《驗方新編》:[卷二十四外科主治匯方]秦艽湯
治陰戶腫痛。秦艽六錢,石菖蒲、當歸各三錢,蔥白五個,煎服。次用四物湯加丹皮、澤瀉、花粉、柴胡,常服。《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防風習用品(3)——光防風(Guangfangfeng)
防風習用品(3)——光防風(Guangfangfeng) [來源] 傘形科(Umbeliferae)植物葛縷子CarumcarviL.的干燥根。 [性狀] 細長圓錐形,外表紅棕至棕褐色,具縱皺紋,皮孔及側根痕。質堅脆,斷面顯粉性。氣微或具敗油氣,味微甘。 [鑒別] 橫切面木栓層數列細胞,垂周壁增厚,栓內層分泌管多為8個,韌皮部寬,分泌管散在,外側可見裂隙。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作者:
- 防風習用品(2)——水防風(Shuifangfeng)
防風習用品(2)——水防風(Shuifangfeng) [來源] 傘形科(Umbeliferae)植物寬萼巖風LibanotislaticalycinaShanetSheh的干燥根。 [性狀] 長圓柱形,直徑3-8mm。表面土黃或淺棕色,有縱皺紋、橫向皮孔及點狀根痕,頂端有葉殘基,無明顯環紋。質較硬脆,斷面梢平坦。氣特異,味微甜。 [鑒別] 橫切面木栓層10-20列細胞,栓內層有1列較
- 黃耆防風湯
治脫肛,不論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黃耆四兩生防風一錢 水煎服。小兒減半。作者:王清任
- 黃芪、防風配伍探析
,只有通過合理的配伍,調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強或改變原有功能,消除或緩解其對人體的不良因素,發揮其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綜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藥組合成一個新的有機整體,才能符合辨證論治的要求。黃芪與防風相配,就是臨床上常用的一個藥對,治療許多疾病確有神效。正如《本草衍義》所云:“黃芪、防風,世多相須而用”。黃芪與防風配伍后發揮著多方面的功效,對這些功效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l宋代以前黃芪
- 防風
防風 防風 RadixSaposhnikoviaeDivaricatae (英) DivaricateSaposhnioviaRoot 別名 關防風、東防風。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單生,二歧分枝。基生葉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披針形,葉柄長2~6.5cm;頂生葉簡化,具擴
- 深根性植物防風的種植技巧詳細介紹
1.選地防風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但應選擇地勢高燥的向陽土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適宜。粘土、澇洼、酸性大或重鹽堿地不宜栽種。2.整地防風為深根植物,二年生根長可達50~70厘米。因此在秋天要求對土地進行深翻達40厘米以上,早春整平耙細,拾凈根茬和雜物,為防風生長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3.施肥為滿足多年生防風生長發育對營養成分的需要,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
- 【玉屏風散】
治風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組成】防風 黃耆 白朮等分 以上為細末,酒調服。 【集注】柯琴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復來,何則,發散太過元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偏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偏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
- 深根性植物防風的種植技巧詳細介紹
1.選地防風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但應選擇地勢高燥的向陽土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適宜。粘土、澇洼、酸性大或重鹽堿地不宜栽種。2.整地防風為深根植物,二年生根長可達50~70厘米。因此在秋天要求對土地進行深翻達40厘米以上,早春整平耙細,拾凈根茬和雜物,為防風生長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3.施肥為滿足多年生防風生長發育對營養成分的需要,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
- 【防風黃耆湯】
治中風不能言,脈遲而弱者。 【組成】防風 黃耆等分 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夫風者百病之長也,治風之至急如風雨,善治者治皮毛,故用防風以驅逐表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用黃耆以鼓舞正氣,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補,相須相得之義也,唐柳太后中風不言,許蔭宗造防風黃耆湯數十觔,置床下蒸之,身在氣中居,次日便能語,是以外氣通內氣,令氣行而愈也。經曰: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耳目修明,聲音能彰,
- 玉屏風散加味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的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作用,適用于虛證易感風邪者。臨床研究表明,玉屏風散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效果不亞于丙種球蛋白。以玉屏風散加味防治呼吸系統疾病有顯著的療效,現介紹幾組組方如下: 1.生黃芪9克、白術6克、防風3克、陳皮6克、山藥9克、生牡蠣9克,該方即玉屏風散加陳皮,山藥,生牡蠣。該方主冶體弱兒反復感冒,支氣管炎反復發作等呼吸系統疾病,能提高體弱兒童的機體免疫功能。 2.
