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二陰:1.經絡名,指少陰。2.指外生殖器(前陰)和肛門(后陰)。[1]
4 經絡名·二陰
二陰為經絡名,指少陰[2]。《素問·大奇論》:“二陰急為癇厥。”張景岳注:“二陰,少陰也。”
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3]。與太陽經互為表里[4][3]。《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經是少血多氣的經脈,位于太陰與厥陰之間,起著轉輸內外的樞紐作用,有“少陰為樞”之說[3]。在針刺治療時,可以出氣,不可傷血[4]。
4.1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代號HT[5]。與手太陽小腸經相為表里[6]。五行屬火[6]。
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出屬心系,內行主干向下穿過膈肌,聯絡小腸;外行主干,從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后緣,過肘中,經掌后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至末端,經氣于少沖穴處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7]。
支脈從心系向上,挾著咽喉兩旁,連系于目系,即眼球內連于腦的脈絡[7]。
手少陰心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干,心痛,口渴,目黃,脅痛和上肢前邊內側本經脈過處厥冷,疼痛,掌中熱痛等[5]。
4.2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代號KI[8]。與足太陽膀胱經相為表里[9]。五行屬水[9]。
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后,分出進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內側后緣,至腘內側,上股內側后緣入脊內,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7]。
其直行主干從腎分出,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7]。
其分支從肺中分出,絡心,注于胸中,經氣于此處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7]。
足少陰腎經發病主要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五官疾病、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及其他疾病。如:面色灰黯、遺精、尿赤、氣短、唾血、眼花、心悸、驚惕、黃疸、泄瀉、口干、咽腫或干痛、喜臥、足痿無力。經脈所過處疼痛、麻木、厥冷。[9]
5 外生殖器和肛門·二陰
二陰指前陰和后陰,前陰為外生殖器,后陰為肛門[1]。《素問·金匱真言論》:“開竅于二陰。”。《素問·五常政大論》:“腎主二陰。”
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1.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1.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6.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3.
-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9.
- ^ [9]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1.
古籍中的二陰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九]陰陽類論第七十九篇
陰陽類者,陰陽類聚而交合也。三陽二陽一陽,三陰二陰一陰,其中交屬相并,繆通五臟,陽與陰和,陰與陽和,...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九]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于外內陰陽之間。外內皆有所居之部署。)三陽為表。二陰為里。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此論陽...
- 《醫經原旨》:[卷四疾病第九]陰陽
,則臟氣不和,故有所爭,上七竅,五官也;下二竅,二陰也。九竅之氣,皆屬于臟。陽不勝陰,則陰邪盛,故當...
- 《類經》:[十三卷疾病類]七、陰陽貴賤合病
疑。按∶王氏而下,凡注此者,皆曰∶三陽,太陽也。二陰,少陰也。少陰與太陽為表里,故曰三陽為表,二陰為...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六·診候之三]脈論
五臟終于五臟故知此脈者知五臟終始之也。)三陽為表二陰為里一陰至絕作明晦卻具合以攻其理。(三陽太陽也太...
- 更多古籍中的二陰