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醫方集解》方之二至丸
- 5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二至丸
- 6 《醫便》方之二至丸
- 7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二至丸
- 8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方之二至丸
- 9 《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方之二至丸
- 10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二至丸
- 11 《扶壽精方》方之二至丸
- 12 二至丸藥典標準
- 13 二至丸中藥部頒標準
- 14 二至丸說明書
- 14.1 藥品名稱
- 14.2 藥品漢語拼音
- 14.3 劑型
- 14.4 性狀
- 14.5 二至丸的主要成份
- 14.6 二至丸的功能主治
- 14.7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 14.8 注意事項
- 14.9 二至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 14.10 備注
- 15 參考資料
- 附:
3 概述
二至丸為方名,同名方劑約有八首,其中《醫方集解》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女貞子500g、墨旱蓮500g,具有滋補肝腎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本方為治療肝腎陰虛常用方。現代多用于早期高血壓、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屬于肝腎陰虛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載有二至丸標準,與《醫方集解》、《醫便》方同。
4 《醫方集解》方之二至丸
《醫方集解》方之二至丸組成為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女貞子冬至時采,陰干,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干為末;旱蓮草夏至時采,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1]。
4.1 組成
女貞子500g、墨旱蓮500g[2]
4.2 用法
4.3 功用主治
《醫方集解》方之二至丸具有滋補肝腎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癥見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失眠多夢。[2]
4.4 使用注意
4.5 方解
本方主治肝腎陰虛證,治宜滋補肝腎為法。方中女貞子甘平,少陰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補腎;旱蓮甘寒,汁黑人腎補精,能益下而榮上,強陰黑發。二藥皆為清涼平補之品,合而用之,共奏補益肝腎之功。[2]
4.6 臨床運用
1.本方為治療肝腎陰虛常用方。臨床上以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失眠多夢為證治要點。
2.現代多用于早期高血壓、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屬于肝腎陰虛者。
4.7 歌訣
二至女貞與旱蓮,桑椹熬膏和成圓;肝腎陰虛得培補,消除眩暈與失眠。[2]
4.8 摘錄
《醫方集解》
5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二至丸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二至丸組成為鹿角、麋角各二兩,炮附子、桂心、炒補骨脂、炒杜仲、鹿茸(酒蒸焙)各一兩,青鹽半兩。為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或鹽湯送下。功能補腎強腰。治老人、虛弱人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若惡熱藥去附子,加肉蓯蓉(酒浸微火炙)一兩。[3]
5.1 組成
鹿角、麋角各二兩,炮附子、桂心、炒補骨脂、炒杜仲、鹿茸(酒蒸焙)各一兩,青鹽半兩。
5.2 用法
為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或鹽湯送下。
5.3 功能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二至丸功能補腎強腰。治老人、虛弱人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3]。
5.4 加減
若惡熱藥去附子,加肉蓯蓉(酒浸微火炙)一兩[3]。
6 《醫便》方之二至丸
《醫便》方之二至丸組成為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女貞子冬至時采,陰干,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干為末;旱蓮草夏至時采,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一方加桑椹為丸,或桑椹熬膏為丸)。每服三錢,臨臥酒送下。功能補肝益腎。治肝腎不足,頭目昏花,須發早白,腰背酸痛,下肢痿軟等。[3]
6.1 組成
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
6.2 制法
女貞子冬至時采,陰干,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干為末;旱蓮草夏至時采,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一方加桑椹為丸,或桑椹熬膏為丸)。每服三錢,臨臥酒送下。
6.3 功能主治
《醫便》方二至丸功能補肝益腎。治肝腎不足,頭目昏花,須發早白,腰背酸痛,下肢痿軟等。
7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二至丸
7.1 組成
鹿角(鎊細,以真酥2兩,無灰酒1升煮干,慢火炒令干)半斤,蒼耳(酒浸1宿,炒干)半斤,麋角(鎊細,以真酥2兩、米醋1升煮干,慢火炒干)半斤,當歸5兩(細切,酒浸1宿,焙干),山藥4兩,白茯苓(去皮)4兩,黃耆(蜜炙)4兩,人參(去蘆頭)2兩,沉香2兩,沙苑疾藜(揀去土,凈洗,焙干)2兩,遠志(去心)2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干)2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7.2 功效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二至丸具有補虛損,生精血,去風濕,明目聰耳,強健腰腳,和悅陰陽,既濟水火,百疾不生之功效。