- 防風通圣丸可用于哪些病
防風通圣丸屬于解表類中成藥,出于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為外散風邪、內清蘊熱的表里雙解劑,由防風、麻黃、芥穗、薄荷、大黃、芒硝、滑石、生梔子、黃芩、連翹、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當歸、白術、甘草等17味藥物組成。方中以防風、麻黃、芥穗、薄荷疏風解表,使風邪從汗而解;以大黃、芒硝瀉熱通便,使里熱積滯從大便而解;配滑石、梔子清濕利尿,引邪熱從小便排出;用黃芩、石膏、連翹清瀉肺胃積熱;加入川芎、
- 防風通圣散由涼膈散加減而成
在《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中,防風通圣散出自“風門,而涼膈散一方在“傷寒門中。 涼膈散“以意加減,退表里熱。傷寒“發汗不解,下后前后別無異證者,通宜涼膈散調之,以退其熱。兩感仿此而已。 在涼膈散方后加減中,有“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嗽而嘔者,加半夏半兩,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嘔血,加當歸半兩、芍藥半兩、生地黃一兩;淋者,加
- 防風的生長期管理
由于防風適應性強,耐旱性強,只要保證全苗,生長期間管理比較簡單。為促進其生長和發育,可采取一些促控措施。(1)追肥澆水:一般情況下第一年人工栽培防風,基肥施用充足,很少表現缺肥癥狀。如播前基肥不足或播種在沙質土壤時,在定苗后需追肥,以保證其養分供應,促其健壯生長。一般每畝追尿素8~10千克,硫酸鉀3~5千克。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施后覆土蓋肥,澆水。如遇嚴重干旱天氣,要及時進行灌溉,以滿足防風幼苗生
- 藥用植物防風斑枯病
藥用植物防風斑枯病 防風學名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異名SilerdivaricatumBenthetHook別名山芹菜、白毛草。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藥。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功能。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均有分布。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葉片染病病斑生在葉兩面,圓形至近圓形,大小2—5mm,褐色,中央色稍淺,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莖稈染
- 防風通圣丸大蜜丸
防風通圣丸大蜜丸使用說明書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十一冊 【藥品名稱】二母寧嗽丸 【漢語拼音】ErmuNingsouWan 【藥物組成】川貝母、知母、石膏、梔子(炒)、黃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蔞子(炒)、陳皮、枳實(麩炒)、甘草(蜜炙)、五味子(蒸)。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清肺潤燥,化痰止咳。
- 玉屏風散加味治療小兒哮喘30例
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均治療7天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隨訪2個月判斷療效。 1.2.1治療組采用玉屏風散加味治療,處方:黃芪、白術、茯苓、防風、百部、紫菀、桑白皮、款冬花、麥冬、川貝、五味子、陳皮各6~9g。每日1劑,水煎2次濃縮至150~300ml,分3~4次服。 1.2.2對照組應用舒喘靈氣霧劑每日3~6次,每次噴2~4下,口服氨茶
- 有關美洲防風的貯藏方法
美洲防風又稱芹菜蘿卜、蒲芹蘿卜、美國防風、歐洲防風、洋防風、金菜蘿卜或簡稱歐防風。它是傘形科、歐防風屬,二年生草本,根菜類蔬菜。以肉質根供食用。嫩葉也可食用。我國引進只有近百年歷史,上海等地有栽培、銷售,從夏季至第二年春季都可上市。可供鮮銷和罐藏。 (一)采收要求 美洲防風一般肉質根有大拇指粗時就可以收獲。春播的在6月就可收獲,但是肉質根的質地柔軟、味淡;第二年春季收獲的肉質根較老、品質欠佳;
- 玉屏風沖劑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恢復期療效觀察
者則以節段型肺炎為主,羅音很少[2],年齡較小者同時可引起繼發性免疫功能低下,我們觀察到,3歲組免疫球蛋白明顯低于正常兒,而6歲組則高于正常水平,與有關的報道相符[3,4]。玉屏風沖劑由黃芪、白術、防風制成,具有益衛固表功能,其主要成分為黃芪,中醫認為可補氣扶陽,補中益氣,補脾升血[5],現代醫學在體內外和動物實驗中均已經證實黃芪有明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能作用,上調IgG免疫缺陷患兒的免疫機能
- 防風通圣丸治療痤瘡50例觀察
背皮脂分泌旺盛,加之排泄孔堵塞,造成厭氧菌或寄生蟲等滋生繁殖而造成炎癥,形成丘疹、膿皰、結節等損害,而皮脂腺的分泌又受體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的影響,故女性患者多有月經障礙。近幾年來,筆者使用中成藥防風通圣丸治療痤瘡50例,同時對31例患者用四環素進行對照。結果表明,單純使用防風通圣丸優于四環素。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50例痤瘡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15~23歲,平
- 別濫用防風通圣散防病
民間有一句俗語:“有病無病,防風通圣。說明防風通圣散用途之廣,既可治病,又可防病。 部分地方有一習俗,春季天氣轉熱時,服防風通圣散,當年不易得“火病。 防風通圣散有“防風之功,可用于預防中風。如《仁齋直指方論》中指出:“夫圣人治未病之病,知未來之疾,此甚良也。其中風者,必有先兆之證: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
- 防風習用品(1)——川防風(Chuanfangfeng)
