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ěr zhēn má zuì
2 英文參考
auriculo-acupuncture anesthes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ear acupuncture anaesthes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耳針麻醉(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通過刺激耳穴達到鎮痛作用,以施行手術的一種針刺麻醉方法[1]。為針刺麻醉的一種[2]。臨床較為常用[3]。
4 耳針麻醉的起源和發展
耳針麻醉是在耳針療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自60年代初問世以來,經過20余年的大量臨床實踐,現已對其適應范圍和臨床規律積累了一定經驗,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可供臨床選擇使用的新型麻醉技術。
5 耳針麻醉的特點
因耳穴集中分布在耳廓上,便于針刺操作和術中管理,而且比較安全,生理干擾少,能夠讓病人在清醒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耳麻沒有明顯的麻醉后遺癥,術中血壓、脈搏較為平穩,術后并發癥少,且恢復較快。
6 耳針麻醉的適用范圍
耳針麻醉現被廣泛應用于各種使用針麻的外科手術[2]。尤其以顱腦、五官、頸、胸部手術效果較佳[2]。
7 耳針麻醉的操作
按針麻要求在耳穴上針刺以進行手術[2]。
7.1 選穴
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學說選取耳部神門穴和肺穴為各種手術的基本穴外,還根據手術部位和有關臟腑選取耳部相應刺激點,如胃切除選胃穴,脾切除選脾穴等[2][2]。此外,還可配合現代醫學生理病理學知識選穴,如胸腹部手術常選取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的交感穴等等[2]。
耳麻選穴一般只取患側,少數手術也可雙耳取穴。
7.2 操作方法
操作時采用捻轉法,頻率為每分鐘180~300次;如用電麻儀以雙相尖波電脈沖為宜,頻率一般亦為每分鐘180~300次[2]。刺激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2]。
對耳穴的刺激有特殊要求,手法宜用捻轉而不宜提插,運針要輕柔,用力要均勻,不可改變針尖方向,要求病人耳廓有脹、熱等感覺。為了易于統一刺激參數,大多數情況下選用電脈沖刺激代替傳統的針刺方法。在常用的電脈沖波形中,因斷續波對人體組織可產生較為持久的感應,可提高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為臨床較多應用的一種波形。刺激強度一般以患者對酸、麻、脹、重的針感能夠耐受為宜。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7.
古籍中的耳針麻醉
- 《針灸聚英》:[卷三]暖針
入經穴。氣得溫而易行也。今或投針于熱湯中。亦此意耳。口溫與體溫微有不同。口溫者。針頭雖熱而柄尚寒。...
- 《針灸大成》:[卷四《素問》九針論]暖針
入經絡,氣得溫而易行也。今或投針于熱湯中,亦此意耳。口溫與體溫微有不同,口溫者針頭雖熱,而柄尚寒,...
- 《針灸逢源》:[卷三群書匯粹]暖針法
入經絡。氣得溫而易行也。今或投針于熱湯中。亦此意耳。口溫與體溫微有不同。口溫者。針頭雖熱而柄尚寒。...
- 《針灸大成》:[卷四《素問》九針論]火針
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凡行火針,必先安慰病患,令勿驚懼,較之與灸一般...
- 《針灸逢源》:[卷三群書匯粹]火針法
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凡行火針。必先安慰病患。勿令驚懼。與灸略同而疼...
- 更多古籍中的耳針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