7.3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至100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7.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酒3升,糯米3合煮爛,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7.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九
8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方之二至丸
8.1 組成
熟地黃(酒蒸)3兩,龜版(酒浸,酥炙)3兩,白術(麩炒)3兩,黃柏(酒浸,炒)3兩,知母(酒浸,炒)4兩,當歸(酒洗)4兩,生地黃(酒浸)4兩,白芍藥(酒炒)4兩,麥冬(去心)4兩,天冬(姜炒)2兩。
8.2 功效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方之二至丸具有補虛損,暖腰臍,壯筋骨,明眼目,調養元氣,滋益子息之功效。
8.3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每空心、午前服50丸。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發,生出黑發是其驗也。
8.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棗肉同煉蜜和杵100余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8.5 用藥禁忌
8.6 摘錄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
9 《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方之二至丸
9.1 組成
鹿角(鎊)2兩,麋角(鎊)2兩,附子(炮,去皮)1兩,桂心(不見火)1兩,補骨脂(炒)1兩,杜仲(去皮,銼,炒絲斷)1兩,鹿茸(酒蒸,焙)1兩,青鹽(別研)半兩。
9.2 主治
《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方之二至丸主治老人、虛弱人,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頭旋眼黑,下體痿軟。
9.3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鹽湯任下。
9.4 加減
惡熱藥者,去附子,加肉蓯蓉1兩。
9.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9.6 附注
9.7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方
10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二至丸
10.1 組成
當歸身(去蘆,酒浸洗)1兩5錢,川芎1兩,白芍藥(酒浸洗,曬干)2兩,熟地黃(肥壯沉實者,酒浸,曬干)2兩,人參(去蘆,堅實者)5錢,白茯苓(潔白堅實者,去皮)1兩,白術(堅白者,去梗,洗凈)1兩5錢,陳皮(紅薄者,曬干,洗凈)1兩,枸杞子(鮮紅潤小者)2兩,山茱萸(鮮紅肉厚者,酒浸,去核,曬干)2兩,菟絲子(酒淘洗去土,酒浸,搗成餅,曬干)1兩,瑣陽(酥炙)5錢,杜仲(去粗皮,細切,生姜汁拌,炒去絲凈)1兩,肉蓯蓉(竹刀刮去鱗,酒浸,細切,曬干)1兩,巴戟天(連珠者,酒浸,去心,曬干)1兩,遠志(甘草水浸,去心,曬干)1兩,干山藥1兩,蓮芯(白蓮者佳)1兩,牛膝(去蘆,酒浸,曬干)1兩,遼5味5錢。
10.2 功效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二至丸具有生精健脾,補血氣,壯筋骨,卻百疾,養壽生子之功效。
10.3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10.4 制備方法
上各為細末,煉蜜入人乳半碗為丸,如梧桐子大。
10.5 摘錄
《攝生眾妙方》卷二
11 《扶壽精方》方之二至丸
11.1 組成
懷地黃(肥大沉水者,酒浸,九蒸九曬,竹刀切)3兩,白術(無油者,面炒)3兩,敗龜版(酒浸一宿,酥炙脆,石器搗碎)3兩,黃柏(厚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炒褐色)3兩,知母(肥大者,酒浸一宿)2兩,當歸(肥大者,酒洗)2兩,生地黃(肥大者,酒浸軟,竹刀切,曬干)2兩,山茱萸(鮮紅者6兩,水潤,剝肉去核)2兩,白芍藥(酒浸一時,銼,炒)1兩,白茯苓(堅白者,去皮筋)1兩,人參(肥白人如數,蒼黑人減半)1兩,綿黃耆(蜜炙)1兩,山藥(白而無皮,手可粉者)1兩,廣陳皮(水潤,去白)1兩,五味子(肥大者)1兩,甘枸杞1兩,破故紙(炒)1兩,菟絲子(酒浸一宿,蒸熟,杵,去皮,曬干)1兩,杜仲(酒浸,炒,去絲)1兩,牛膝(肥大者,酒浸一宿)1兩,蓯蓉(去甲心,酒浸一宿,酥炙黃,竹刀切)1兩,虎脛骨(酥炙黃)1兩。
11.2 功效
《扶壽精方》方之二至丸具有調養元氣,滋益子息,補虛損,暖腰膝,壯筋骨,明眼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11.3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無灰酒、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11.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5 附注
11.6 摘錄
《扶壽精方》
12 二至丸藥典標準
12.1 品名
二至丸
Erzhi Wan
12.2 處方
酒女貞子500g、墨旱蓮500g[4]
12.3 制法
以上二味,酒女貞子粉碎成細粉;墨旱蓮加水煎煮兩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煉蜜60g及水適量,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4]
12.4 性狀
12.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厚薄不勻,胞腔含淡棕色物(女貞子)。