防風習用品(1)——川防風(Chuanfangfeng) [來源] 傘形科(Umbeliferae)植物竹節前胡藁PeucedanumdielsianumFaddeexWolff的干燥根莖及根。 [性狀] 圓錐形,直徑1-1.5cm。表面棕色,栓皮脫落處顯黃棕色斑,具縱溝和側根痕,頂端常有殘莖,環紋不明顯。質堅脆,斷面粗糙。氣微,味甘。 [鑒別] 橫切面木栓層7-20列細胞,皮層近栓內
- 防風通圣散治療熱證
防風通圣散方出自劉河間的《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原方:“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術、梔子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漱,加半夏半兩,姜制。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為每服一兩。荊芥為荊芥穗,且白術、梔子、荊芥穗用量為各二錢半。 不計藥引生姜,共17味藥,在古方
- 防風通圣丸新用
防風通圣丸有解表通里、散風清熱之效,對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惡寒發熱、頭痛眩暈、口苦咽干、咽喉不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及瘡瘍腫毒皆有很好效果。隨著近年其運用的擴展,對治療下列疾病亦有效。 蕁麻疹。蕁麻疹是以皮膚發癢,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或散布,逐漸擴大,融合成片為特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本方對外感風邪、內有郁熱之蕁麻疹有很j好效果。每次半瓶,l日2次
- 玉屏風散治療腎臟病的研究進展
玉屏風散一方出自元危亦林所撰《世醫得效方》,其藥物組成為:防風、黃芪、白術,原意治療表虛自汗,易感外邪。隨著對玉屏風散研究的深入,醫學界已將其應用于多種腎臟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就其近10年來在治療腎臟病方面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急性腎炎 吳黎明將28例小兒患者,分別應用自擬加味玉屏風散:黃芪、白茅根各309,防風69,炒白術、炒蒼術、當歸、茜草、旱蓮草各10g,茯苓、生地
- 加味防風通圣湯合并氯氮平治療急性期精神分裂癥60例觀察
【關鍵詞】加味防風通圣湯 氯氮平 精神分裂 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月,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急性期精神分裂癥60例,并與單純采用氯氮平治療進行對照觀察,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所選病例均為精神分裂癥急性期,診斷符合CCMD-3標準,隨機將108名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病程最長5年6個月,最短3月。對照組48例,女性26例,男性22例;病程最長4年3月,最
- 發燒、關節腫痛須防風濕熱
典型病例 7歲男孩強強是我院的“老病號”了,在過去的幾年中經常扁桃體發炎,高燒不退而多次住院。近段時間強強出現一個新癥狀——老是腿痛,有時痛在膝關節,有時踝關節疼痛,兩天前開始出現發燒,測量體溫在38.5℃左右,近日孩子又訴心悸、胸悶來我院就診。體檢患兒心臟時發現病理性雜音,雙膝關節輕度紅腫。隨后做一些相關實驗室檢查提示風濕熱并發心臟炎癥。經住院抗風濕治療一段時間,患兒病情控制出院,在家繼續服藥
- 玉屏風散臨床應用體會
玉屏風散《丹溪心法》方由防風、黃芪各30g,白術60g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功效。主要適用于表虛自汗,易感風邪者。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玉屏風散是朱震亨創立的治療表虛自汗的名方。本方證為衛氣虛弱、不能固表所致。組方原則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伍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有散。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不傷正,白術培土以寧風,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
- 防風通圣散
大黃(錢半)、芒硝(三錢)、防風(三錢)、荊芥(二錢)、麻黃(一錢)、炒梔子(三錢)、白芍(三錢)、連翹(一錢)、川芎(二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石膏(三錢)、骨石(三錢)、薄荷(一錢)、黃芩(三錢)、白朮(三錢)吳鶴?曰,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
- 【防風通圣散】
風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者,此方主之。 【組成】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芒硝各半兩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三兩 荊芥 白朮 梔子各二錢 生姜三片 每服三錢。 【集注】吳琨曰: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
- 防風偽品——沙茴香(Shahuixiang)
防風偽品——沙茴香(Shahuixiang) [來源] 傘形科(Umbeliferae)植物硬阿魏FerulabungeanaKitag.的干燥根。 [性狀] 圓柱形,下部較細,多已折斷,長短不一,直徑3-8mm。根頭有多數灰褐色的纖維狀葉基殘存,表面黃棕或淡灰褐色。質松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色較深,切斷面皮部可見放射狀紋理及多數眼點,木部為致密的放射狀紋理。氣特異,味似胡蘿卜,微甜。 [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