(2)取本品6g,研細,加70%甲醇40ml超聲處理45分鐘,放冷,濾過,濾液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水25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棄去三氯甲烷液,水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乙酸乙酯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墨旱蓮對照藥材2g,加70%甲醇25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30:40:15: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4]
12.6 檢查
除溶散時限檢查應在2小時內溶散外,其他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2.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一水(36:6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24nm。理論板數按特女貞苷峰計算應不低于7000。
12.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特女貞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90ug的溶液,即得。
12.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5g,精密彌定,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45分鐘(功率350W,頻率40kHz),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lg含女貞子以特女貞苷(C31H42O17)計,不得少于4.0mg。[4]
12.8 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痠痛,月經量多。
1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12.10 貯藏
密封。
12.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二至丸中藥部頒標準
13.1 劑型
13.2 拼音名
Erzhi Wan
13.3 標準編號
WS3-B-2457-97
13.4 處方
女貞子(蒸) 500g 墨旱蓮 500g
13.5 制法
以上二味,取女貞子 300g,粉碎成細粉;其余女貞子與墨旱蓮加水煎煮 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30的稠膏,加女貞子粉,混 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留出適量濃縮膏粉末作包衣用),用水泛丸,干燥。用留 出的濃縮膏粉末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13.6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濃縮丸,味酸苦。
13.7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厚 薄不勻,胞腔含淡棕色物;內果皮纖維束上下層斜向或垂直交錯排列。
(2)取本品0. 5g,研成細粉,加乙醚回流提取,濾過,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0ml使 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 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 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40:1)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晾干,噴以磷鉬酸試液,在105℃烘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 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13.8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
13.9 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經量多。
13.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0粒,一日1~2次。
13.11 規格
每10粒重1. 7g
13.12 貯藏
密閉,防潮。
天津市藥品檢驗所 起草
14 二至丸說明書
14.1 藥品名稱
二至丸
14.2 藥品漢語拼音
Erzhi Wan
14.3 劑型
每10粒重1.7g。
14.4 性狀
二至丸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氣微,味甘而苦。
14.5 二至丸的主要成份
女貞子(蒸)、墨旱蓮。
14.6 二至丸的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痠痛,月經量多。
14.7 二至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14.8 注意事項
1.忌辛辣、不易消化食物。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二至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二至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二至丸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4.9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4.10 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
-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三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二至丸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 二至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二至丸(濃縮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二至益元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